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次維 (阿拉巴馬州)

美國阿拉巴馬州麥迪遜縣的縣治

亨次維(英語:Huntsville)是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萊姆斯通縣麥迪遜縣境內的一座城市,也是後者的縣治所在,面積451.8平方公里。是美國阿拉巴馬州人口最多的城市。它是麥迪遜縣的縣城,部分延伸至萊姆斯通縣和摩根縣。[4]它位於阿拉巴馬州北部的阿巴拉契亞地區。[5][6]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共有180,105人,其中白人占64.47%、非裔美國人占30.21%、亞裔美國人占2.22%。2020年人口普查時人口為215,006人,[7][8]預計2022年人口為221,933人。[9]2022年亨次維都市區人口為514,465人,成為阿拉巴馬州人口第二多的都市區,僅次於伯明罕都會區之後。它沿田納西河紅石兵工廠,建有紡織廠,軍火廠,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以及美國太空和火箭中心(因此亨次維又被稱為「火箭城」)[10]國家歷史文物保護信託基金會英語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曾於2010年將亨次維列為「美國十二個有特色的旅遊點」。

亨次維
圖片依序為亨次維藝術博物館英語Huntsville Museum of Art美國太空和火箭中心、Early Works兒童博物館、普羅普斯特體育場以及第一國民銀行英語First National Bank (Huntsville, Alabama)
綽號:火箭之城
亨次維在阿拉巴馬州萊姆斯通縣的位置
亨次維在阿拉巴馬州萊姆斯通縣的位置
坐標:34°42′49″N 86°35′10″W / 34.7136°N 86.5861°W / 34.7136; -86.5861
國家 美國
 阿拉巴馬州
麥迪遜郡萊姆斯通郡
建立(Twickenham)1809年12月23日[1]
建制(亨斯維爾鎮)1811年12月9日[2]
政府
 • 類型市長議會制
 • 市長Tommy Battle
面積
 • 543.9 平方公里 (210 平方英里)
 • 陸地542.86 平方公里(209.6 平方英里)
 • 水域0.6 平方公里(0.4 平方英里)
海拔193 公尺(600 英尺)
人口(2010)[3]
 • 180,105人
 • 密度331.14人/平方公里(857.6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417,593
時區CSTUTC-6
 • 夏時制CSTUTC-5
美國郵區編號35801–35816, 35824, 35893-35899
電話區號256, 938
FIPS編碼01-37000
GNIS編號0151827
網站www.hsvcity.com

亨次維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2024年發布的「美國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中排名第七。[11]

歷史

早期歷史

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印第安人在該地區居住和活動,美國獨立前,這個地區位於英國法國西班牙殖民地的交界處,因此歸屬權不確定,法國認為其屬於新法蘭西和路易斯安那地區,而西班牙認為這裡屬於西佛羅里達的北部。英國的殖民者從喬治亞中部滲透到該地,因此也傾向於認定此地屬於喬治亞省的一部分。

英國在七年戰爭獲勝後通過《1763年巴黎條約》奪取了新法蘭西,這個地區又成為英國和西班牙衝突的前線。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南部地區的大陸軍曾進入今天阿拉巴馬州所在的地區。《1783年巴黎條約》不僅確認了美國的獨立,而且迫使英國將密西西比河以東的領地割讓給美國。美國政府隨後劃定了喬治亞州的邊界,不過一開始喬治亞州一直延伸到密西西比河約翰·亞當斯總統於1798年4月7日簽署成為法律的組織法創建了密西西比領地,後又於1817年8月15日將阿拉巴馬領地從密西西比領地中分離出來。1819年12月14日阿拉巴馬州成立,亨次維被劃入阿拉巴馬州。1819年,亨次維在沃克·艾倫 (Walker Allen) 的大型櫥櫃製造店舉辦了一次制憲會議。 44名代表為新的阿拉巴馬州起草了憲法。根據新的州憲法,亨次維成為阿拉巴馬州加入聯邦時的第一個首府。這只是一次立法會議的臨時指定。首都遷至該州更中心的城市;到卡哈巴,然後到塔斯卡盧薩,最後到蒙哥馬利。[12]

原住民印第安人在此生活了數千年,但由於美國獨立後的定居者施加的壓力,到19世紀初,該地區已基本無人居住。在美國白人前來定居之前,一位名叫迪托(Ditto)的印第安商人兼船夫在河上的一個登陸點定居下來。[13]美國獨立戰爭老兵約翰·亨特 (John Hunt) 於1805年成為大泉周圍土地上的拓荒者,後來為了紀念他,這個定居點就以他的名字命名(Huntsville意為亨特的村子)。而後美國政府於1805年與契卡索人談判簽訂了一項條約,並於1806年與切羅基人談判簽訂了條約,切羅基人將其土地所有權割讓給聯邦政府。[14]

