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誕 (昌樂王)
元誕(515年—536年5月31日),字子發[1],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孫,相國、高陽文穆王元雍第四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元誕年輕時聰明機智,有風度儀表,以通直郎為起家官,升任通直散騎常侍,封新陽縣開國伯,食邑三百戶。武泰元年(528年),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元誕的父親元雍以及三個哥哥元端、元泰、元叡都被殺害,只有元誕得以倖免,後升任中書侍郎,又升任散騎常侍,加號龍驤將軍。永安三年十月癸卯朔(530年11月6日),元誕被封為昌樂王[2][3],食邑七百戶,加號征虜將軍,又升任給事黃門侍郎、平東將軍,加散騎常侍,又升任征東將軍、黃門侍郎。永熙年間,元誕升任侍中、衛將軍。魏孝靜帝元善見初年,元誕被冊拜為司州牧、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侍中。天平三年歲次丙辰四月甲戌廿六日己亥(536年5月31日),元誕在私人住宅中去世,虛歲廿二,朝廷贈予使持節、侍中、太保、領司徒公、尚書令,司州牧、昌樂王如故,諡號文獻,八月己巳朔四日壬申(536年9月4日)葬於鄴縣西北。元誕沒有兒子,以侄子元斌第二子元子亮為後裔[4][5][6][1]。
其他
墓誌
元誕墓誌高76厘米,寬84厘米,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正中篆書「魏故司徒昌樂王墓銘」九字,1970年出土於漳河北岸磁縣雙廟公社東小屋大隊,1972年由河北省磁縣文化館徵集保存[1]。
家庭
祖父
父親
兄弟姐妹
- 元端,北魏散騎常侍、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安德文公
- 元泰,北魏通直散騎常侍、鎮東將軍、太常卿、高陽文孝王
- 元叡,北魏光祿少卿、濟北郡王
- 元勒叉,東魏鎮遠將軍、散騎侍郎、陽平縣伯
- 元亘,東魏鎮遠將軍、散騎侍郎、濮陽縣伯
- 元伏陀,東魏鎮遠將軍、散騎侍郎、武陽縣伯
- 元彌陀,東魏鎮遠將軍、散騎侍郎、新陽縣伯
- 拓跋育,西魏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淮安王,北周淮安思公
- 元居羅,東魏鎮遠將軍、散騎侍郎、衛縣伯
- 元氏,嫁北魏安南將軍、光祿大夫皇甫瑒
- 元氏,嫁北齊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崔仲文
- 元氏,嫁北魏司州別駕鄭幼儒
王妃
後嗣
- 元子亮,元誕的侄孫,過繼元誕為後裔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文物編輯委員會編. 《文物资料丛刊 1》.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7年12月: 189–191 (中文(中國大陸)).
- ^ 《魏書·卷十·帝紀第十》:冬十月癸卯朔,封安南將軍、大鴻臚卿元寶炬為南陽王,大宗正卿、汝陽縣開國公元脩為平陽王,通直散騎常侍、龍驤將軍、新陽縣開國伯元誕為昌樂王。
-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冬十月癸卯朔,封大鴻臚卿寶炬為南陽王,汝陽縣公脩為平陽王,新陽伯誕為昌樂王,琅邪公昶為太原王。
- ^ 《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叡弟誕,字文發。少聰惠,有風儀。起家通直郎,遷中書侍郎、通直散騎常侍。封新陽縣開國伯,食邑三百戶。加龍驤將軍。進封昌樂王,食邑七百戶。遷平南將軍、散騎常侍、黃門侍郎。孝靜初,拜侍中、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司州牧。天平三年薨,贈使持節、侍中、太保、司徒公、尚書令,將軍、牧如故,諡曰文獻。無子,以斌第二子子亮為後。
- ^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夏四月丁酉,昌樂王誕薨。
-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夏四月丁酉,昌樂王誕薨。
- ^ 《北齊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九》:為司州綱紀與牧昌樂、西河二王乖忤,及二王薨,每事經恤之。
- ^ 《北史·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二》:為司州綱紀,與牧昌樂、西河二王乖忤,及二王薨,每事經恤之。
- ^ 《北齊書校勘記·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九·五》:為司州綱紀與牧昌樂西河二王乖忤 諸本「昌樂」作「樂昌」,「西河」作「河西」,北史作「樂昌」「西河」。按昌樂王誕見魏書卷二一上高陽王雍傳,西河王悰見魏書卷一九上京兆王子推傳。二人都曾在東魏初官司州牧。誕死於天平三年(五三六)。宋游道在遷鄴前後也即天平間為司州中從事,正值元誕、元悰相繼為司州牧時,知「樂昌」「西河」都是誤倒,今並乙正。
- ^ 《北史校勘記·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二·二六》:為司州綱紀與牧昌樂西河二王乖忤 諸本「昌樂」作「樂昌」。張森楷云:「當作昌樂。」按魏書卷二一上高陽王雍傳,雍子誕封昌樂王,孝靜初為司州牧,天平三年死。其時宋游道正官司州中從事,即「司州綱紀」。張說是,今據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