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艾許
小亞瑟·羅伯特·艾許(英語:Arthur Robert Ashe, Jr.,1943年7月10日—1993年2月6日),美國網球手,第一位奪得大滿貫男單冠軍的黑人網球運動員,是唯一一位拿下澳網、溫網和美網單打冠軍的黑人男子球員,也是美國台維斯盃國家隊史第一位黑人成員。公開賽年代以來奪得ATP單打冠軍44個,ATP單打排名最高第二名。職業生涯取得單打793勝259負和雙打323勝175負,生涯總獎金達1,584,909美元。他也是2005年美國TENNIS雜誌評出最偉大的40位球員中的第30位。
全名 | 小亞瑟·羅伯特·艾許 |
---|---|
ITF名稱 | Arthur ASHE |
國家/地區 | 美國 |
出生 | 美國維珍尼亞州里奇蒙 | 1943年7月10日
逝世 | 1993年2月6日 美國紐約州紐約 | (49歲)
身高 | 185公分(6英尺1英寸)(6英尺1英寸) |
教練 | DR. JOHNSON |
轉職業年 | 1969 |
退休年 | 1980 |
持拍 | 右手持拍(單手反拍) |
職業獎金 | 1,584,909美元 |
名人堂 | 1985 (名人堂網站) |
單打成績 | |
職業戰績 | 792勝-259負 |
冠軍頭銜 | 44 |
最高排名 | 2(1976年5月10日) |
大滿貫單打成績 | |
澳網 | 冠軍(1970) |
法網 | 八強(1970、1971) |
溫網 | 冠軍(1975) |
美網 | 冠軍(1968) |
其他大型單打賽事 | |
ATP年終賽 | 亞軍(1978) |
WCT | 冠軍(1975) |
雙打成績 | |
職業戰績 | 323勝-175負 |
冠軍頭銜 | 15 |
最高排名 | 14(1976年12月12日) |
大滿貫雙打成績 | |
澳網 | 冠軍(1977) |
法網 | 冠軍(1971) |
溫網 | 亞軍(1971) |
美網 | 亞軍(1968) |
團體成績 | |
台維斯盃 | 冠軍(1963、1968、1969、1970) |
最近更新日期:2018-02-06 |
生平
艾許在維珍尼亞州里奇蒙出生長大,1963年獲得網球獎學金而得以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1965年,他贏得全美大學生(NCAA)網球賽男單和隊際(代表UCLA)冠軍。
網球生涯早期的他,由於在公開賽年代(Open Era)前的60年代中期沒有選擇參加職業賽事,得以保持參加四大滿貫的資格。 1966年和1967年,他均打入澳網男單決賽,均敗於同樣沒有選擇參加職業賽事的澳洲名將Roy Emerson,奪得亞軍。
1968年,他以業餘球手身份,在美網男單決賽中,以五盤決勝打敗荷蘭名將湯姆·歐凱爾(英語:Tom Okker),奪得冠軍,也是公開賽年代以來首位美網男單冠軍。
其後,他轉為職業球手,並於1970年奪得澳網男單冠軍,他在決賽擊敗東道主球員Dick Crealy。 值得一提的是,他這2次冠軍,剛好被羅德·拉沃在1969年所創下首個公開賽年代的網球單打同年大滿貫所隔住。
不過接著五年內,他再沒有奪得大滿貫男單冠軍。
1972年,職業網球聯合會(ATP)成立,他是其中一位創會成員。 兩年後他獲選成為ATP主席。
1973年,ILTF(國際草地網球聯合會,ITF的前身)因為Nikola Pilic(1973年法網男單亞軍)沒有代表南斯拉夫參加台維斯盃而拒絕其溫布頓參賽資格,結果由艾許領銜ATP聲援Nikola Pilic之下,導致79名男子球員集體杯葛1973年溫布頓比賽。
直至1975年,他在溫布頓男單決賽打敗衛冕冠軍康諾斯,奪得冠軍。 他亦是目前為止奪得過這三項賽事男單冠軍的唯一的黑人。雖然同胞康諾斯壓過他奪得當年的ATP年終第一,但他卻被ATP選為首屆年度球員(Player of The Year)。
除了這些個人榮耀外,艾許還先後五次協助美國隊奪得台維斯盃。 (參看台維斯盃一節。)
四大滿貫中,艾許唯獨未曾奪取過法網男單冠軍,不過他和同胞馬蒂·里森合作贏得得1971年法網男雙冠軍,另外他在1977年1月舉行的澳網男雙比賽中,伙拍澳洲名宿托尼·羅奇(ATP四位世界第一:藍道、拉夫特、休伊特和費德勒的前教練)奪得冠軍,他在公開賽年代以來奪得14個ATP雙打冠軍。
1979年,艾許在盛年時期被發現患上心臟病,震驚美國和世界網壇。同年,他接受了心臟手術,並於次年退役。
1983年,他又一次接受了心臟手術。1985年,他被選入國際網球名人堂。