該地區隨後被勒羅伊·波普 (LeRoy Pope)購買,並以其遠房親戚亞歷山大·波普 (Alexander Pope)的家鄉命名為特威克納姆 (Twickenham)。[15]

特威克納姆經過精心規劃,街道根據大泉水的流向從東北向西南方向布置。鑑於革命後這段時期的反英情緒以及導致1812年戰爭的緊張局勢,該鎮於1811年更名為「亨次維」,以紀念約翰·亨特。1811年,亨次維成為現在阿拉巴馬州的第一個合併城鎮。然而,公認的這座城市的「創建」年份是1805年,即約翰·亨特 (John Hunt) 抵達的那一年。

19世紀

亨次維最初的增長是基於種植園棉花銷售所產生的財富(國際需求旺盛)以及與鐵路行業相關的貿易。許多富有的種植園主從維吉尼亞州、喬治亞州和南北卡羅來納州搬到該地區開發新的棉花種植園。[16]與阿拉巴馬州其他地區一樣,亨次維也深入參與了奴隸貿易。[17]奴隸在工廠和棉花種植園工作,該地區的許多棉紡廠都依賴奴隸勞動。[18]1822年的人口普查顯示,亨次維的1,300名居民中,有448人是奴隸,占該市人口的36%。

棉紡廠極大地促進了亨次維和南方經濟的發展,南方的棉花和紡織品占美國出口總額的60%,並使亨次維與納許維爾曼菲斯紐奧良的主要棉花市場連接起來。1855年,穿過亨次維的曼菲斯和查爾斯頓鐵路建成,成為第一條連接大西洋海岸和密西西比河下游的鐵路。[19]

1861年,阿拉巴馬州因主張廢奴的林肯當選總統而決定脫離聯邦,加入南方蓄奴州組建的美利堅聯盟國。因為當地工業企業和富裕階級擔心蒙受損失,亨次維最初反對脫離聯邦,但為南部邦聯提供了許多兵員和傑出的將領。亨次維的埃格伯特·J·瓊斯上校領導的阿拉巴馬州第四步兵團在馬納薩斯/布爾朗戰役中表現出色,這是美國內戰的第一次重大遭遇戰。該團包含兩個亨次維連,是阿拉巴馬州第一支參戰的部隊。 1865年4月,羅伯特·李 (Robert E. Lee)將軍在阿波馬托克斯法院格蘭特將軍投降時,他們也在場。戰爭中有9名將軍出生在亨次維或附近;他們都是亨次維將軍。其中五人為南部邦聯而戰,四人為聯邦而戰。[20]其他亨次維居民加入了聯邦軍隊並幫助建立了聯邦軍隊的第一阿拉巴馬騎兵團。[21]

1862年4月11日上午,奧姆斯比·M·米切爾將軍率領的聯邦軍隊占領了亨次維,以切斷邦聯的鐵路交通並進入曼菲斯和查爾斯頓鐵路。亨次維是曼菲斯和查爾斯頓西部戰區的控制點。[22]

重建時期,來自亨次維的三名代表出席了1867年制憲會議,其中包括來自俄亥俄州的安德魯·J·阿普爾蓋特 (Andrew J. Applegate),他後來擔任阿拉巴馬州第一任副州長。議會培訓學校最終成為威廉·胡珀議會高中,是第一所針對非裔美國學生的公立學校。它以教育家和學校創始人威廉·胡珀·康瑟爾 (William Hooper Councill)的名字命名。

20世紀

20世紀30年代,亨次維的工業因大蕭條而衰退。

到1940年,亨次維仍然是一個小城市,人口約為13,000。1941年初,美國陸軍選擇了毗鄰城市西南地區的35,000 英畝(140 平方公里)土地來建造三個化學彈藥設施:亨次維兵工廠、紅石軍械廠(很快重新命名為紅石兵工廠)和海灣化學戰倉庫。這些部隊設施在整個二戰期間一直在運作,僱傭的總人數接近20,000人。隨著大量工人湧入該地區,該地區的資源變得緊張,住房建設也跟不上需求。[23]1945年戰爭結束後,軍方不再需要這些彈藥設施。

隨著韓戰的爆發,軍械制導飛彈中心 (OGMC) 承擔了開發最終成為紅石火箭的任務。這枚火箭為以亨次維為中心的美國太空計劃以及主要的陸軍飛彈計劃奠定了基礎。霍爾格·托夫托准將指揮 OGMC 和整個紅石兵工廠。1956 年初,約翰·梅達里斯少將領導的陸軍彈道飛彈局(ABMA)成立。1950年,大約1000名專業人員從德克薩斯州布利斯堡轉移到紅石兵工廠,組建軍械制導飛彈中心(OGMC)。其核心是由沃納·馮·布勞恩 (Wernher von Braun)領導的約200名德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霍爾格·托夫托上校在回形針行動中將它們從納粹德國帶到了美國)。

