中國—印度尼西亞關係
中國—印度尼西亞關係(印尼語:Hubungan Indonesia dengan Tiongkok)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印尼、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兩國在許多世紀以來都保持著貿易關係,現代兩國的正式外交關係於1950年4月13日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印度尼西亞 |
---|---|
代表機構 | |
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 |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 |
代表 | |
大使 王魯彤 | 大使 周浩黎[1] |
從1949年到1965年期間,中國及蘇加諾領導下的印尼關係良好,兩國都支持不結盟運動。而且由於蘇加諾當時對巴布亞及東帝汶的領土爭端導致與西方的摩擦增加,因此印尼與東方陣營關係更加密切[2][3]。蘇加諾當時打算讓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和其他共產主義政權結成反帝國主義聯盟,但由於其親東方陣營立場受到軍方、民族主義者和伊斯蘭團體反對,並認為蘇加諾與共產主義中國的密切聯盟損害了印度尼西亞的主權,甚至有可能在在印尼建立共產主義政權[4][5][6]。這導致蘇哈托及其支持者策動軍事政變,把蘇加諾趕下台,其後在全國策動反共大屠殺,史稱九·三〇事件,估計有50萬至100萬人被殺,兩國關係因此急劇惡化。1967年,蘇哈托下令在印尼境內禁止中國文學、文化和文字,鼓勵放棄中文名字,並中止與中國的外交關係。1967年10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表聲明與印尼斷交,並於10月31日關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召回使館人員,此後印尼一度成為少數既沒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也沒有與中華民國建交的國家。1990年8月8日,兩國恢復外交關係正常化。[7][8]
兩國同時都是亞太經合組織和二十國集團的成員,2005年印尼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其後貿易流量穩步增長並成為印尼最大的貿易夥伴,現任總統佐科維多多和中國總統習近平的親密關係推動了雙向投資,印尼支持「一帶一路」倡議[9]。
歷史
中國與印尼關係不遲於7世紀開始。印尼位於海上絲綢之路,當地出土瓷器也表明兩國商貿往來歷史悠久。而印尼國家博物館亦收藏漢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瓷器藏品,證明中國與印尼的商貿往來綿延兩世紀[10]。研究指出西漢時已有人取道印尼前往印度,貿易往來隨之建立[11]。中國地理古籍慣稱印尼群島為南洋;印尼群島向中國輸出香料、金、錫、象牙、虎皮等物,中國則向印尼群島輸出絲綢和瓷器。中國僧人義淨到印度取經前後曾在671年到訪室利佛逝,為期六個月[12][13]。中國古籍尚有其他關於印尼群島的記載。
義淨回國後,尚有不少旅行家到訪印尼群島,並描述其狀況;中國當時和印尼一直和睦共處(元兵入侵除外)。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出兵爪哇,懲罰當地國王[14],不過爪哇卻壯大起來,建立滿者伯夷帝國。馬來群島諸帝國和中國都有貿易往來。鄭和下西洋時曾到訪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和爪哇,並令中國在當地的影響擴大,對華人移民當地亦有推進作用。
華人在荷屬東印度時期大舉遷入印尼群島,以應付當地勞工需求。他們多是閩粵人士,在婆羅洲西部、蘇門答臘和爪哇北岸定居。
從建交到斷交
1950年4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1965年,九·三〇事件爆發後,兩國關係惡化。1965年10月16日下午,40多印尼武裝軍人,強行搜查、沖、砸了中國大使館商務參贊處。中國外交部、駐印尼大使館提出強烈抗議,中國新聞媒體打破九·三〇事件後不報道印尼國內局勢的態度,「以帶傾向性報道的形式,支持印尼人民的革命力量」,緊急改派游擊鬥爭經驗豐富的姚登山(所創建的游擊隊後發展沿革為「雷鋒團」)出任駐印尼大使館政務參贊。10月22日,印尼陸軍對中國援建的班加蘭紡織廠專家實施了侮辱性搜身檢查,中國撤回專家。從1965年11月2日連續發生數千人沖砸中國駐棉蘭、望加錫、馬辰等地的領事館與駐雅加達總領事館事件。1966年4月7日中國召回駐印尼大使姚仲明,姚登山任中國駐印尼大使館代辦。1966年4月15日,「一百餘名印尼軍警部隊夥同右派暴徒,共一千餘人,用裝甲車和卡車撞開了大門,衝進大使館內,扯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狂叫反華口號,大肆破壞,砸毀和燒毀了大使館的房屋、設備、汽車、文件和用品,搶走了汽車和大量財物,打傷了一等秘書呂子波、副武官時心仁等中國外交官五人。」[15]印尼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馬利克事前在集會上發表煽動性講話,事後接見沖砸大使館的暴徒,大加讚揚。4月18日兩國中斷貿易關係。
