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寧曲德寺
乃寧曲德寺,簡稱「乃寧寺」,又譯「南尼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康馬縣南尼鄉,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中國大陸稱木龍年戰爭中發生在該寺的戰鬥為「乃寧寺大血戰」。[1][2]
乃寧曲德寺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康馬縣南尼鄉 |
座標 | 28°49′27.286″N 89°38′52.627″E / 28.82424611°N 89.64795194°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開基 | 阿羌甲·強拜桑布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乃寧曲德寺 | |
地址 |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康馬縣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北宋至清 |
編號 | 8-0457-3-260 |
認定時間 | 2019年10月7日 |
地圖 | |
歷史
乃寧曲德寺位於康馬縣駐地以北的南尼鄉,屬於年楚河上游的河谷地帶。該寺南距康馬縣城40公里,北距江孜縣城10公里,東臨札西達節山,西臨年楚河,海拔4100米。[3][2]
乃寧曲德寺建於吐蕃贊普赤熱巴巾時期,由蓮花生的弟子阿羌甲·強拜桑布主持創建。傳說,阿羌甲·強拜桑布是古印度僧人,為蓮花生的弟子。他在蓮花生建立桑耶寺之後來到年楚河上游谷地,見年楚河西岸的山勢如同一頭匍匐的大象,為弘揚佛法的吉祥之地,便主持創建了乃寧曲德寺。[4][5][2]
該寺原來信奉寧瑪派,至阿底峽時期改宗噶當派。15世紀時,宗喀巴兩次到該寺宣傳宗教改革,隨後該寺改宗格魯派。該寺為藏傳佛教後弘期以來年楚河流域的重要寺廟,是康馬縣及康馬縣以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寺院。乃寧曲德寺是八大藏戲之一的《朗薩雯波》的發祥地。[4][5][2]
1904年6月,英軍向西藏江孜進軍,乃寧寺位於英軍的軍需供應要道,因此英軍決定攻佔乃寧寺。中西歷史對於此役的詮釋不同。在西方歷史中,這是一場小戰鬥,遠不如江孜宗山戰役重要。中國大陸則強調此役康巴戰士英勇抗擊外國入侵的事蹟,作為愛國主義教材。[6]
英軍為了攻占乃寧寺,與藏軍及乃寧寺喇嘛在乃寧寺烏孜大殿前激戰。6月25日起,乃寧寺僧民協同前來防守乃寧寺的800多名藏軍,在數日內同榮赫鵬率領的英軍發生兩次激戰。藏族軍民手持藏槍、土刀抵抗用洋槍和大炮武裝的英軍。[4]
乃寧寺的圍牆十分堅固,上下兩層樓設有不少射擊孔,藏兵把守寺院大門。布置在兩座山頭的藏軍,居高臨下夾擊英軍,英軍死傷慘重。隨後,英軍從東、南兩個方向炮擊乃寧寺,接著集中兵力再度猛攻乃寧寺。此次英軍調來步兵80多人,繞道攀登上乃寧寺後山,守衛乃寧寺後山的藏北「那倉六部」的14名藏兵揮刀與英軍搏鬥,殺傷數十名英軍之後,14名藏兵全部陣亡。英軍在後山頭用密集的炮火作為掩護,工兵以炸藥將乃寧寺圍牆炸開一個缺口,大量英軍隨後沖入寺內。[4]
聚集在烏孜大殿的藏軍官兵在烏孜大殿前與沖入寺院的英軍展開肉搏,據英軍記載,乃寧寺戰役英軍一共2人陣亡,13人受傷。藏軍傷亡約兩百人。[7]中國大陸聲稱工布地區民兵首領阿達尼瑪扎巴兄弟二人和康區民兵多朵布等人,將英軍將領則娜·色赫(舊譯「雜尼薩海」)劈成兩半,共殲敵120多名,阿達尼瑪扎巴兄弟、多朵布以及眾多民兵陣亡。一首西藏民歌唱道:「阿達工布兵到了,英軍倒下去了,乃寧寺院裡面,成了血的海洋。」歌詞中的「工布」指民兵首領阿達尼瑪扎巴率領的民兵來自西藏工布地方。[4][8]
據英軍記載,800多名守軍大部份潰散,傷亡約兩百人。[7]中國大陸聲稱乃寧寺僧民與藏軍最終全部陣亡。據史料記載,英軍攻占乃寧寺之後,展開大屠殺,並將乃寧寺文物全部洗劫,縱火焚毀了寺院。[4]
該寺後來重建,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再度被毀,後來再度重建。[9][10]
1996年,乃寧寺被列為西藏自治區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3]西藏自治區發改委稱,該寺已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最終該寺並未獲選。[4]2019年10月7日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
如今,烏孜大殿木門上,仍有三、四個當年英軍留下的彈孔。乃寧寺山門外矗立著一座巨石碑,上面用紅色書寫著「乃寧寺大血戰英烈紀念碑」。[4]碑身為一塊巨石,正面用紅色的藏文、漢文、英文書寫著碑名,漢文為「乃寧寺大血戰英烈紀念碑」,英文為「The Monument to the Martyrs of Battle in Nayning Temple」。碑下有碑座,碑座上有金色的金屬銘牌,牌上有碑文,採用藏文、漢文、英文書寫,其中漢文碑文如下:[12][13]
