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 (漢朝)
吳漢(前1世紀—44年6月18日),字子顔,南陽宛人。東漢初年軍事人物。他協助漢光武帝徵召幽州軍隊,擊敗檀鄉賊、鄴西山賊等諸多民變勢力並先後掃滅朱鮪、劉永、董憲、公孫述等割據勢力,最終一統天下,位列「雲台二十八將」第二位。
吳漢 | |||||||
---|---|---|---|---|---|---|---|
大司馬 | |||||||
時代 | 西漢→新朝→東漢 | ||||||
主君 | 王莽→彭寵→劉秀 | ||||||
姓 | 吳 | ||||||
名 | 漢 | ||||||
字 | 子顔 | ||||||
職官 | 亭長→安樂令→偏將軍→大將軍→大司馬 | ||||||
封爵 | 建策侯→舞陽侯→廣平侯 | ||||||
封地 | 廣平、斥漳、曲周、廣年 | ||||||
籍貫 | 南陽宛 | ||||||
出生 | 不詳 | ||||||
逝世 | 東漢建武二十年五月辛亥(44年6月18日) | ||||||
諡號 | 忠侯 | ||||||
墓葬 |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龍興鄉吳老莊村 | ||||||
| |||||||
生平
亡命漁陽
早年家貧,出仕本縣(荊州南陽郡宛縣)亭長,因賓客犯法而脫戶籍,與彭寵共逃漁陽。當時,彭寵在洛陽王莽屬下的王邑軍中,聽說弟弟加入漢軍,恐怕被問罪,所以就和吳漢逃到父親以前當過太守的漁陽,以販馬自業,往來於燕、薊間,所至交結當地豪傑。
更始元年(23年),更始帝使者謁者韓鴻聽說彭寵、吳漢都為鄉閭故人又聽到別人對吳漢的推薦,於是任命彭寵為偏將軍、行漁陽太守事,吳漢為安樂令[1]。
歸附劉秀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派行大司馬劉秀安撫河北,同時王郎詐稱劉氏子孫而起兵邯鄲,吳漢聽說劉秀是長者,於是勸說彭寵歸附劉秀,彭寵深以為然,但眾官署都想歸附王郎。此時正好有儒生傳來王郎偽造身份與郡縣歸附劉秀的消息,於是吳漢捏造劉秀檄文,稱王郎為偽,使得漁陽太守彭寵和屬官相信此事。
當時上谷太守耿況也想歸附劉秀並派遣寇恂來與彭寵聯合,於是彭寵發三千步騎,以吳漢為行長史與同郡蓋延[2]、王梁[3],南攻薊,殺王郎大將趙閎。
寇恂還後,與上谷郡將景丹[4]、寇恂[5]、耿弇[6]率上谷軍與漁陽軍會合,率領漁陽、上谷突騎與步兵南下,共撃王郎軍,斬首三萬級,平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間共二十二縣。更始二年(公元24年),部隊在廣阿與劉秀軍合流,劉秀任命吳漢任偏將軍。隨劉秀攻克王郎的邯鄲後,被封為建策侯。
吳漢為人質厚少文,不能以言辭達意,鄧禹和諸位將領多知這一點,於是多次推薦。等到召見後,就受到了劉秀的親近,常在劉秀門下。
佐定河北
當時銅馬、大彤、高湖、重連、鐵脛、大槍、尤來、上江、青犢、五校、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部達數百萬人,四處劫掠,劉秀想要徵調幽州兵征討,於是連夜召見鄧禹,詢問合適的人選,鄧禹就稱吳漢勇猛知謀,為眾將所不及。在鄧禹推薦下,劉秀任命吳漢為大將軍,與同拜大將軍的耿弇持節北上徵調十郡突騎。
更始帝的幽州牧苗曾暗中治軍,下令眾郡不許聽吳漢調遣。吳漢便率二十騎兵趕往無終,在苗曾出城迎接時趁其不備指揮騎兵將之斬殺,奪其軍隊,使得各城邑望風歸附。於是徵調各地兵馬,南下在清陽與劉秀會和,上交軍隊花名冊。衆將起先以為其不會將分兵與人,待到吳漢上交花名冊之後,衆將又多來請求部隊,結果遭到了劉秀的諷刺,眾將感到十分慚愧。