不幸地,艾許在1988年被查出因為被誤輸染有HIV的血液而患上了愛滋病。80年代全世界對愛滋病還很陌生,很多病人也像艾許從輸血中染上愛滋病。 1992年,他公開了自己的病情,引起美國以世界關注愛滋病,在艾許逝世前的日子裡,他做了很多事情喚醒世界對於愛滋病和病人的關注。1993年2月6日,他於紐約市逝世。
艾許在退休後仍然致力於提攜後輩,尤其是黑人球手,1983年法網男單冠軍雅尼克·諾亞就是他最成功的發現之一。他和諾亞也是至今唯一兩位奪得過大滿貫男單冠軍的黑人。
他主張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一直呼籲將奉行種族隔離的南非開除出網球世界,後來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者。他在去世前還成立了亞瑟·艾許基金會。亞瑟·艾許網球事業發展的60年代,美國仍處於從種族隔離過渡到民族平等的關鍵時期,很多非裔美國人感受到嚴重種族歧視,艾許卻在白人壟斷的網球事業中異軍突起,令很多美國黑人感到自豪和自信,加上艾許生前十分支持黑人民權運動,故艾許在美國黑人心目中的地位十分崇高。除了種族問題,艾許十分關心職業網球員和愛滋病患者的權益,他宣揚的平等理念也影響了世人。
美國網球協會為了紀念他對美國網球事業的貢獻,將位於法拉盛公園(Flushing Meadows Park)內的美網公開賽的主體育場命名為亞瑟·艾許球場。
個人生活
艾許在1977年與攝影師和平板設計師 Jeanne Moutoussamy-Ashe 結婚,她是擁有印度/瓜德羅普和美國黑人血統的混血女,他們在1976年10月的聯合國黑人大學基金晚會認識。[1] 結婚當天,艾許的左腳因10天前動手術而打上石膏。
1986年12月,他們領養一名女孩叫卡美拉,英文名 Camera, 相機音譯,以 Jeanne 的工作為名。[2]
大滿貫(公開賽年代前)
男單亞軍(2)
- 澳網 : 1966年、1967年(決賽均敗於Roy Emerson)
大滿貫(公開賽年代以來)
男單冠軍(3)
年份 | 比賽 | 場地 | 決賽對手 | 對手國籍 | 勝方比分 |
---|---|---|---|---|---|
1968 | 美網 | 草地 | Tom Okker | 荷蘭 | 14-12, 5-7, 6-3, 3-6, 6-3 |
1970 | 澳網 | 草地 | Dick Crealy | 澳洲 | 6-4, 9-7, 6-2 |
1975 | 溫布頓 | 草地 | 康諾斯 | 美國 | 6-1, 6-1, 5-7, 6-4 |
男單亞軍(2)
年份 | 比賽 | 場地 | 決賽對手 | 對手國籍 | 勝方比分 |
---|---|---|---|---|---|
1971 | 澳網 | 草地 | 羅斯威爾 | 澳洲 | 6-1, 7-5, 6-3 |
1972 | 美網 | 草地 | 納斯塔塞 | 羅馬尼亞 | 3-6, 6-3, 6-7, 6-4, 6-3 |
男雙冠軍(2)
年份 | 比賽 | 場地 | 搭檔 | 決賽對手 | 勝方比分 |
---|---|---|---|---|---|
1971 | 法網 | 紅土 | 馬蒂·里森 ( 美國) |
Tom Gorman( 美國)和 史密斯 ( 美國) |
4-6, 6-3, 6-4, 11-9 |
1977 | 澳網(1月) | 草地 | 托尼·羅奇(Tony Roche) ( 澳洲 ) |
Charlie Pasarell ( 美國)和 Erik Van Dillen ( 美國) |
6-4, 6-4 |
年終大師賽
- 年終大師賽現名為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
雙打冠軍(1)
年份 | 舉行地點 | 搭擋 | 決賽對手 | 勝方比分 |
---|---|---|---|---|
1970 | 日本東京 | 史密斯 (美國) |
羅斯威爾、弗拉努洛維奇組合 拉沃、科德斯組合 |
循環賽決勝(2勝0負) |
單打亞軍(1)
年份 | 舉行地點 | 決賽對手 | 對手國籍 | 勝方比分 |
---|---|---|---|---|
1978 | 美國紐約 | 馬克安諾 | 美國 | 6-7, 6-3, 7-5 |
ATP巡迴賽
單打
冠軍(44)
- 1968年 (7) - 里奇蒙、紐約-1、夏洛特、梅里奧尼、波士頓-2、美網 <草地>、布里斯班
- 1969年 (1) - 聖胡安
- 1970年 (9) - 澳網 <草地>、里奇蒙、傑克遜維爾、聖胡安、堪薩斯城、沙加緬度、柏克萊、丹佛、巴黎室內賽
- 1971年 (2) - 夏洛特、斯德哥爾摩公開賽