公元一九零四年六月,英軍為速占江孜城,聚集重兵南北夾擊乃寧寺,守寺僧俗兵民英勇抗擊,戰事慘烈,可泣鬼神;工布民兵,殺敵尤勇;幾經浴血,殲敵百餘,重挫敵酋,先烈壯舉,永世銘記。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立於二零零四年九月
2006年,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將乃寧寺保護維修工程列入西藏「十一五」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向中國政府進行申報。2007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西藏自治區「十一五」規劃項目方案》,批准了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的實施。[5]2010年9月29日,中國政府撥款,西藏自治區啟動乃寧寺保護維修工程。一期工程計劃用一年時間,主要對烏孜大殿、大經堂、色熱扎倉、覺介以及圍牆、土遺址進行保護維修。[4][3]
2012年,該寺的僧人拉巴旺堆被評為西藏自治區愛國守法先進僧尼。[1]
建築
乃寧曲德寺的建築可以分為四個時期:[2]
(1)吐蕃時期建築:吐蕃時期,本寺的占地面積大約90000平方米,寺院四周有外、中、內三道夯土圍牆(中、外圍牆已毀)。內圍牆之內即今乃寧曲德寺,東西寬170米,南北長384米,占地面積65280平方米。建築有圍牆、佛堂、佛塔、吉察扎倉、歐子扎倉、曲康扎倉、丁吉扎倉、額古廈扎倉、那布扎倉等等。
- 圍牆:由夯土築成,厚2米,高5米,牆上可以跑馬。牆的東北角有一座夯土碉樓,已毀。圍牆內的建築分成南、北兩個部分:南部為佛堂、歐子扎倉和3座靈塔;背部為吉察扎倉、丁吉扎倉、曲康扎倉、額古廈扎倉、那布扎倉和佛塔。
- 佛堂:坐西朝東,東西長26米,南北寬17米,面積442平方米;西端是佛殿,東部是經堂。
- 歐子扎倉:位於佛堂以北約23米處,坐西朝東,東西長30米,南北寬24米,面積720平方米;進門之後的南、北兩側是僧房,中間是天井,後部是佛殿。
- 靈塔:3座,位於佛堂與歐子扎倉之間。
- 護法神殿:佛堂南側是阿羌甲·強拜桑布的墓地,後來在墓地上興建了一座護法神殿。
- 佛塔:佛塔位於5座扎倉(吉察扎倉、丁吉扎倉、曲康扎倉、額古廈扎倉、那布扎倉)的中央,石砌,外形呈壇城形。塔座方形,高1米,邊長10米;塔座上面是圓盤狀塔身,高1.5米,直徑9米;塔身中央為一方形塔心,高1.5米,邊長3米。
- 吉察扎倉:位於佛塔以南,坐南朝北,面積2400平方米。殿內的壁畫用紅、白、黃、綠4種顏色繪製有釋迦牟尼坐像,構圖、色彩、線條非常簡單。
- 丁吉扎倉:位於佛塔以北,坐北朝南,高三層,面積180平方米,二進五間。
- 曲康扎倉:位於佛塔以東,面積300平方米,現已為廢墟。
- 額古廈扎倉、那布扎倉:位於佛塔以西,額古廈扎倉坐北朝南,是二進三間的三層夯土樓;那布扎倉已為廢墟。[2]
(2)宗喀巴時期建築:在宗喀巴時期,乃寧曲德寺新建一批建築。在西圍牆中部地段新建一座佛殿及一座扎倉。在吐蕃時期興建的佛殿以南,有一座色拉扎倉,也建於宗喀巴時期,是拉薩色拉寺設於該寺的一個扎倉。
- 佛殿:坐西朝東,東西長17米,南北寬15米,面積255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現存遺址。
- 扎倉:位於佛殿以北10米處,坐西朝東,南北長25米,東西寬19米,面積475平方米,是二進五間三層夯土樓。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現存遺址。
- 色拉扎倉:石砌,坐西朝東,南北長43米,東西寬15米,面積645平方米,高二層,其內有房屋20多間。[2]
(3)19世紀建築:在西圍牆中部地段,有扎倉7座、佛殿1座,為拉薩下密院堪布雄奴偉所建。雄奴偉先在康馬縣康馬鎮朗達村興建了色丁寺,後來由於常往返拉薩、日喀則等地,便在乃寧曲德寺興建了1座佛殿及7座扎倉,當作色丁寺僧眾往返拉薩等地的旅途中住宿及念經之所,稱「江如色丁」。其中的佛殿坐西朝東,南北長35米,東西寬18米,面積630平方米;扎倉中面積最大者450平方米,面積最小者126平方米。該組建築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現存廢墟。[2]
(4)十三世達賴時期建築:1904年木龍年戰爭,藏軍為防守江孜,與乃寧曲德寺的喇嘛以乃寧曲德寺為據點,依靠該寺高厚的圍牆阻擊英軍。戰爭結束後,十三世達賴為表彰該寺喇嘛的貢獻,在原吐蕃時期興建的佛殿東側新建一座大殿,即「乃寧大昭寺」。乃寧大昭寺坐北朝南,由經堂、佛殿、僧房等部分組成。
- 大門及門廊:門前設有石階4級、石梯5級。門廊有柱4根,東西長7米,南北寬5米,面積35平方米,門廊四壁彩繪四大天王像。門廊兩側有兩間房,有樓梯通往二層。
- 經堂:門廊後部正中央是經堂大門,寬1.7米。經堂東西長28米,南北寬24米,面積672平方米。經堂內有方柱18根,分為4排。其中後兩排中間4根柱子,直徑均為0.37米,上方開有天窗。經堂的四壁彩繪釋迦牟尼、度母、金剛等等畫像。