劉秀對更始尚書令謝躬感到不滿,於是趁其外出擊賊時,令吳漢與岑彭襲擊鄴城。吳漢派出辯士勸說留守的魏郡太守陳康投降,陳康於是派兵抓逮捕了謝躬的妻子兒女和其大將軍劉慶。謝躬從隆慮作戰失敗歸來時,並不知陳康已經歸降,於是僅率幾百騎兵入城,結果被吳漢所擒拿,並被其親手擊殺。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北上攻打眾賊兵,吳漢常常率領突騎五千為先鋒,多次先登陷城。一次劉秀與賊寇在順水北作戰,劉秀乘勝輕率追擊,不料反被擊敗,一時生死未卜,諸將都無所適從,吳漢於是鼓舞道:「各位努力,蕭王劉秀的兄長的兒子在南陽,何必擔心沒有主公呢?」軍中恐懼持續了幾天才平定下來[7]。賊寇逃進漁陽後,劉秀派遣吳漢率耿弇、陳俊、馬武、景丹、蓋延、朱祜、邳彤、耿純、劉植、岑彭、祭遵、堅鐔、王霸等十二將軍追擊賊寇於潞東,到了平谷,大破敵軍[8],於是窮追敵軍至右北平無終、土垠之間,到俊靡而囘[9],其餘賊軍散入遼西、遼東,被烏桓、貊人攻擊將滅。
等到河北平定時,吳漢與諸將奉著圖書,奉上帝號。六月己巳(7月22日),光武即位,想要根據讖語拜平狄將軍孫鹹為大司馬,眾人都不高興,於是下詔令眾人推舉,群臣推舉的人選只有吳漢與景丹,光武帝以為吳漢有建策之功,又誅殺了苗曾、謝躬,功勞大,於是選定吳漢為大司馬,景丹為驃騎大將軍[10]。七月壬午(8月28日),吳漢被拜為大司馬,改封為舞陽侯[註 1]。
掃蕩關東
此後,劉秀令吳漢與建義大將軍朱祐,廷尉岑彭,右將軍萬脩,執金吾賈復,驍騎將軍劉植,楊化將軍堅鐔,積射將軍侯進,偏將軍馮異、祭遵、王霸等十一將軍圍朱鮪於洛陽,時間達數月之久[11]。九月辛卯(11月5日),朱鮪接受岑彭勸降,舉城歸附。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正月,吳漢率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祐、大將軍杜茂、執金吾賈復、揚化將軍堅鐔、偏將軍王霸、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一同在鄴東漳水上大破檀鄉賊,投降者達十餘萬人。正月庚辰(2月22日)分封諸位功臣為侯,光武帝派使者以璽書定封吳漢為廣平侯,食廣平、斥漳、曲周、廣年四縣。博士丁恭認爲梁侯鄧禹與廣平侯吳漢封地達四縣,違背強幹弱枝之理,不和法制,光武帝以「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回復。
吳漢又率諸將攻擊鄴西山賊黎伯卿等人,一直到了河內脩武,全數攻破各處屯兵。光武帝親自幸臨慰勞。吳漢奉命進兵南陽,攻破宛、涅陽、酈、穰、新野各城,引兵南下,與秦豐戰於黃郵水上,大破敵軍。吳漢御眾不嚴,漢兵所過之處多有暴行,當時破虜將軍鄧奉受命歸鄉,見到吳漢掠奪家鄉新野,怒而反叛,擊破漢軍,獲取其輜重,屯聚淯陽,與董訢等人聯合[12]。直到第二年夏天,漢軍才得以擊破叛軍。
此後,吳漢又與偏將軍馮異擊破昌城五樓賊張文等,接著又在新安攻打銅馬、五幡,都取得了勝利。
建武三年(公元27年),閏正月甲辰,吳漢跟隨劉秀前往宜陽討伐赤眉殘部。同月丙午,赤眉殘部奉上高皇帝璽綬,向劉秀投降。二月,吳漢率領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在軹西擊敗並降伏青犢軍。
四月,率領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七位將領,在廣樂圍攻蘇茂。劉永將領周建招聚十多萬人,趕來救援廣樂。吳漢率輕騎迎擊敵軍,作戰失利,吳漢落馬膝蓋受傷回營,周建於是帶兵入城。眾將向吳漢陳說道:「大敵當前,而您受傷臥床,眾軍將恐慌不已。」於是,吳漢帶傷而起,犒勞士兵,鼓舞士氣,軍心大振。第二天,周建、蘇茂出兵圍攻吳漢,吳漢令黃頭吳河等四部精兵與烏桓突騎三千餘人進兵。周建部隊潰敗,逃回城中,吳漢率軍長驅追擊,爭門併入,大破敵軍,蘇茂、周建逃走。破城後,吳漢留杜茂、陳俊等守廣樂,自己率領部隊協助蓋延圍劉永於睢陽。七月,睢陽城中食盡,劉永與蘇茂、周建逃往酇,路上被慶吾所殺[13],二城全部投降。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吳漢又率陳俊及前將軍王梁,於臨平擊破五校賊,追擊至東郡箕山,大破敵軍。之後向北攻擊清河長直及平原五里賊,全部平定。當時,鬲縣五姓共同逐出守長,據城反叛,眾將爭相意圖討伐他們,吳漢不肯聽從,並下令:「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輕冒進兵者斬。」於是派人傳檄於郡中,令人將守長下獄,派人向城中致歉。五姓大喜,一同歸降。眾將於是欽服:「不戰而下城,非常人所能及。」當時泰山豪傑多與張步聯合,吳漢於是推薦強駑大將軍陳俊為泰山太守,擊破張步的軍隊,平定泰山。建武五年(公元29年)二月,吳漢率建威大將軍耿弇、漢忠將軍王常等在平原擊破並降伏了富平、獲索賊。