 
亨次維Merrimac Mills的童工,1910年11月,劉易斯·海因 (Lewis Hine)拍攝
 
大泉 ( The Big Spring ),特威克納姆街道規劃的中心(1812年更名為「亨次維」)

地理

阿拉巴馬州亨次維國際機場英語Huntsville International Airport(1991–2020年正常值,1894年至今極端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6
(79)
28
(83)
32
(90)
35
(95)
37
(99)
42
(108)
44
(111)
42
(108)
42
(108)
38
(100)
31
(88)
27
(81)
44
(111)
平均最高溫 °C(°F) 20.7
(69.3)
23.1
(73.6)
27.1
(80.7)
30.0
(86.0)
32.9
(91.2)
35.3
(95.6)
36.2
(97.2)
36.3
(97.3)
34.5
(94.1)
30.6
(87.1)
25.9
(78.6)
21.6
(70.9)
37.3
(99.2)
平均高溫 °C(°F) 11.3
(52.3)
13.9
(57.1)
18.6
(65.5)
23.8
(74.8)
28.1
(82.5)
31.7
(89.1)
33.1
(91.5)
32.9
(91.3)
30.3
(86.5)
24.4
(76.0)
17.7
(63.9)
12.8
(55.0)
23.2
(73.8)
平均低溫 °C(°F) 0.6
(33.1)
2.4
(36.4)
6.1
(43.0)
10.6
(51.0)
15.7
(60.2)
20.0
(68.0)
21.7
(71.1)
20.9
(69.7)
17.4
(63.4)
11.0
(51.8)
5.1
(41.2)
2.2
(35.9)
11.1
(52.1)
平均最低溫 °C(°F) −10.1
(13.9)
−7.3
(18.8)
−4.1
(24.7)
1.2
(34.2)
7.2
(45.0)
13.7
(56.7)
17.1
(62.8)
15.7
(60.2)
8.9
(48.0)
1.3
(34.3)
−4.2
(24.5)
−6.7
(20.0)
−11.3
(11.7)
歷史最低溫 °C(°F) −24
(−11)
−22
(−8)
−14
(6)
−4
(24)
0
(32)
6
(42)
9
(49)
10
(50)
3
(37)
−5
(23)
−17
(1)
−19
(−3)
−24
(−11)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27
(4.99)
130
(5.11)
137
(5.39)
123
(4.86)
119
(4.67)
103
(4.06)
114
(4.49)
90
(3.55)
89
(3.49)
90
(3.56)
108
(4.25)
149
(5.87)
1,379
(54.29)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1.8
(0.7)
2.5
(1.0)
1.3
(0.5)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51
(0.2)
6.1
(2.4)
平均降水天數(≥ 0.01 in) 10.6 11.3 11.2 10.1 10.0 10.1 10.8 9.2 6.8 7.7 8.8 11.0 117.6
平均降雪天數(≥ 0.1 in) 0.8 0.6 0.3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3 2.0
平均相對濕度(%) 74 70 66 65 71 73 76 75 74 71 72 74 72
資料來源:NOAA(1981–2010年相對濕度)[24][25][26]

人口

歷史人口數
調查年人口備註
18402,496
18502,86314.7%
18603,63426.9%
18704,90735.0%
18804,9771.4%
18907,99560.6%
19008,0680.9%
19107,611−5.7%
19208,0185.3%
193011,55444.1%
194013,05012.9%
195016,43726.0%
196072,365340.3%
1970139,28292.5%
1980142,5132.3%
1990159,78912.1%
2000158,216−1.0%
2010180,10513.8%
2020215,00619.4%
2022年估計221,933[9]3.2%
U.S. Decennial Census[27]
2020 Census[7]
亨次維的種族構成
種族/民族 2000年人口[28] Pop 2020[30] % 2000 % 2020
白人 (非西語裔) 100,333 104,516 118,616 63.42% 58.03% 55.17%
黑人/非裔美國人 (非西語裔) 47,453 55,615 62,360 29.99% 30.88% 29.00%
美洲原住民 (非西語裔) 830 940 854 0.52% 0.52% 0.40%
亞裔 (非西語裔) 3,499 4,287 5,399 2.21% 2.38% 2.51%
太平洋島民 (非西語裔) 79 194 265 0.05% 0.11% 0.12%
其他種族 (非西語裔) 173 260 878 0.11% 0.14% 0.41%
混血/多族裔身份 (非西語裔) 2,624 3,781 9,965 1.66% 2.10% 4.63%
西班牙裔拉丁裔 (含任何膚色) 3,225 10,512 16,669 2.04% 5.84% 7.75%
Total 158,216 180,105 215,006 100.00% 100.00% 100.00%

