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扎拉人
此條目翻譯品質稍有不足。 |
哈扎拉人(波斯語:هزاره,Hazāra)是中亞、西亞和南亞一個民族,主要居住在阿富汗中部、伊朗東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主要是在奎達),擁有突厥-蒙古人血統,以印度-伊朗語族哈扎拉吉語為母語。哈扎拉族大多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是阿富汗的人口第三多的民族,人口占全阿人口的9%。還有許多哈扎拉人以難民身份居住在伊朗以及世界各地。
哈扎拉人 هزاره | |
---|---|
總人口 | |
7–800萬[1] | |
分佈地區 | |
阿富汗 | 7,000,000[2] |
巴基斯坦 | 900,000[3][4] |
伊朗 | 500,000[5] |
歐洲 | 130,000[6] |
澳洲 | 18,000 (2014)[7] |
加拿大 | 4,300[8] |
印度尼西亞 | 3,800[9] |
語言 | |
波斯語 (哈扎拉吉方言,或稱哈扎拉吉語) | |
宗教信仰 | |
大多數為伊斯蘭教什葉派(伊斯瑪儀支派與十二伊瑪目支派),少數為伊斯蘭教遜尼派 | |
相關族群 | |
相鄰伊朗民族、艾馬克人、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蒙戈勒人[10][11][12] |
名稱
「哈扎拉」這個名字來自波斯字語的「哈扎爾」,意思是「一千」,原指蒙古帝國的千人單位部隊。但後來這就成了一個民族的名稱。[13]
歷史
最早提到哈扎拉的是莫臥兒帝國開國主巴卑爾在16世紀的回憶錄,被描述為居住在喀布爾以西到古爾省,南到加茲尼省的地區。隨後薩非王朝的的沙阿·阿巴斯的宮廷史再次提出,同時他們在16至17世紀開始皈依什葉派。18世紀,哈扎拉人與其他種族的人一起被招募到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的軍隊中[14]。
自從18世紀中葉現代阿富汗國家形成,哈扎拉人就屢屢受到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普什圖族的迫害,很多人從各個地方被迫逃到阿富汗中部山區[15]。這個地區現在被叫做「哈扎拉賈特」。哈扎拉賈特山區以巴米揚為中心,橫跨阿富汗的多個省份,占阿富汗領土的三成。
在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統治的巴拉克宰王朝里,居住在哈扎拉賈特的哈扎拉人被課以重稅。但這段時期哈扎拉人還得以部分的地方自治。到了他的孫子阿布杜爾·拉赫曼汗任埃米爾的時期,由於一些哈扎拉支持阿卜杜爾·拉赫曼的叔父,被阿卜杜爾·拉赫曼用軍事手段鎮壓。在1888年和1892年哈扎拉人兩次反叛,被配有大英帝國軍事顧問的阿卜杜爾·拉赫曼的大軍鎮壓,並遭到血腥屠殺。1893年哈扎拉人再次反叛,並出其不意收復了哈扎拉賈特的大部分地方,但因彈盡糧絕最終再次被阿卜杜爾·拉赫曼鎮壓。這段時期,半數的哈扎拉人被殺死,很多哈扎拉人的財產被普什圖人搶走,以至於被迫流落在各個大城市內尋找謀生之路。阿卜杜爾·拉赫曼對哈扎拉人的殘酷統治造成了後世哈扎拉人和普什圖人之間長期的民族仇恨。
多斯特·穆罕默德兒子哈比卜拉·汗在1901年繼位,大赦所有被迫害的人。但長期的民族隔離政策造成哈扎拉人幾乎在整個20世紀都被歧視[15]。
1940年在穆罕默德·查希爾·沙阿的統治下,阿富汗政府對哈扎拉人加稅,同時普什圖人免稅並可以從政府拿到補助,這使得哈扎拉人再次反叛。在政府鎮壓了這個反叛之後,去掉了這個新稅。
1979年蘇聯占領阿富汗之後,哈扎拉人沒有像其他民族一樣強烈抵抗,而是自己內部各派互相爭鬥。最終受到伊朗支持的宗教武裝戰勝了世俗武裝,取得了哈扎拉賈特的控制權。在蘇軍撤退之後,哈扎拉人分成兩派,分別支持和反對拉巴尼政府。在1996年塔利班占領喀布爾之後,哈扎拉人團結一致,和北方聯盟聯合。但在1998年哈扎拉賈特被塔利班占領,大量哈扎拉人被普什圖人為主的塔利班殺害。