三月,平狄將軍龐萌反叛,殺楚郡太守孫萌而往東歸附董憲。六月,秦豐投降朱祜,吳漢彈劾朱祜不聽詔命,接受秦豐降。劉秀僅誅殺秦豐,而不怪罪朱祜。龐萌、蘇茂圍困桃城,劉秀親往作戰,吳漢此時在東郡,受到徵召前來支援,大破敵軍。龐萌、蘇茂、佼彊在晚上棄輜重逃跑。董憲於是給劉紆數萬兵馬駐紮在昌慮,而自己率領銳卒在新陽據守,結果被吳漢擊敗,只得逃回昌慮。吳漢進守,董憲十分恐懼,召集五校軍殘部駐紮在建陽[14],劉秀堅守不戰,五校軍糧盡而散,於是劉秀趁機圍攻董憲,戰鬥三日,大破敵軍。八月,吳漢受命追擊,佼彊率領部眾投降,蘇茂投奔張步,董憲及龐萌逃入繒山後被手下迎入郯城。不久,吳漢攻克郯,劉紆手下士兵高扈斬劉紆之首歸降,梁地全部被平定[15]。吳漢接著圍困董憲、龐萌於朐。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城中糧盡,董憲、龐萌暗中逃出,但遭到瑯邪太守陳俊的攻擊而逃亡澤中。二月,吳漢攻克朐,董憲因妻子兒女被擒而意圖投降,但卻在方與被吳漢的校尉韓湛所斬殺[16]。山東自此徹底平定,吳漢率部回京。
受命征蜀
五月,隗嚻反叛,吳漢受命鎮守長安。同年,盧芳反叛,之後吳漢與驃騎大將軍杜茂多次進攻盧芳,都未能取勝[17]。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親征隗嚻,吳漢與征南大將軍岑彭將隗嚻圍困在西城。吳漢不聽光武帝勸告,不肯遣散部隊,執意進攻,結果糧食緊缺,部眾逃亡。十一月,岑彭壅谷水灌西城,水還沒淹沒城池一丈高,隗嚻將領行巡、周宗就已帶著蜀地公孫述的援軍前來,於是岑彭殿後,吳漢等將領全軍撤回[18]。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六月,率橫野大將軍王常、建義大將軍朱佑、討虜將軍王霸、破奸將軍侯進四將軍,撃盧芳將領賈覽、閔堪於高柳,匈奴派騎兵援助盧芳,吳漢車隊遇見雨天,戰鬥不利,退還洛陽[19]。建武十年(公元34年)正月,吳漢再次與王霸、王常、朱佑、侯進等率六萬大軍前往高柳,進攻賈覽,匈奴左南將軍將數千騎前往支援賈覽,被王霸等在平城擊敗。之後還軍鴈門,與驃騎大將軍杜茂一起進攻盧芳將領尹由於崞、繁畤,但未能取勝[20]。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十二月,吳漢統領征南大將軍岑彭,率舟師進討蜀地公孫述。岑彭攻破荊門,長驅進入江關,吳漢留守夷陵,裝露橈船,率領南陽兵和刑募士三萬人溯江而上。正逢岑彭為刺客所殺,吳漢因而統括全軍。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正月,和魏黨、公孫永於魚涪津作戰,大破敵軍,圍困武陽,並全殲公孫述的子婿史興的五千援軍並將其斬殺。吳漢進入犍為地界,攻克廣都,派遣輕騎燒毀成都市橋,武陽以東的各個小城都投降漢軍。九月,吳漢不聽光武帝不要輕敵、堅守廣都的詔令,乘勝率領兩萬人進逼成都,紮營江北,離城十餘里,讓副將武威將軍劉尚率萬餘人在江南紮營,相離二十餘里。光武帝聽說後,連忙下詔責備吳漢,詔書未至,已被謝豐、袁吉擊敗圍困。吳漢召集將士,鼓舞士氣,閉門三日,突圍而出。斬殺公孫述的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吳漢退回廣都,留下劉尚拒敵,上表自責。之後吳漢在成都、廣都間與敵軍作戰,八戰八勝。公孫述問計於延岑,延岑提議廣散財物,於是召集死士五千餘人,和延岑在市橋偽建旗幟,向吳漢挑戰,而自己率兵襲擊吳漢軍隊之後。吳漢落水,用手抓住馬尾巴才得以逃出[21]。十一月,漢軍糧草所剩不多,吳漢想準備船隻退兵,但被張堪勸止[22]。戊寅(12月24日),輔威將軍臧宮軍隊趕到咸門,延岑與臧宮作戰從早到晚,連贏三合但士兵無法吃飯,吳漢趁其疲憊突擊,派遣護軍高午、唐邯率領數萬銳卒攻擊公孫述軍。公孫述被高午刺中胸口落馬,於是將兵馬轉交延岑,當夜傷重去世。次日早晨,延岑投降[23]。辛巳(12月27日),成都被攻陷,張堪先入城中,撿閱庫藏,秋毫無私,慰撫吏民[24],隨即吳漢部隊進入屠成都,放兵大掠,焚毀公孫述的宮室,並夷滅公孫述和延岑宗族。劉秀得知後發怒,下詔譴責吳漢[25]。
