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塢公園

北塢公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鎮,是在北塢村原址興建的郊野公園。

歷史

北塢公園位於四季青鎮東北部,北塢村路以東,頤和園西門路以北,金河以南。園址原先是北塢村,2009年北塢村拆遷,村民遷居北塢村西南的北塢嘉園,北塢村原址整體拆遷騰退以興建北塢公園,僅保留了金山寺、北塢關帝廟這兩處舊址。

北塢村是座歷史悠久的村莊。15世紀初的明朝宣德年間,重修大承天護聖寺(功德寺)時,在此燒制磚瓦,小村被命名為瓦窯村。明朝永樂年間,北京西郊水災,朝廷派船隊前來救災,船在三處停泊。有人推斷這三處泊船地點便是南塢村、中塢村、北塢村得名的原因。但明朝地方志記載有「北務村」,清朝才寫作「北塢村」。當地百姓則認為,《高亮趕水》傳說中龍王爺推水車自北京城赴玉泉山,水車在三個村先後被雨水形成的淤泥「塢」住,南塢村、中塢村、北塢村由此得名[1]

北塢村西北是玉泉山,東北是頤和園昆明湖和萬壽山,正北不遠處是綿延起伏的金山。由玉泉水和香山諸泉形成的高水湖、養水湖、昆明湖分別位於北塢村的西、北、東三面。玉河、金河、長河繞村流過。明朝文徵明形容此處「十里青山行畫裡,雙飛白鳥似江南。」清朝乾隆帝作詩「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畫裡小江南。」[1]

北塢村一帶是京西稻的傳統種植區。清朝康熙乾隆年間,經大規模開墾,玉泉山下的御稻田(皇家稻田)面積增加至近萬畝。皇家在北塢村的功德寺旁設內務府直轄機構「稻田廠」,專管皇家稻田。北塢村村民多數成為皇家稻田的佃戶。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帝在玉泉山建成靜明園。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又在萬壽山建成清漪園,昆明湖南擴至北塢村東。北塢村成為清漪園西部耕織圖景區的外延。當時御苑西南界未建圍牆,昆明湖西岸的暢觀堂緊臨北塢村稻田。此處成為乾隆帝問農觀稼的地點。乾隆帝在此辦「觀稼詩會」,共作七十餘首詩,其中《懷新書屋》詩曰:「坐我西窗縱閒目,憐他農父正忙時。」《睇佳榭》詩曰:「四時佳景遞無窮,高榭惟憑一覽中。今日稻芃將麥秀,絕勝綠柳與花紅。」北塢村北面的玉河是乾隆帝自圓明園至靜明園常走的通道。乾隆十八年,乾隆帝作玉河泛舟詩曰:「老農額首都生慰,那識吾心尚未寧。」他在另一首玉河泛舟詩中稱:「數頃溪田碧水盈,稻秧過雨正宜晴。鷺飛阿那輕煙外,又聽山村打麥聲。」[1]

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初期,皇家稻田轉歸「經理頤和園事務所」管理。原為皇家稻田耕種的北塢村農民變為頤和園的佃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2年,北京市海淀區開展土地改革,頤和園所有的四千餘畝稻田移交給海淀區分給無地農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京西稻獲得很大發展,海淀區的稻田面積增加到九萬餘畝,畝產最高時的1995年達980餘斤。1958年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賀龍陪同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到北塢村視察,參觀了即將豐收的稻田,並訪問了農戶,希望「京西稻的故鄉做出更大的貢獻」。1990年代起,因北京缺水,玉泉山下的京西稻逐漸停止大面積種植。到2010年代只剩下海淀區上莊鎮的上千畝稻田仍在生產京西稻。2015年,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統(海淀京西稻保護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

北塢村原先只有數十戶人家,但到2000年代初期已變成擁擠的城鄉結合部居民區。到2008年,本村戶籍人口僅2858人,外來人口則多達20230人。村內的生活、衛生、安全等方面問題突出。自2009年初開始,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長郭金龍帶隊,先後七次到北塢村調查研究,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破解城鄉結合部發展難題。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海淀區成立了區、鎮、村三級組織指揮體系。在北塢村西南方向興建居民小區「北塢嘉園」,經一年半建設後竣工,共三十四座樓房,綠化面積四萬餘平方米。2010年9月30日,市委書記、市長等出席了北塢嘉園入住儀式。1500餘戶共3000餘位北塢村村民遷居北塢嘉園[1]