2001年美國遭到九一一襲擊事件之後,因為認為塔利班庇護蓋達組織,美國出兵阿富汗,瓦解了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統治。哈扎拉人得到前所未有的權利,包括接受高等教育、參軍等[16]。哈扎拉人哈吉·默罕默德·馬哈吉吉還參加了2004年的阿富汗總統選舉。
語言
哈扎拉人使用哈扎拉吉語,這是一種接近於阿富汗人普遍使用的達里語的波斯語方言。和其他波斯語方言相比,哈扎拉語有很多蒙古語和突厥語的詞彙。尤其是戴孔迪省等地的哈扎拉語有大量的蒙古語影響。而在喀布爾和馬扎里沙里夫的哈扎拉人則很少使用哈扎拉語,而是操喀布爾方言。在西部赫拉特等地的哈扎拉人則是使用科拉撒尼語。在巴基斯坦的哈扎拉人經常使用烏爾都語和英語。
宗教
人口
哈扎拉人的總數大約有350萬到400萬,其中在阿富汗有287萬,伊朗有28萬(不包括近年的難民),巴基斯坦18萬。此外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特別是北歐國家,如瑞典和丹麥,有顯著的哈扎拉人社區。也有去蒙古國讀書的哈扎拉人。
起源觀點
人種基因
有觀點認為哈扎拉人大多是東亞人種的後代(有一些高加索人種基因)。基因研究表明他們和艾馬克人[17]以及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18]血緣最接近。在巴基斯坦的哈扎拉人中有41.7%的 C3(蒙古起源),33.3%的R1b1b,Q1 和 O3 分別為 8.3%,R2 和 J2a分別為 4.1%。基本上可以確定 R2 和 J2a 為遷徙到阿富汗以後融入的部分,而 C3,Q1和 O3 來自東亞。R1b1b可能來自中亞或中東,或者更加東面的地方,例如新疆。
起源理論
至少有三種哈扎拉人如何形成的理論:蒙古人的後裔、當地的中亞人、以及混血。這些說法都被學者和哈扎拉人自己普遍接受。
一些哈扎拉人自認為是成吉思汗的男性直系後代。不管這是否正確,因為哈扎拉人確實有部分的蒙古人的外貌特徵、語言、文化的共同之處,哈扎拉人有蒙古人的血統的說法是普遍被接受的。大約三分之二的哈扎拉男性的Y染色體攜帶一種蒙古人特有的基因。同時,在阿富汗大部分其他民族都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同時,哈扎拉人信奉什葉派,這和蒙古帝國的伊兒汗國自完者都開始信奉什葉派不無關係。而且月氏說漢藏語系的羌族語言,可以貢獻了單倍群O。
另一種說法是哈扎拉人是當地月氏貴霜人的後裔[19]。這個在阿富汗的古代民族曾經建造了著名的巴米揚大佛。支持這種說法的人從巴米揚佛像和哈扎拉人的面部特徵的相似之中找到證據。然而反對這種說法人給出的證據是貴霜人是吐火羅,而且史書上說由於蒙古帝國在進攻巴米揚時候成吉思汗的一個孫子戰死(察合台兒子木阿禿干),以至於巴米揚被徹底屠城,當地被遷徙來的蒙古人占據。
至於蒙古人和當地人混血的起源說法,也有幾個版本。有的說是欽察汗國的蒙古人和伊朗東部的人融合;有的則說是察合台汗國的蒙古人以及伊兒汗國、帖木兒帝國等地的蒙古人後裔和當地的波斯人融合。
還有一說法:哈扎拉人是不同時期來到阿富汗的突厥語部落與當地人融合而成。
其他
哈扎拉人阿巴斯·阿里扎達因為形象酷似美籍華人影星李小龍而被人稱為「阿富汗的李小龍」[20]
隨著蒙古帝國的衰弱,哈扎拉人越來越多地被趕出了東北肥沃的山谷。結果,哈扎拉人發現自己被擠進了阿富汗中部的山區。哈扎拉人過著遊牧或半遊牧的生活方式。遊牧民住在覆蓋著毛氈的小屋裡。大部分人居住在山坡上的大型部落定居點。這些村莊被泥牆包圍,四個角落都有瞭望塔。富人住宅類似於蒙古包,窮人住在覆蓋著稻草的泥屋裡。
參考文獻
- ^ James B. Minahan. Ethnic Groups of North, East, and Central Asia: An Encyclopedia. ABC-CLIO. 10 Feb 2014: 99. ISBN 978-1-61069-018-8.
Due to a lack of census statistics, estimates of the total Hazara population range from five million to more than eight million.