安度晚年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正月,吳漢率兵沿江而下,抵達宛,詔令吳漢過家上冢,並賜谷二萬斛。四月,吳漢返回京師,光武帝大饗將士、班勞策勳。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吳漢率揚武將軍馬成、捕虜將軍馬武北擊匈奴,遷雁門、代郡、上谷等地六萬餘人於居庸、常山關以東。之前,吳漢平蜀後,上書請求分封皇子,光武帝未答應,之後連連上書,直到三月,光武帝召集群臣商議此事,才下詔同意。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二月,蜀郡守將史歆在成都謀反,自稱大司馬,攻擊太守張穆,張穆逾城逃往廣都,史歆於是向各郡縣發檄文,宕渠人楊偉、朐䏰人徐容等各自起兵各數千人響應。光武帝認為史歆過去曾擔任岑彭的護軍,通曉兵事,於是派遣吳漢率劉尚及太中大夫臧宮帶領萬餘人征討。吳漢入武都,徵發廣漢、巴、蜀三郡兵圍成都,過了百餘日。七月,成都城破,誅殺史歆等人。吳漢於是乘竹筏沿江攻克巴郡,楊偉、徐容等感到恐懼,解散部眾,吳漢誅殺渠帥二百餘人,遷徙黨與數百家於南郡、長沙後歸還。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吳漢病重,光武帝親臨探視,問他有什麼話要說。吳漢答︰「臣愚無所知,唯願陛下慎無赦而已。」五月辛亥(6月18日),吳漢病死,下詔悼念,賜謚曰忠侯,「送葬如大將軍霍光故事」。
評價
- 劉秀:「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家族
吳尉 | 廣平忠侯 吳漢 | 褒親侯 吳翕 | |||||||||||||||||||||
安陽侯 吳彤 | 廣平哀侯 吳成 | 新蔡侯 吳國 | |||||||||||||||||||||
灈陽侯 吳旦 | 平春侯 吳盱 | ||||||||||||||||||||||
平春侯 吳勝 | |||||||||||||||||||||||
兄弟
- 吳尉:吳漢兄,從征時戰死,子吳彤被封為安陽侯。
- 吳翕:吳漢弟,因吳漢功勞巨大,受封褒親侯。
- 吳演:吳漢四弟,封大將軍,生子吳丹,吳丹絕傳。
子女輩
- 吳成:字啟陽,吳漢死後,嗣爵。吳成死後,諡號哀侯,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侯囯被分爲三。子吳旦被封為灈陽侯[註 2],奉吳漢嗣,吳旦死後無子,囯除。吳旦弟吳盱被封為築陽侯[註 3],建初八年(公元83年)徙封平春侯,吳旦死後奉吳漢嗣。吳盱死後,吳勝嗣爵。
- 吳國:吳成弟,建武二十八年被封為新蔡侯[註 4],後裔繁衍不詳。
侄輩
- 吳彤:吳尉之子,襲覺安陽侯。
- 吳安國:吳翕之子,封侯,遷居江東。
- 吳丹:吳演之子,絕傳無後。
孫輩
吳成後嗣:長子吳旦、次子吳盱、三子吳宣、四子吳昕。
曾孫輩
- 吳勝:又名吳如勝,吳盱之子,襲爵第二代平春侯,修吳氏族譜,育有二子,長子吳允佐、次子吳允承。
玄孫輩
- 吳允承:永興二年,吳郡太守糜豹建立吳太伯廟,奏請朝廷尋訪吳姓後人主持廟祀。吳勝以家傳《世系》進呈。漢桓帝審閱後拍案稱許,命太尉黃瓊等朝官議以吳勝次子吳允承封為奉祀侯,徙往吳郡主持吳太伯廟祀。吳允承死後,詔諡文孝侯,爵位跟廟祀主持由兒子吳倘(別名吳偳,字文質)接任,吳倘死後賜諡良侯,由吳倘之子吳熊慶(字應之)襲爵主持廟祀,家族到魏晉時,仍興盛不衰。
相關
傳說
- 民間傳說中,認為雲台二十八將上應二十八宿,而吳漢則對應亢金龍。
影視