村民遷走後,按照北塢村改造計劃,在北塢村舊址興建北塢公園,隸屬四季青鎮。北塢公園總面積約33公頃,分為兩期建設,一期2010年竣工,二期2016年竣工。由海淀區園林綠化局負責規劃招標和施工。2013年5月1日,北塢公園正式開放[1][2]

景觀

北塢公園設有多個園門:

  • 西門:開在北塢村路東側
  • 南門:開在頤和園西門路北側
  • 北門:開在金河南側

北塢公園內的景觀主要有:

  • 北塢印象:位於西門內。是一艘長17米、寬10米、高2米多的古船模型,船頭前方是十餘畝京稻田。船旁立有介紹北塢村歷史的標牌[1]
  • 耤田耕織:位於北塢印象旁邊的稻田,稻田內有座雕塑是皇帝駕犁趕車,壯漢雙手挽繩拉犁,展示了清朝皇帝御耕圖景[1]
  • 古寺鄉情:位於稻田盡頭南側,即明朝的金山寺[1]
  • 高湖塔影:金山寺東側的北塢公園中心是個湖,為清朝高水湖舊址。遠處的玉泉山定光塔與湖水相映。湖南岸有木製水閣、方亭、轉廊。木製水閣南牆上有石刻《北塢公園記》,夏成鋼文、張書范書[1]
  • 曲廊藤影:湖北岸有一條70米長的木製長廊,數十株藤蘿盤旋而上,旁邊有松柏柳桃環繞[1]
  • 新廬秋韻:湖西北岸邊的山上遍布秋葉種樹,秋季樹葉丹黃碧紫,絢麗多彩[1]
  • 雙林聚賢:湖東部山上,南半部為部長林,2003年國務院各部委156位部長在此植樹,在山上立有「部長林」石刻紀念碑(正文「部長林」,左款「首都義務植樹」,右款「二〇〇三年三月建」)。北半部為將軍林,2011年3月中央軍委百名將軍在此種植松樹銀杏,山上建有一座重檐四方亭「聚賢清風亭」[1]
  • 興林寄語:公園西北部土山前,有一座直徑25米的大理石回音台,四周圈建石牆,站在圓心呼喊會有回聲。回音台南北有成排的松樹。2013年4月3日,第26個首都全民義務植樹日即將到來之際,全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帶領各界人士和少先隊員到北塢公園植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每人在回音台北側各植一株白皮松和一株華山松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還與少先隊員交談並鼓勵他們取得好成績[1][3]
  • 林溪水口:位於公園最南端。
  • ?水花園:位於林溪水口東北側。

金山寺

北塢金山寺及戲樓
 
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四季青鎮北塢村(現北塢公園內)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2-?
認定時間1999年1月

北塢村有三座古寺廟,分別俗稱西廟、中廟、東廟。西廟早年塌毀。東廟是明代興建的藥王廟。中廟即金山寺,曾名普陀寺。明朝正統八年(1443年)的《重建金山禪寺田地碑記》透露,該寺建於正統八年之前。明朝天順五年(1461年)該寺重修,正統帝賜名「普陀禪寺」。由釋道深撰寫《敕賜普陀禪寺碑記》。普陀寺的重修由朝廷官衙以及朝臣、太監捐資,重建了鐘樓、正殿、天王殿、伽藍祖師之堂、僧舍、廊宇、上門等,共數十楹。朝廷出資購買瓦窯村田地六十畝,「永充常住香燈之資」[1]

金山寺本是佛寺,但在清朝光緒二年和光緒二十年兩次重修後,改為佛道合一的寺廟。因為在同治三年(1864年)北塢村成立了「普興萬緣淨道修道聖會」。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修本寺公立普興萬緣淨道修道聖會碑記》記載,修道聖會實地考察了妙峰山五路香道的路況,並於每年三月下旬起整修中道及中北道。修道聖會聯合功德寺、香山、巨山、藍靛廠、海淀鎮的民眾集資出力,共做此善事[1]

