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寧炮兵學院

加里寧炮兵學院蘇聯陸軍培養指揮和工程幹部的高等軍事學校,設有陸軍飛彈部隊和炮兵的戰鬥使用問題科研中心。校址在列寧格勒,分院設在基輔。學院設有基本系、函授系、速成班,社會科學、戰役戰術、專業和基礎科學等教研室,還設有科研實驗室、訓練部、科研部等。

歷史

 
炮兵學院學員

1701年,彼得大帝在莫斯科建立了俄羅斯第一所特種炮兵學校。1712年,普什卡軍校的部分師生被派往首都聖彼得堡開設首都炮兵學校,但很快又與工兵學校合併;隨後,兩所學校多次分開並合併。直到1758年最終合併。1762年,合併後的學校更名為炮兵和工程學校(最初146名學生,後為400名學生)。1800年 - 成為第 2 名學員,在 1805 年與第 1 名學員相當,失去了其特殊性.為了填補這樣形成的空缺,A.A.Arakcheev 伯爵作為所有炮兵的監察員,先後成立了一個和兩個警衛炮兵連,訓練了 96 名學員。

1820年,根據米哈伊爾·巴甫洛維奇大公的建議,組建了一個由三個連組成的訓練炮兵旅,為皇室釋放煙花,並附設了一所軍官教育炮兵學校。1834年學校脫離訓練炮兵旅。1849年米哈伊爾·巴甫洛維奇大公去世後,炮兵學校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米哈伊洛夫炮兵學校。

1855年,以米哈伊洛夫炮兵學校的軍官班組建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最初是軍事學院的一部分(1855-1863年間,尼古拉耶夫總參謀部軍事學院、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和尼古拉耶夫斯克工程學院聯合為軍事學院)。1865年米哈伊洛夫炮兵學校與同名的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合併。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設有初級、高級和預科三個班,前兩個是為了在炮兵部隊中傳播更高的知識,預科是為在技術炮兵機構服役的軍官做準備。三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均為 60 名軍官。各部隊軍官都可以參加入學考試,前提是任軍官至少三年,包括在戰鬥中單位至少兩年;從炮兵學校或大學物理和數學系畢業並獲得學位文憑的人,只需服役兩年。開設課程包括火炮、防禦工事、戰術、代數、幾何、三角學、微積分和積分、物理、化學、基本力學、炮兵繪圖和俄語、法語和德語。學院理論教學主學科有:炮兵各系,技術,理論力學,實用力學,化學;輔助學科有:高等數學,物理,戰略,防禦工事,戰術,軍事藝術史,軍事管理和 俄語、法語和德語。夏季軍官學員被派往海軍、礦業和其他部門的炮兵技術機構和私人工廠實習。學院的學者、設計師和學生為製造線膛速射火炮和步兵武器,發展炮兵科學的彈道學、火箭武器、火炮工藝學和材料力學、冶金學和金屬學、射擊理論和射擊方法、火炮設計、步兵武器、炸藥和火藥化學、彈藥等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學院的學者、設計師和學生為製造線膛速射火炮和步兵武器,發展炮兵科學的彈道學、火箭武器、火炮工藝學和材料力學、冶金學和金屬學、射擊理論和射擊方法、火炮設計、步兵武器、炸藥和火藥化學、彈藥等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1820-1895年總共有3227人通過了米哈伊洛夫斯基炮兵學校的課程;其中 3210 人晉升為軍官,17 人在課程結束時獲得文職軍階。1820年至1895年,共有1246名軍官從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和炮兵學校軍官班)畢業。