注釋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文獻
引用
- ^ 《後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鴻至薊,以寵、漢並鄉閭故人,相見歡甚,即拜寵偏將軍,行漁陽太守事,漢安樂令。
- ^ 《後漢書·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及王郎起,延與吳漢同謀歸光武。
- ^ 《後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為郡吏,太守彭寵以梁守狐奴令,與蓋延、吳漢俱將兵南及世祖於廣阿,拜偏將軍。
- ^ 《後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王郎起,丹與況共謀拒之。況使丹與子弇及寇恂等將兵南歸世祖。
- ^ 《後漢書·鄧寇列傳第六》:況然之,乃遣恂到漁陽,結謀彭寵。恂還,至昌平,襲擊邯鄲使者,殺之,奪其軍,遂與況子弇等俱南及光武於廣阿。
- ^ 《後漢書·耿弇列傳第九》:弇道聞光武在盧奴,乃馳北上謁,光武留署門下吏。
-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上》:軍中不見光武,或雲已歿,諸將不知所為。吳漢曰:「卿曹努力!王兄子在南陽,何憂無主?」衆恐懼,數日乃定。
-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上》:賊入漁陽,乃遣吳漢率耿弇、陳俊、馬武等十二將軍追戰於潞東,及平谷,大破滅之。
- ^ 《後漢書·耿弇列傳第九》:光武還薊,復遣弇與吳漢、景丹、蓋延、朱祐、邳彤、耿純、劉植、岑彭、祭遵、堅鐔、王霸、陳俊、馬武十三將軍,追賊至潞東,及平谷,再戰,斬首萬三千餘級,遂窮追於右北平無終、土垠之間,至俊靡而還。
- ^ 《後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世祖即位,以讖文用平狄將軍孫鹹行大司馬,眾威不悅。詔舉可為大司馬者,群臣所推惟吳漢及丹。帝曰:『景將軍北州大將,是其人也。然吳將軍有建大策之勛,又誅苗幽州、謝尚書,其功大。舊制驃騎將軍官與大司馬相兼也。』乃以吳漢為大司馬,而拜丹為驃騎大將軍。
-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與大司馬吳漢,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祐,右將軍萬脩,執金吾賈復,驍騎將軍劉植,楊化將軍堅鐔,積射將軍侯進,偏將軍馮異、祭遵、王霸等,圍洛陽數月。朱鮪等堅守不肯下。
-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時,破虜將軍鄧奉謁歸新野,怒吳漢掠其鄉里,遂反,擊破漢軍,獲其輜重,屯據淯陽,與諸賊合從。
- ^ 《後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於是遣大司馬吳漢等圍蘇茂於廣樂,周建率眾救茂,茂、建戰敗,棄城復還湖陵,而睢陽人反城迎永。吳漢與蓋延等合軍圍之,城中食盡,永與茂、建走酇。諸將追急,永將慶吾斬永首降,封吾為列侯。
- ^ 《後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時吳漢等在東郡,馳使召之。萌等乃悉兵攻城,二十餘日,眾疲困而不能下。及吳漢與諸將到,乃率眾軍進桃戰,而帝親自搏戰,大破之。萌、茂、彊夜棄輜重逃奔,董憲乃與劉紆悉其兵數萬人屯昌慮,自將銳卒拒新陽。帝先遣吳漢擊破之,憲走還昌慮。漢進守之,憲恐,乃招誘五校餘賊步騎數千人屯建陽,去昌慮三十里。
- ^ 《後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帝王蕃,去憲所百餘里。諸將請進,帝不聽,知五校乏食當退,敕各堅壁以待其敝。頃之,五校糧盡,果引去。帝乃親臨,四面攻憲,三日,復大破之,眾皆奔散。遣吳漢追擊之,佼彊將其眾降,蘇茂奔張步,憲及龐萌走入繒山。數日,吏士聞憲尚在,復往往相聚,得數百騎,迎憲入郯城。吳漢等復攻拔郯,憲與龐萌走保朐。劉紆不知所歸,軍士高扈斬其首降,梁地悉平。