姊妹城市

參考文獻

  1. ^ A Digest of the Laws of the State of Alabama: Containing The Statutes and Resolutions in Force at the end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in January, 1823. Published by Ginn & Curtis, J. & J. Harper, Printers, New-York, 1828. Title 14. Chapter I. Section 2. Pages 106–107. "An Act directing Courts to be held in the County of Madison, &c.—Passed December 23, 1809(...)Sec 2. And be it further enacted. That the town so laid out shall be known by the name Twickenham." (Google Book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A Digest of the Laws of the State of Alabama: Containing The Statutes and Resolutions in Force at the end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in January, 1823. Published by Ginn & Curtis, J. & J. Harper, Printers, New-York, 1828. Title 62. Chapter V. Pages 774–775. "An Act to Incorporate the Town of Huntsville, Madison County —Passed December 9, 1811." (Google Book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U.S. Census Bureau Delivers Alabama's 2010 Census Population Totals. 2010 Census. U.S. Census Bureau, Population Division. February 24, 2011 [February 26,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4. ^ Madison County. Encyclopedia of Alabama. [January 29,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2) (英語). 
  5. ^ Madison County. [April 28,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9). 
  6. ^ Gattis, Paul. Huntsville set to cross Tennessee River, annex part of Morgan County. The Huntsville Times. February 8, 2018 [October 24,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24, 2018). 
  7. ^ 7.0 7.1 Explore Census Data.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March 13,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3). 
  8. ^ Huntsville rockets past Birmingham in Census, now Alabama's largest city. AL.COM. August 12, 2021 [August 12,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2) (英語). 
  9. ^ 9.0 9.1 City and Town Population Totals: 2020–2022.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March 13, 2024 [March 13,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1). 
  10. ^ “火箭城”庆祝登月50周年. 美國之音. [2022-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2) (中文). 
  11. ^ Best Places to Live in the U.S. in 2024-2025. US News & World Report. [2024-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8). 
  12. ^ History of the Alabama State Capitol. Alabama Historical Commission. [October 7,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4). 
  13. ^ Edward Chambers Betts. (1909). Early History of Huntsville Alabama 1804 to 1870. Revised 1916. Montgomery, Alabama: The Brown Printing Company. p. 6. Library of Congress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ctober 7, 2023.
  14. ^ Hill, Sarah H. Cherokee Indian Removal. Encyclopedia of Alabama. January 16, 2008 [December 18,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1) (英語). 
  15. ^ Notes on the History of Huntsville. History.msfc.nasa.gov. [November 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27, 2010). 
  16. ^ Snow, Whitney Adrienne. Cotton Mill City: The Huntsville Textile Industry, 1880-1989. The Alabama Review. October 1, 2010, 63 (4): 243–282 [2024-04-10]. S2CID 154931802. doi:10.1353/ala.2010.0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0) (English). 
  17. ^ Rohr, Nancy. Free People of Color in Madison County, Alabama. Huntsville History Collection. [May 26,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18. ^ Austin, Daniel B. The Life of the Negro Slave in Alabama. Jacksonville State University: 45. 1971 [May 26,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4). 
  19. ^ Harper's Encyclopædia of United States History from 458 A.D. to 1905: Based Upon the Plan of Benson John Lossing .... Harper & brothers. 1906: 526. 
  20. ^ North Alabama Civil War generals: 13 wore gray, the rest blue. Madison, Alabama: Tennessee Valley Civil War Round Table. 2014. ISBN 978-1-63318-182-3. OCLC 1141202898 (英語).  已忽略未知參數|collaboration= (幫助)
  21. ^ Ross, Steve. History of the First. 1st Alabama Cavalry. [December 18,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1). 
  22. ^ Cline, Wayne. Alabama Railroads. Tuscaloosa: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1997: 4. 
  23. ^ Baker, Michael E. Redstone Arsenal: yesterday and today. Redstone Arsenal, Alabama: U.S. Army Missile Command. 1993. 
  24. ^ NowData – NOAA Online Weather Dat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1). 
  25. ^ Station: HUNTSVILLE INTL AP, AL US USW00003856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26. ^ Local Climatological Data Annual Summary with Comparative Data for HUNTSVILLE, ALABAMA (KHSV)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3. [2022-06-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1-14). 
  27.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June 4,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6). 
  28. ^ P004 HISPANIC OR LATINO, AND NOT HISPANIC OR LATINO BY RACE – 2000: DEC Summary File 1 – Huntsville city, Alabama.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24-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4). 
  29. ^ P2: Hispanic or Latino, and Not Hispanic or Latino by Race – 2010: DEC Redistricting Data (PL 94-171) – Huntsville city, Alabama.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30. ^ P2: Hispanic or Latino, and Not Hispanic or Latino by Race – 2020: DEC Redistricting Data (PL 94-171) – Huntsville city, Alabama.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31. ^ Sister Cities. Tainan City Government. [2008-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