1967年4月23日,再次發生了大批印尼軍警包圍中國駐印尼大使館,中國駐雅加達總領事徐仁被武裝劫持扣留八小時。4月24日,印尼政府宣布中國駐印尼大使館臨時代辦姚登山和駐雅加達總領事徐仁為「不受歡迎的人」[16]。中國政府隨即向印尼政府提出最強烈的抗議,並宣布印尼駐中國臨時代辦巴倫和參贊蘇瑪爾諾為「不受歡迎的人」。 4月28日,姚登山和徐仁乘飛機離開雅加達回國。他們在雅加達機場受到北越、朝鮮、古巴、柬埔寨、阿富汗、敘利亞和阿爾及利亞使館工作人員的熱情歡送。1967年4月30日,姚登山和徐仁回到北京,周恩來、陳伯達、康生、李富春、陳毅、李先念、譚震林等領導人及7000名首都群眾在機場迎接,場面隆重之極。第二天五一勞動節,姚登山和徐仁被安排登上天門城樓,受到毛澤東和林彪親自接見。《人民日報》發文稱讚姚和徐是毛主席的紅色外交戰士。
1967年6月16日,印尼國會通過決議,授權印尼政府「根據情況發展,就印尼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採取堅決措施,必要時斷絕外交關係」。1967年8月5日上午,大批軍人帶領並開槍助威,上千右派暴徒用卡車撞開中國駐印尼大使館的大門,狂呼口號,打傷4名中國外交官,砸毀全部家具和設備,縱火焚燒館舍。1967年8月8日,印尼駐華大使館向中國外交部送來抗議照會,遭中方拒收。8月24日,印尼外交部照會中國駐印尼大使館,以無法進行正常活動為由,決定將其駐華外交人員全部撤回;中國使館拒收照會,並給予駁斥。8月28日,印尼駐華使館照會中國外交部,宣布奉命撤走全部人員;中方對此未予置理。1967年9月14日印尼宣布中國駐印尼使館臨時代辦呂子波為「不受歡迎的人」,限期9月18日前離境。[17]1967年10月1日凌晨3時,大批武裝軍警與上千名右派暴徒襲擊中國駐印尼大使館,使館全體20人均被打傷,其中臨時代辦黃文勝等人中彈重傷,燒砸了全部設備、汽車和公私物品,燒毀了使館的中國國旗和毛澤東畫像,搶走了電台、文件檔案與財務,武裝占領11小時。這是九·三〇事件爆發後兩年內,中國駐印尼外交機構遭第43次襲擊,人員被槍傷或毆傷累計68人次,中國發出外交抗議照會累計33份。隨後,切斷了中國駐印尼大使館的水、電、燃氣供應與一切通訊手段,限制中國外交人員一切出入。[18]
1967年10月23日,印尼外交部照會,宣布印尼政府決定關閉駐華大使館,要求中國自1967年10月30日起關閉其駐印尼大使館、駐雅加達總領事館、駐棉蘭、馬辰、望加錫的領事館,上述機構的中國外交人員最短時期內離境。1967年10月27日,中國發表聲明與印尼斷交,並於10月31日關閉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召回使館人員。[19]由羅馬尼亞駐印尼大使館全面代管中國和中國公民在印尼的一切權益。印尼宣布其在華權益由柬埔寨代管。
復交過程
1970年代,中國的對外關係出現很大的變化,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1972年尼克遜訪華,中日建交等事件令印尼重新考量與中國的關係。1975年印尼總統蘇哈托公開表示準備改善與中國的關係,1977年印尼首次派出代表團參加廣州交易會,1985年中國應印尼政府邀請,派出以吳學謙為首的代表團到印尼出席萬隆會議召開30周年的紀念活動。
1989年初,印尼時任外交部長阿里·阿拉塔斯透過駐聯合國大使向中方提出兩國外長正式會面的邀請,獲得中方的正面回應。同年2月,乘出席日本天皇裕仁國葬之便,印尼總統蘇哈托與中國外長錢其琛在日本東京會面,為中印斷交後兩國最高級別會談。這次會談確認關於兩國復交的共同意願,並同意兩國應盡快進行相關協商。雖然有關工作因中國國內發生六四事件而短暫中斷,但於同年8月和10月,阿拉塔斯與錢其琛進行兩次會面,落實兩國關於復交的會談細節。同年12月4至8日兩國代表於雅加達就關於兩國關係正常化的技術性問題進行會面。及後於1990年在北京和香港進行多次會談,就技術性問題達成協議。
正式復交
1990年7月1日,應錢其琛邀請,阿拉塔斯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為兩國斷交後印尼外長首次正式訪問中國,獲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接見。阿拉塔斯和錢其琛在北京就兩國復交事宜進行兩輪正式會談,並就下列事宜達成一致:
1990年7月3日,中印兩國於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簽署復交公報。阿拉塔斯和錢其琛出席簽字儀式及舉行聯合記者會。李鵬於1990年8月6至9日對印度尼西亞進行正式訪問,兩國外長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諒解備忘錄》,宣布自當日起正式恢復兩國外交關係,並同時簽署商貿等多個領域的正式協議。
經貿
-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2012年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二大出口夥伴國,佔後者的出口總額的11.4%。
-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2012年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大進口夥伴國,佔後者的進口總額的15.3%。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的公開資料,2022年中印尼雙邊貿易額1491億美元,同比增長19.8%,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額為713.2億美元、進口額為777.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21.7%,雙邊貿易基本平衡。[21]