- ^ 《後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吳漢進圍朐。明年,城中谷盡,憲、萌潛出,襲取贛榆,瑯邪太守陳俊攻之,憲、萌走澤中。會吳漢下朐城,進盡獲其妻子。憲乃流涕謝其將士曰:『妻子皆已得矣。嗟乎!久苦諸卿。』乃將數十騎夜去,欲從間道歸降,而吳漢校尉韓湛追斬憲於方與,方與人黔陵亦斬萌,皆傳首洛陽。
- ^ 《後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後大司馬吳漢、驃騎大將軍杜茂數擊芳,並不克。
-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彭遂壅谷水灌西城,城未沒丈餘,囂將行巡、周宗將蜀救兵到,囂得出還冀。漢軍食盡,燒輜重,引兵下隴,延、弇亦相隨而退。囂出兵尾擊諸營,彭殿為後拒,故諸將能全師東歸。
- ^ 《後漢書·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九年,霸與吳漢及橫野大將軍王常、建義大將軍朱佑、破奸將軍侯進等五萬餘人,擊盧芳將賈覽、閔堪於高柳。匈奴遣騎助芳,漢車遇雨,戰不利。吳漢還洛陽,令朱佑屯常山,王常屯涿郡,侯進屯漁陽。
- ^ 《後漢書·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明年,霸復與吳漢等四將軍六萬人出高柳擊賈覽,詔霸與漁陽太守陳欣將兵為諸軍鋒。匈奴左南將軍將數千騎救覽,霸等連戰於平城下,破之,追出塞,斬首數百級。霸及諸將還入鴈門,與驃騎大將軍杜茂會攻盧芳將尹由於崞、繁畤,不克。
- ^ 《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述謂延岑曰:『事當奈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財物易聚耳,不宜有愛。』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餘人,以配岑於市橋,偽建旗幟,鳴鼓挑戰,而潛遣奇兵出吳漢軍後,襲擊破漢。漢墮水,緣馬尾得出。
- ^ 《後漢書·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時漢軍餘七日糧,陰具船欲遁去。堪聞之,馳往見漢,說述必敗,不宜退師之策。漢從之,乃示弱挑敵,述果自出,戰死城下。
- ^ 《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十一月,臧宮軍至咸門。述視占書,雲『虜死城下』,大喜,謂漢等當之。乃自將數萬人攻漢,使延岑拒宮。大戰,岑三合三勝。自旦及日中,軍士不得食,並疲,漢因令壯士突之,述兵大亂,被刺洞胸,墮馬。左右輿入城。述以兵屬延岑,其夜死。明旦,岑降吳漢。
- ^ 《後漢書·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成都既拔,堪先入據其城,撿閱庫藏,收其珍寶,悉條列上言,秋毫無私。慰撫吏民,蜀人大悅。
- ^ 《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明旦,岑降吳漢。乃夷述妻子,盡滅公孫氏,並族延岑。遂放兵大掠,焚述宮室。帝聞之怒,以譴漢。
- ^ 《朱子語類·歷代二》:古之名將能立功名者,皆是謹重周密,乃能有成。如吳漢朱然終日欽欽,常如對陳。須學這樣底,方可。
- ^ 鄧拓. 《燕山夜話》. 北京出版社. 1962 (中文).
來源
- 正史:
- 《後漢書·吳蓋陳臧列傳第八》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
- 《資治通鑑·漢紀》
- 其他:
- 本文之公曆和農曆轉換參考自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