- ^ Afghanistan. cia.gov. [7 Dec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 ^ Census of Afghans in Pakistan 20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HCR Statistical Summary Report (retrieved August 14, 2016)
- ^ Yusuf, Imran. Who are the Hazara?. Tribune. 5 October 2011 [1 Sept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3).
- ^ Smyth, Phillip. Iran's Afghan Shiite Fighters in Syria. 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 3 June 2014 [22 June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1).
- ^ Austria holds refugee talks as young Hazaras flee persecution to make 'dangerous' journey to Europe – ABC News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mobile.abc.net.au. 2016-02-29 [2017-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1).
- ^ Nowell, Laurie. The Hazaras of Dandenong. The Age. 2014-07-16 [2017-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1).
- ^ The population of people with descent from Afghanistan in Canada is 48,090. Hazara make up an estimated 20% of the population of Afghanistan depending to the source. The Hazara population in Canada is estimated from these two figures. Ethnic origins, 2006 counts, for Canad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fghan Hazaras' new life in Indonesia: Asylum-seeker community in West Java is large enough to easily man an eight-team Afghan football league, Al Jazeera, 21 March 2014 [5 August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5)
- ^ Brasher, Ryan. Ethnic Brother or Artificial Namesake? The Construction of Tajik Identity in Afghanistan and Tajikistan. Berkeley Journal of Sociology. 2011, 55: 97–120 [2021-05-15]. JSTOR 233452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 ^ B. Campbell, Disappearing people? Indigenous groups and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 and Central Asia in: Barbara Brower, Barbara Rose Johnston (Ed.) International Mountain Society, California, 2007.
- ^ Sunni Hazaras of Afghanistan. September 17, 2020 [2021-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1).
- ^ Ehsan Yarshater (編). HAZĀRA. Encyclopædia Iranica Online Edition. 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 [2007-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1).
- ^ Ahmad Shah and the Durrani Empire.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 on Afghanistan. 1997 [2010-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0-31).
- ^ 15.0 15.1 Monsutti, Alessandro. HAZĀRA: ii. HISTORY. Ehsan Yarshater (編). Encyclopædia Iranica 網絡. 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 [2007-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31).
- ^ Sappenfield, Mark. Afghanistan's success story: The liberated Hazara minority.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August 6, 2007 [2007-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9).
- ^ Genetics: Analysis Of Genes And Genomes By Daniel L. Hartl, Elizabeth W. Jones, pg. 309
- ^ Rosenberg, Noah A. et al. (2002年12月) "Genetic Structure of Human Populations" Science (New Series) 298(5602): pp. 2381-2385
- ^ A Profile On Bamyan Civilization.. [2008-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24).
- ^ Meet Afghanistan's Bruce L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2014年12月1日
延伸閱讀
- Monsutti, Alessandro. War and migration: Social networks and economic strategies of the Hazaras of Afghanistan. Routledge,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ISBN 0-415-97508-5. translated by Patrick Camiller (英語).
- Mousavi, Sayed Askar. The Hazaras of Afghanistan: An Historic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y (PDF). Richmond,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1997] [2018-08-04]. ISBN 0-312-17386-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8-04).
- Frederiksen, Birthe; Nicolaisen, Ida. Caravans and trade in Afghanistan: The changing life of the nomadic Hazarbuz. Carlsberg Foundation's Nomad Research Project.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96. ISBN 0-500-01687-9.
- Poladi, Hassan. The Hazāras. Stockton, California: Mughal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ISBN 0-929824-00-8.
- Kakar, M. Hasan. The pacification of the Hazaras of Afghanistan. New York: Afghanistan Council, Asia Society. 1973. OCLC 1111643.
- Mousavi, Syed Askr. The Hazaras of Afghanistan. St. Martin's Press. 1997. ISBN 0-312-17386-5.
- Harpviken, Kristian Berg. Political Mobilization Among the Hazara of Afghanistan: 1978–1992 (PDF). Rapportserien ved Sosiologi, Nr. 9 1996. Oslo: Institutt for Sosiologi, Universitetet i Oslo. [2018-08-04]. ISBN 82-570-0127-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9-27).
- S. H. Ali; M. S. Javed. "Helping the Hazara of Afghanistan and Pakistan"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watch. [2018-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2).
外部連結
- 爲什麽我們該死?——紐約時報中文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ongolia: Afghanistan’s Minority Hazara Students Find Peace in Ulaanbaata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azara tribal struc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rogram for Culture and Conflict Studies, US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 "The Outsiders: Afghanistan's Hazara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ational Geographic
- Peril and Persecution in Afghanist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Foreign Policy (2015 situation of Hazaras in Hazaraj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