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大學
39°55′40″N 116°24′24″E / 39.92787°N 116.4068016°E
原中法大學 | |
---|---|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民國 |
編號 | 3-100 |
認定時間 | 1984年5月24日 |
歷史
中華民國時期
李石曾、張靜江等人在1918年,在北京西山碧雲寺設立生物研究所,又設立天然療養院。[2]1920年,在西山碧雲寺把原有的法文預備學校,擴充為文、理兩科,改稱中法大學西山學院。自此,中法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3]
1921年,在法國里昂成立里昂中法大學。同年,在比利時設立曉露槐工業專修館。1924年,孔德學校在北京阜成門外成立。1925年,文科遷至東黃城根北街,改稱中法大學服爾德學院,理科改稱中法大學居禮學院,生物研究所改稱中法大學陸莫克學院。1929年,中法大學藥學專修科成立。1930年3月被勒令停辦各學院的預科。1931年,成立中法大學鐳學研究所。同年,服爾德學院改稱中法大學文學院,居禮學院改稱中法大學理學院,陸莫克學院改稱中法大學社會科學院。1934年,位於阜成門外的社會科學院併入東黃城根北街的文學院。東黃城根北街同時也為中法大學校部的所在地。[3]
1932年,在北京成立藥物研究所。1933年,成立理工調查所。1935年秋,成立化學工廠、擴充鐵工廠、擴充溫泉療養院。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夏,被日本統治下的傀儡當局勒令停辦。中法大學的首任校長為蔡元培(從1920年到1930年),其間先後由李石曾、李書華、李麟玉任代校長。李麟玉是1928年出任代校長的,從1931年擔任校長,一直到1950年中法大學終止運轉。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中法大學分別在北平、昆明招生。1946年文、理、醫三院各系在北平複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中法大學改稱「國立北京中法大學」,由李麟玉繼續任校長。[4]1950年3月,中法大學經濟系、生物系併入南開大學[5]。1950年夏,北京中法大學與華北大學工學院合併。北京中法大學本部及其文書、檔案與華北大學工學院合併。中法大學校舍、房屋均併入華北大學工學院。另外,中法大學醫學院與北京大學醫學院合併;文史系、法國文學系,併入北京大學文學院;數理化系的學生自己選擇,或轉入北京大學相應系繼續學習,或轉入華北大學工學院,改學工科。 原中法大學附屬的各中、小學及溫泉療養院,西山農場及其它校產,交給北京市人民政府。從1950年起,北京中法大學即告結束。
1951年,華北大學工學院改名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10月,再次改名為現在的北京理工大學;但追本遡源,北京理工大學亦可算是系出於中法大學。
機構設置
校園
位於東黃城根北街的中法大學的院落及主要建築坐東朝西,由北部的校部、南部的教學主樓兩部分構成。[3]
- 校部:位於校園北部,是清朝末年理藩部舊址。理藩部的前身是理藩院,原來在北京皇城外東南角,1903年後舊址被北京飯店占用。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設新官制,理藩院改成理藩部,遂在此地興建了新衙門,中華民國成立後撤銷。改作大學之後,大門、配殿、主殿以及個別附屬平房保存原狀。[3]
- 教學主樓:位於校園南部。此地在樓房興建前是文學院和理學院,有中式廣亮大門及若干平房院落。新建的樓房沿街布置,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採用磚混結構,東西總寬21.54米,南北總長78.48米,建築面積5414平方米。地上三層的布局相同,地下室位於西半部。屋頂是上人平頂屋面。平面布局對稱,沿西側的東黃城根北街設有單獨的大門。教學主樓的主要大門位於教學主樓西立面中央,進入大門廳之後有平行雙分式樓梯,中間走廊兩側有教學和辦公用房。走廊南北盡頭有次要出入口可通往院內,南北出入口東側是次要樓梯間。此樓立面造型為西方古典主義以後流行的公共建築風格,即立面橫向展開,縱向分成五段,上下為三段式。因緊臨東黃城根北街,所以主要大門同兩側的凸出體之間接以圍牆,在樓前形成兩側大約4米寬的地下室屋面。門頭和兩端頂部採用中式影壁牆樣式。中央凸出部最高處是19.43米,垂直分為三部分,兩側塔形上部有盝頂式小披檐。南、北兩次要出入口處,為中式卷棚抱廈式。整座建築是以西式體量和中式細部手法結合的近代折衷式建築。[3]
中法大學校部改建及教學主樓新建的時間約為1930年代初,主要設計者是時任中法大學法文系主任的汪申伯。他曾留學法國,同時還擔任北平市工務局局長。[3]
1984年,中法大學的校園以「原中法大學」之名成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理由為:[7]
主樓是民國初年興建的中西結合式樓房建築,禮堂及其它中式建築物均保存完整。
自1960年代初開始,中法大學校園被諸多單位瓜分占用。2012年3月26日,「藝術8」創意產業園區在東黃城根北街甲20號的原中法大學舊址亮相,該園區是中法文化藝術交流的平台,常年舉辦中法文化藝術展覽。該園區占用了原校園的校部,將禮堂作為展廳。[8]校部本來由北京光電研究所占用,但該所每年為修繕中法大學老建築花費100多萬元,不堪重負,遂和尚巴(北京)文化集團達成協議,將校部租給後者3年。[6]校園的其他部分仍然由其他許多單位占用。
參考文獻
- ^ 特藏部. 北京大學圖書館. [2014-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7).
- ^ 中法大學校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法文化之旅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原中法大学,东华流韵,2009-06-11. [2014-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不可不知的30所中国名校,新浪,于2013-03-13查阅. [2008-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7).
- ^ 陳雁. 北平中法大学的终结与拆分. 北京檔案. 2011, (3): 54–55.
- ^ 6.0 6.1 尚8连锁增添第六颗明珠 中法大学旧址变身文创园,文化中国,2011-10-16. [2014-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30).
- ^ 北京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文物局網站,于2010-12-5查閲. [201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9).
- ^ “艺术8”创意产业园区亮相原中法大学旧址,新华网,2012-03-26. [2014-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