- 1972年 (4) - 路易維爾 WCT、蒙特婁 WCT、鹿特丹 WCT、羅馬 WCT
- 1973年 (2) - 芝加哥 WCT、華盛頓
- 1974年 (3) - 波哥大、巴塞隆納 WCT、斯德哥爾摩
- 1975年 (8) - 巴塞隆納 WCT、鹿特丹 WCT、慕尼黑 WCT、斯德哥爾摩 WCT、達拉斯 WCT(WCT總決賽)、溫布頓、洛杉磯、舊金山
- 1976年 (5) - 哥倫布市 WCT、印第安納波利斯 WCT、里奇蒙 WCT、羅馬 WCT、鹿特丹 WCT
- 1978年 (3) - 聖荷西、哥倫布市、洛杉磯
亞軍(41)
- 1966年 (1) - 澳網 <草地>
- 1967年 (1) - 澳網 <草地>
- 1969年 (5) - 墨爾本、紐約、華盛頓、印第安納波利斯、拉斯維加斯
- 1970年 (3) - 斯德哥爾摩公開賽、華盛頓 、梅肯
- 1971年 (5) - 里奇蒙 、澳網 <草地>、芝加哥 WCT、達拉斯 WCT(WCT總決賽)、博洛尼亞 WCT
- 1972年 (2) - 芝加哥 WCT、美網 <草地>
- 1973年 (7) - 華盛頓 WCT、夏洛特 WCT、丹佛 WCT、達拉斯 WCT(WCT總決賽)、拉斯維加斯、波士頓、約翰尼斯堡
- 1974年 (6) - 費城 WCT、聖保羅 WCT、杜桑市、丹佛 WCT、舊金山、約翰尼斯堡
- 1975年 (5) - 聖胡安WCT、里奇蒙 WCT、博洛尼亞 WCT、印第安納波利斯、巴黎室內賽
- 1976年 (3) - 拉各斯 WCT 、WCT 挑戰盃、洛杉磯
- 1978年 (1) - 年終大師賽
- 1979年 (2) - 費城WCT、曼菲斯
雙打冠軍(15)
- 1970年 (3) - 印第安納波利斯、斯德哥爾摩公開賽、年終大師賽
- 1971年 (1) - 法網
- 1972年 (1) - 費城 WCT
- 1973年 (2) - 約翰尼斯堡、丹佛 WCT
- 1974年 (2) - 丹佛 WCT、巴塞隆納 WCT
- 1975年 (3) - 斯德哥爾摩 WCT、約翰尼斯堡 WCT、巴塞隆納 WCT
- 1976年 (1) - 拉斯維加斯
- 1977年 (1) - 澳網(1月) <草地>
- 1978年 (1) - 華盛頓
團體
亞瑟·艾許曾在1963年、1965-70年、1974年、1976年和1978年代表美國參加台維斯盃,並協助美國隊在台維斯盃取得5次冠軍。
特殊成就
經典金句
- Success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成功是旅程,不是終點。/ 成功是過程,不是結果。)
- You are never really playing an opponent. You are playing yourself, your own highest standards, and when you reach your limits, that is real joy.(你從來都沒有和對手在比賽!你在和自己比賽,你自己的最高標準,當你達到你的極限時,那就是真正的快樂!/你從來不是和別人而是和自己競賽。當你處於最高水平和達到極限,才得到真正的快感。)
- True heroism is remarkably sober. Very undramatic. It's not the urge to surpass others at whatever cost, but the urge to serve others at whatever cost.(真正的英雄行為並非戲劇般大起大落,並非不顧一切勝過其他人,而是傾盡全力保全其他人。)
參考資料
- ^ Ashe, Arthur. My Introduction To Sex, Love and Marriage. Ebony. Vol. 36 no. 10 (Johnson Publishing Company). August 1981: 86, 90. ISSN 0012-9011. Young served as a minister in the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 ^ Steins, Richard. Arthur Ashe: A Biography.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5: 66. ISBN 0-313-33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