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
23°01′16″N 120°08′00″E / 23.021091°N 120.133395°E
四草 | |
漢字 | 四草 |
---|---|
白話字 | Sì-chhó |
台語羅馬字 | Sì-tshó |
古稱 | |
漢字 | 北汕尾 |
白話字 | Pak-sòaⁿ-bóe |
台語羅馬字 | Pak-suànn-bué |
四草(臺灣話:Sì-tshó[註 1])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實際地理位置橫跨鹿耳、四草、海南及鹽田等四里,濱臨臺灣海峽,以明鄭時期歷史遺跡與生態的景點為著名。「四草」一詞最早可見於《重修臺灣縣志》(1752年)一書,當時稱為「四草嶼」,可知當時的四草還是一座島嶼[註 2][1]:1。
沿革
1624年,荷蘭人來台時稱為「北汕尾」,又有記為「北線尾」(荷文:Boxemboy),現在兩地名混用。例如四草大橋全名為「北汕尾四草大橋」。荷蘭人正式登上安平 (臺灣本島) 之前的過渡小島。1856年《臺灣山海全圖》曾標記為「泗草」[2]。1887年,清朝時期屬於安平縣外武定里。1920年日治期間,屬新豐郡安順莊大字媽祖宮下的小字。民國35年安順鄉奉令劃歸臺南市管轄,隸安南區。
四草也是鄭成功登陸臺灣之後跟荷蘭人的第一戰場。目前四草大眾廟後方保有鄭荷戰爭「骨骸塚」。四草正好位在台江,因此境內有豐富生態,擁有紅樹林所形成綠色隧道(闢有觀光竹筏航線)、及溼地景觀,是台灣旅遊景點。
聚落
四草聚落現屬於四草里。聚落之下分為6個具有宗教祭祀意義的角頭:
- 大社角(亦名:望西仔角、姓黃仔角、莊母)
- 姓吳仔角
- 崙仔角(亦名:陳仔角)
- 王仔角
- 海墘仔角
- 姓蔡仔角
景點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文獻
- ^ 1.0 1.1 許政雄. 《臺南四草大眾廟誌:四草大眾廟開發史》. 萬卷樓. 2014-08. ISBN 978-957-739-879-6.
- ^ Taiwan shan hai quan tu. Gallica. 法國國家圖書館. 16.. [202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