- 佛殿:位於經堂後面,殿門寬2米。佛殿東西長8米,南北寬5米,面積40平方米,有柱2根。佛殿正中供奉高約2米的釋迦牟尼結跏趺坐泥塑像,兩側各供奉一尊高約2米的泥塑弟子立像。
- 喇嘛拉康:位於佛殿東側,面積25平方米,中間立有4根圓柱。南面設一神龕,龕內供奉2.5米高、1.3米寬的「大明皇帝御製旃檀佛像」。拉康四壁繪著釋迦牟尼、菩薩、度母、金剛等壁畫。
- 道具房:位於佛殿西側,存放跳神及祭祀用具。[2]
乃寧曲德寺收藏的文物很多,包括:[2]
- 明代霽紅杯:杯底硃筆楷書款「大明成化年制」。為專供達賴蒞臨該寺時使用的茶具。
- 「佛傳故事」木雕:壓經板,紫檀木。雕有人物36個、佛塔8座。為吐蕃時期或者西藏後弘期前期作品。
- 蓮瓣紋三佛木雕:為14世紀左右作品,帶有印度芨多式雕刻風格。
- 卷葉紋佛像木雕:3件,均為壓經板。為元代作品。
- 菩薩像石刻:現藏西藏博物館。花崗岩,長方形。為西藏後弘期前期作品。
- 羅漢石刻:花崗岩。石刻下部雕有一排藏文,意思是「羅漢」。為元代以前的作品。
- 明代釋迦像絹畫:絹畫繪有釋迦立像。絹畫左上方有漢文題記千餘字,題頭是10個字:「大明皇帝御製旃檀佛像」,落款是9個字:「永樂十年四月十四日」,題記內容頌揚釋迦牟尼。絹畫右上方有與漢文題記內容相同的藏文題記。該絹畫為乃寧曲德寺鎮寺之寶。 [2]
參考文獻
- ^ 1.0 1.1 自治区和谐模范寺庙和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名单,中国拉萨,2012年05月03日. [2013年8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28日).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乃宁曲德寺,中国西藏网,于2013-08-18查阅. [2013-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3.0 3.1 3.2 西藏英雄寺院乃宁曲德寺保护维修工程开工,中国西藏网,2010-09-30. [2013-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西藏故事:乃宁寺的弹痕,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07日. [2013年8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 ^ 5.0 5.1 5.2 国家投资八百多万元维修后藏名寺乃宁寺,中国广播网,2010-09-30. [2013-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Timothy Lloyd Myatt. British, Chinese, and Tibetan Representations of the Mission to Tibet of 1904 (PDF) (PhD in Tibetan and Himalayan Studies論文). Wolfson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305頁. 2011年 [2017-10-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4-22).(英文)
- ^ 7.0 7.1 Paget, William Henry. Frontier and overseas expeditions from India. 1907年: 第95頁.(英文)
- ^ 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中华网,2005-06-08. [2013-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 ^ 康马县概况.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網.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1).
- ^ Michael Buckley. Tibet. Bradt Travel Guides. 2012年: 200頁 [2017-10-15]. ISBN 978-1-84162-3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英文)
-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2019-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6).
- ^ 西藏乃宁寺大血战纪念碑碑文,中国新闻图片网,2010-10-07. [2013-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9).
- ^ 乃宁寺,西藏畅游网,2012-07-26. [2013-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