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塔廟

十二塔廟 (高棉語ប្រាសាទសួព្រ័ត)是位於柬埔寨吳哥城內、國王廣場東側的以南北方向排列的一系列共十二座塔。塔身以紅土建造,配以石制的窗楣、門楣以及三角楣飾。目前對這些塔的用途仍未知。

十二塔廟
ប្រាសាទសួព្រ័ត
十二塔廟
十二塔廟在柬埔寨的位置
十二塔廟
在柬埔寨的位置
其他名稱Prasat Suor Prat
坐標13°26′49″N 103°51′37″E / 13.44694°N 103.86028°E / 13.44694; 103.86028
歷史
建造者闍耶跋摩七世
材料紅土砂岩
建立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

詞源

現在這個塔群的高棉語名稱意思為「走繃索者之塔群」,本地人相信,在遇上皇宮節慶的時候,塔與塔之間便會以繃索相連接,以供雜技演員表演高空走繩索。然而這個解釋與塔群本身的用途並不相關。13世紀的元朝使節周達觀在他的遊記《真臘風土記》中提及到了關於十二塔廟的在當時吳哥王朝民間的作用,儘管其說法仍存在疑點。

「又兩家爭訟,莫辨曲直。國宮之對岸有小石塔十二座,令二人各坐一塔中。其外,兩家自以親屬互相堤防。或坐一二日,或三四日。其無理者,必獲證候而出,或身上生瘡癤,或咳嗽發熱之類。有理者略無纎事。以此剖判曲直,謂之天獄」
— 《真臘風土記》, 周達觀.

該塔群於因陀羅跋摩二世(Indravarman II英語Indravarman II)統治期間建成,是一座後巴戎風格建築[1]

建築布局與特點

這十二座塔對稱地分布於通往吳哥城勝利門的勝利大道兩側,每一側六座。每側的六座塔中,五座朝向西面、一座朝向勝利大道。每座塔都有著一個前廳[2]以及正方形基座,個別塔的三角楣飾以那伽圖案雕刻。塔共三層,塔身大小往上遞減,並配有那伽和隱修士的瓦檐飾,這些瓦檐飾只有少數保留到了現在。除塔門外的另外三面則是敞開式的大窗戶。

圖集

參考來源

  1. ^ Jaques, Michael Freeman, Claude. Ancient Angkor Rev. and extended ed. Bangkok: Asia Books. 1999: 119. ISBN 9748225275. 
  2. ^ Takeshi Nakagawa.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Bayon and the Prasat Suor Prat Towers. Museum International. 2002, 54 (1-2): 98-103. doi:10.1111/1468-0033.0037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