光緒年間重修的金山寺共有三進院落:第一進殿供奉韋馱像;第二進正殿供奉釋迦牟尼十八羅漢像;第三進殿供奉碧霞元君和王奶奶像。這同妙峰山娘娘廟供奉的神像格局相同。金山寺偏院還有一座戲樓。到妙峰山朝香的返城香會,在金山寺戲樓和戲樓前廣場開展花會表演,隨後南行到藍靛廠西頂戲樓最後演出,演出後進北京城返家[1]

中華民國時期,金山寺建築維持原貌,殿堂50間,佛道偶像43尊,房占地面積5畝7分,耕地58畝。殿堂用作合村辦公,並且有房屋9間出租。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在金山寺成立北塢村小學,佛道偶像被推倒,殿堂改為教室。1999年,金山寺被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隨著北塢村改造規劃的制定,開始金山寺修繕工程。北京市及海淀區政府撥1053萬元文物保護專款。第一期工程2010年開工,2010年修繕正殿,2011年修繕前殿、後殿、偏殿、耳房等。第二期工程2013年開工,首先安裝了消防和避雷設施,同時整治院落,修繕山門、圍牆、地面和戲樓。全部工程在2014年完工[1][4]。修繕後的金山寺山門起初上方無匾,門左側掛「玉泉民俗傳統文化館(籌)」的牌子,後來門額掛趙朴初題「金山寺」橫匾,門左側掛古松子題的「玉泉民俗傳統文化館」的牌子。戲樓位於金山寺的東北側,南部是戲台,北部是一座二層樓,一層門額是「普興萬緣淨道聖會」。

北塢關帝廟

北塢關帝廟
 
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四季青鎮北塢公園內
分類古建築
時代不詳
編號4-32
認定時間2014年8月31日

北塢關帝廟位於金山寺東北不遠處,始建年代不詳,原是北京市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2012年1月海淀區文化委員會為「北塢關帝廟」立「北京市海淀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牌。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塢公園記

《北塢公園記》是湖畔木製水閣南牆上的石刻,豎排無標點,全文為:

北塢公園記

京城北塢,昔鄰靜明舊域,今列海淀新園。一湖呈鏡,兩山湧翠;柳蕩禾風、鼓天地之芳氣,波搖塔影、幻世事之滄桑。

北塢始自即為名區。匯玉泉之源,連通惠之瀾。明剎梵聲、晨唄同山鐘相應;戲臺樂起、暮曲伴漁歌互答。更歴康乾盛世,拓三湖、通兩脈。稻浪與碧水相連,翠柳共青山一色。影湖樓上品湖影,明鏡光中悟靜明。帝王遊豫之區,百姓安居之地。村淳民樸,同脩香道以行善。地隱人傑,初使泰西而留記。

可悲圓明一炬,盡為焦土。敗柳枯荷,湖殘田缺,遺留荒景與後來。

山川有靈托勝跡,故土無言待後人。新中國伊始,人民公社重整家園。國務總理,喜臨芳甸;攜友邦以豪邁,展中土之氣象。繼有部長將軍,雙林聚賢。公元二零一零年,區政府運籌決策,改城中村、還郊淀美。更精播御稻,傳文脈之有序。巧構亭榭,供兆姓之樂成。

看今朝:一湖山影之畔,俯仰俱是舊友新朋。十頃稻柳之間,鄰里同敘天倫和諧。念鄉土百年悠悠,盡吾輩寸心拳拳。秀千頃家園、遺萬福子孫。刻石為記,歲在癸巳仲秋。

撰文 夏成鋼
書丹 張書範
北京市海淀區園林綠化局承建
公元二零一三年十月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北坞公园的史缘.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2018-01-17 [2022-04-14]. 
  2. ^ 今日北坞. 鳳凰網. 2014-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 
  3. ^ 胡锦涛在首都义务植树.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4月5日,第01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月11日). 
  4. ^ 北坞原址建公园. 網易. 2011-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