十月革命後,學院大部分教師都站在革命這邊。1918年2月起學院恢復教學。1919年3月15日,根據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第498號命令,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更名為工農紅軍炮兵學院。1921年開辦預科,培訓工農出身紅色指揮員。1923年開設了彈道系、機械系和化學系,成立了教研室和學術委員會。1925年因軍隊總員額裁減,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第469號令,炮兵學院、軍事工程與電工學院和並為工農紅軍軍事技術學院,設有炮兵系和工程系、摩托化和機械化系、電工系、化學系。1926年以捷爾任斯基的名字命名。1932年6月3日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第046號命令,軍事技術學院以係為基礎分立為各個獨立學院。其中火藥和炸藥系的基礎上設立「捷爾任斯基炮兵與技術學院」,開設有指揮系、軍用儀器系、炮兵兵器系、槍械繫、彈藥系、火藥和炸藥系等。1938年,炮兵與技術學院從列寧格勒遷到莫斯科,並被授予列寧勳章。成立了新的系和教研室,改變了學員的培訓體制。戰前舉辦各級炮兵首長速成進修班。

蘇德戰爭時期,捷爾任斯基炮兵與技術學院的工作進行了調整,縮短了學制,開辦了指揮員、政治幹部和軍事技術幹部短訓班,培養和輪訓了成千上萬名指揮員、工程師和技術幹部;完成了700多項科研項目,約40項設計試驗任務。1941年11月-1944年7月,學院疏散至撒馬爾罕。1944年8月,火箭武器系創建了訓練實驗室以培養飛彈部隊人員,後演變為炮兵學院火箭教研室。

原米哈伊洛夫炮兵學校在1930-1940年代稱列寧格勒第二炮兵學校。 1953年,學校搬遷到莫斯科州科洛姆納,1957年更名為科洛姆納炮兵學校。後為米哈伊洛夫斯克高等炮兵指揮工程學校。2009年關閉。

戰後至五十年代中期,學院總結和整理蘇德戰爭經驗。1952-1953年,學院的各指揮系分出去作為該院的幾個分院,後合併為加里寧炮兵學院。1958年遷回列寧格勒,在原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舊址成立炮兵學院。。[1]

1974年,加里寧炮兵學院地面部隊防空部分獨立組建分校,1977年改制為華西列夫斯基陸軍防空軍事學院

1995年,學院恢復其歷史名稱——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1998年9月,根據俄羅斯聯邦政府的法令,學院改組為軍事炮兵大學。根據同一法令,喀山高等炮兵指揮工程學校、科洛姆納的米哈伊洛夫斯克高等炮兵指揮工程學校和飛彈部隊薩拉托夫高等炮兵指揮工程學校作為其分校附屬於軍事炮兵大學。2004年,軍炮大學改組為米哈伊洛夫軍炮兵學院,隸屬於俄羅斯陸軍總司令。

院長

來源[2]

紅軍炮兵學院院長
  • 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彼得羅維奇(1919-1923)
  • 弗拉基米爾·達維多維奇·格蘭達爾 (1923-1924)
  • 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維奇·伊薩耶夫 (1924-1931)
  • 亞歷山大·伊格納季耶維奇·塞佳金 (1931-1932)
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院長
加里寧軍炮兵(指揮)學院院長
  •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沃羅諾夫 (1953-1958)
  • 瓦西里·斯特拉托諾維奇·科羅布琴科 (1958-1969)
  • 彼得·菲利波維奇·斯利琴科 (1969-1981)
  • 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馬特維耶夫(1981-1988)
  • 鮑里斯·阿列克謝耶維奇·普列舍夫斯基 (1988-1997)
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院長
  • 弗拉基米爾·斯捷潘諾維奇·蘇霍魯琴科 (1997-2002)
  •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康斯坦丁諾夫 (2002-2009)
  • 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維奇·迪亞特洛夫(2009-2013)
  • 優素福·納齊羅維奇·拉馬扎諾夫(2013)
  • 謝爾蓋·阿納托利耶維奇·巴卡內耶夫(2013-)

參見

參考文獻

  1. ^ Peter the Great Military Academy of the Strategic Missile Force. arvsn.mil.ru. [18 March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4 May 2009). 
  2. ^ Начальники академии –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Ракетных войск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мени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arvsn.mil.ru. Retrieved on 18 Augus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