圖庫
-
1964年11月4日 印尼總統蘇加諾訪華與周恩來會面
-
1964年11月4日 印尼總統蘇加諾訪華與周恩來會談
參考資料
- ^ 驻华大使到任顺序及递交国书日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2-02 [2024-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5).
- ^ SHADOW PLAY . Living Dangerously | Thirteen/WNET. [202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 ^ Robinson, Geoffrey B. Cold War. The Killing Season: A History of the Indonesian Massacres, 1965-66. October 2019 [2023-01-07]. doi:10.23943/princeton/9780691196497.003.0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 ^ Gellately, Robert; Kiernan, Ben (July 2003). The Specter of Genocide: Mass Murder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90–291. ISBN 0521527503. Retrieved 17 August 2015
- ^ Cribb, Robert; Kahin, Audrey (15 September 2004).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Indonesia. Scarecrow Press. p. 264. ISBN 978-0810849358.
- ^ Robinson, Geoffrey B. (2018). The Killing Season: A History of the Indonesian Massacres, 1965-66.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3. ISBN 9781400888863
- ^ Instruksi Presiden Republik Indonesia Nomor 14 Tahun 1967
- ^ Keputusan Presiden Republik Indonesia Nomor 6 Tahun 2000
- ^ Muslim Population of Indonesia. 4 November 2010 [202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 ^ Museum in Jakarta. [2014-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9).
- ^ Rosi, Adele. Museum Nasional Guide Book. Jakarta: PT Indo Multi Media,Museum Nasional and Indonesian Heritage Society. 1998: 54.
- ^ Munoz. Early Kingdoms. : 122.
- ^ Zain, Sabri. Sejarah Melayu, Buddhist Empires. [2014-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30).
- ^ Weatherford, Jack, Genghis kha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Random House: 239, 2004, ISBN 0-609-80964-4.
- ^ 印尼武装部队伙同暴徒袭击我使馆打伤我外交官员 我国政府提出最紧急最强烈抗议. 人民日報. 1966-04-16: 第1版.
- ^ 我外交部召见印尼驻华临时代办 宣布印尼临时代办和参赞为不受欢迎的人 严正指责他们进行破坏两国关系活动, 限他们四月三十日前离开我国. 人民日報. 1967-04-25: 第5版.
- ^ 印尼反动派破裂同我国关系的又一严重步骤 悍然宣布我临时代办等为“不受欢迎的人”. 人民日報. 1967-09-21: 第4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 ^ 劉一斌. 文革期间中国和印尼断交始末. 黨史縱橫. 2006, (1) [2019-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7).
- ^ 高举伟大领袖毛主席画像和五星红旗 我红色外交战士离雅加达回国. 人民日報. 1967-11-01: 第6版.
- ^ 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就中印尼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 新華網. [2021-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6).
- ^ 中国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6).
外部連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