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界 (古埃及)
冥界(音譯「杜阿特」,英語:Duat,也作Tuat、Tuaut、Akert、Amenthes、Amenti或Neter-khertet)是埃及神話中的死後世界。它在象形文字中表示為「𓇽」。在埃及神話體系中,奧西里斯被認為是冥界的主宰,因為他是奧西里斯神話中,也是整個埃及神話體系中的第一個木乃伊,象徵著重生及死後的二次生命。除奧西里斯之外,冥界還是其它各種神祇的居所之一。每天夜晚,太陽神拉自西向東穿過冥界,並在此處與代表混沌的巨蛇阿佩普進行決戰,從而在每日的清晨時分得以從東方降臨人間,並給人間帶來光明和秩序。人們死後靈魂來到冥界,進行死後審判,通過者的靈魂得以復活,獲得永生,並前往天國之地——蘆葦原,而未通過審判者的靈魂則被惡魔阿米特所吞噬[1]。陵寢中的墓穴常被古埃及人看作是塵世與冥界的分界線,而死者的靈魂「阿赫」,也是藉助墓穴從冥界返回人間的[2]。
夜間太陽神拉航行穿過冥界,這說明死者在冥界中的首要任務即是復活。拉駕著他的阿泰特駁船從西至東穿越地下,並且從阿圖姆形態(象徵年邁的夕陽)回到赫普里形態(象徵初升的朝日)。埃及的統治者在死後也會被尊為神,通常出現在太陽神拉的周圍,因此也位於古埃及靈魂觀的核心地位[3]。國王死後將於拉神一起穿過奧西里斯所統率的冥界,同時他還被認為擁有一門特殊的學問,引導後世國王以至所有死者進入來世——這些都被記載在金字塔文之中。 根據來世之書,冥界包含著十二個地區,並與太陽神拉經過冥界所需耗費的十二個小時相對應。在太陽神拉的冥界旅程之中,他的光芒將航程所在區域中的死者甦醒,並在他通過那一區域的那一個小時當中,使得死者的靈魂得以享受來世。此後死者的靈魂重新「入眠」,等待太陽神拉的下一次到訪[4]。
古埃及冥界的概念主要來自陵寢中的銘文,如地獄之書、洞穴之書、金字塔文、來世之書以及亡靈書中。這些銘文的作用各不相同,並且對於冥界概念的描述也往往大相逕庭。現存的古埃及文獻在成書年代和背景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就像古埃及文明中的其它很多概念一樣,「冥界」也許同樣沒有一個統一、權威的定義[5]。
儘管冥界中有著眾多形似惡魔的居民,但是與亞伯拉罕諸教中的「地獄」概念有所不同。在基督教中,有罪者的靈魂在煉獄中受盡折磨,而在古埃及宗教體系中,有罪者被拒絕給予來世的永生,死後的靈魂「阿赫」也不復存在。冥界中各種面目可憎的生物並不是邪惡的象徵,相反,它們受諸神控制,象徵著死者的靈魂在真正進入來世之前所必須經受的重重考驗[6]。冥界也是埃及神話體系中諸神的居所之一,奧西里斯、阿努比斯、托特、荷魯斯、哈索爾以及瑪阿特都曾現身冥界,在死者靈魂通向審判的路上陪伴在其左右。
參見
參考文獻
- ^ Faulkner, p. 143
- ^ Pinch, pp. 33–5
- ^ Weigal, Arthur Edward Pearse Brome. A guide to the antiquities of Upper Egypt from Abydos to the Sudan Frontier. Taylor & Francis. : 199. ISBN 9780710310026.
- ^ Taylor, John H. Death and the Afterlife in Ancient Egyp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33. ISBN 0226791645.
- ^ Taylor, p. 134
- ^ Pinch, p. 34
參考書目
- Faulkner, R. (translator): "The Egyptian Book of the Dead: The Book of Going Forth by Day". Chronicle Books, 2000
- Pinch, G.: "Magic in Ancient Egypt". British Museum Press, 1994
- Taylor, John (editor): "Ancient Egyptian Book of the Dead". British Museum Pres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