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49師

國民革命軍第49師中華民國一支陸軍師。

歷史

1925年3月,國民政府成立,駐廣東東莞石龍的福建靖國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團,張貞任團長,進駐汕頭,並在詔安縣城創辦福建陸軍幹部學校,張貞兼任校長。1926年10月,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師,隨何應欽北伐軍東路軍出兵福建,擊潰北洋軍閥張毅。1926年12月,張貞兼福州衛戍司令。獨立第四師隨北伐軍東路軍先後駐杭州筧橋、上海浦東、南京。

1928年1月,獨立第四師調駐漳州,分防龍巖,張貞兼任「閩南剿匪司令」。獨立第四師總參議兼漳州警備司令部參謀長陳祖康任「岩平寧剿撫特派員」。1929年3月,蔣介石發動了討伐桂系的戰爭,國民政府發表張貞為第二路討逆總指揮,率福建各路雜牌部隊開赴廣東討桂。1929年3月,紅四軍首次入閩,在長汀消滅了土軍閥、福建省防軍混成第二旅郭鳳鳴部。1929年5月23日,紅四軍第二次入閩,趁龍巖土軍閥福建省防軍第一混成旅旅長陳國輝率主力在潮汕參加討桂戰爭之機,首克龍巖。6月3日,為引誘陳主力回龍巖全殲之,紅軍再克龍巖。6月19日,紅軍三克龍巖,殲滅陳部主力二千多人。[1]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師縮編為二旅四團「國民革命軍陸軍暫編第一師」,旅長分別是張汝劻楊逢年。1929年6月29日蔣介石委任金漢鼎為「三省會剿」總指揮,以贛省為主力,閩粵為堵截。1929年7月中旬張貞的暫編第一師「進剿」部隊兵分兩路:一路進攻漳平,一路進攻龍巖。紅四軍前委決定由朱德指揮第二、第三縱隊直插閩中敵後,8月2日向兵力薄弱的寧洋縣城挺進,8月4日攻占寧洋縣城,三天後朱德所部離開寧洋縣城沿雙溪南下,泅水強渡,一舉擊潰守敵,乘勝於第二天進入漳平,消滅了當地民團和張貞的一個營。8月29日,朱德率部從溪南後面的打鼓嶺發動襲擊,一舉占領溪南圩,全殲張貞部的張汝劻旅一個團,擊斃團副,俘200餘人,繳獲大批槍枝彈藥。8月30日紅軍第二次攻占漳平城,再次消滅張汝劻一個團,俘敵100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張貞所部楊逢年旅獲悉漳平戰敗消息,放棄龍巖而逃,9月6日,紅四軍重占龍巖。粵軍蔣光鼐、贛軍金漢鼎也紛紛撤退,對閩西蘇區的第一次「會剿」結束。[2]

為對抗閩西紅軍,國民政府把暫編第一師擴編為三旅六團的甲種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一師,1930年12月改為陸軍第四十九師,張貞任師長兼福建剿匪司令。1932年4月10日,中央紅軍攻克龍巖縣城;4月19日,紅軍全殲楊逢年第145旅,擊潰王祖清第146旅,張師被殲1670餘人;4月30日,紅軍占領漳州城49天,繳獲極多,其中包含2架飛機,光洋49擔。 張汝劻第147旅    1933年5月,第四十九師被進駐福建的第十九路軍強行改編,第四十九師旅長蕭越永定縣代理師長,張貞赴鼓浪嶼病休。1933年7月到1934年1月,張炎任第49師(閩變反蔣時改稱第4軍)師長。發動閩變的第十九路軍1934年初投降後,第87師106旅旅長伍誠仁(福建浦城人。黃埔一期)調任第49師任中將師長。1935年3、4月間該師進駐陝南漢中,阻斷紅二十五軍川陝蘇區紅四方面軍建立聯繫的企圖。1935年8月29日,剛剛走出草地的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在紅一方面軍配合下,發起包座戰鬥,全殲第49師師部及兩個團共5000多人,師長伍誠仁胳膊負傷,在逃跑途中被俘,當晚大雨,被押解的伍誠仁趁機跳入河中,後來的紅軍戰史中一般寫伍誠仁逃跑途中落水而死。實際上師長伍誠仁與兩個團長余程萬、湯建威都逃回。

1935年11月,李及蘭任第49師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第49師奉命將士兵全部補充給在上海抗日的第87師,軍官和士官在陝西接收新兵。1938年4月,李及蘭升第94軍副軍長。黃埔一期的周士冕接任師長。第49師在樊崧甫第46軍轄下,徐州會戰的郯城戰鬥和邳縣戰鬥中被重創。周士冕因「指揮作戰不利,撤職查辦」。黃埔二期李精一接任師長,1940年2月甘麗初第六軍編成內在桂南會戰賓陽戰鬥中遭重創,李精一因「指揮作戰不利」、「軍紀廢弛」被撤職查辦。[3]崑崙關戰役中立功的第200師副師長彭璧生(黃埔七期)升任第49師師長。1942年甘麗初第六軍編成內參加中國遠征軍赴緬甸在孟畔遭重創,僅千餘人返回國內。第六軍第49師與第五軍新編第39師對調,第49師歸杜聿明、邱清泉的第五軍在昆明整補新兵,黃埔二期劉觀龍接任師長,第49師成為駐昆明的二線守備部隊。1945年1月22日,第五軍第200師副師長羅友倫升任第49師師長[4],第49師裁編,第二十七軍第45師調歸第五軍建制,中央嫡系的暫編第64師改編為第二十七軍第49師,李守正任師長。[5]

1946年上半年,第49師在河南修武改編為整編第49旅,加強了炮兵、戰車1連、汽車1營和工兵分隊,編組為第二快速縱隊,留豫北戰場由王仲廉整編第26軍直接指揮。1947年4月16日至18日在豫北戰役中,整編第49旅被晉冀魯豫野戰軍三縱全殲,少將旅長兼第2快速縱隊指揮官李守正、少將副旅長兼第2快速縱隊副指揮官蔣鐵雄、少將副旅長袁峙山被俘。雷自修出任重建的整編第49旅旅長,隸屬李楚瀛的整編第3師。第五兵團司令李鐵軍認為何竹本(黃埔六期交通兵科通信兵專業)善於訓練新兵,於1947年11月18日將雷自修、何竹本職務對調;何竹本轉任整編第49旅旅長,在洛陽整訓;雷自修任整編第3旅旅長。1947年12月26日晚,防守西平縣祝家寨的整三旅被殲,雷自修陣亡。1948年9月第49旅恢復師番號,任第18軍第49師師長。19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隨黃維第12兵團馳援徐州,第49師擔任殿後任務,第49師在羅集遭到重創。第18軍軍長楊伯濤指示第49師不必前往南平集,應改向固鎮以西的湖溝鎮前進,部隊抵達後擔負東北方面的警戒,並與固鎮的李延年第6兵團取得聯繫。12月15日第12兵團在雙堆集被殲,第49師未在合圍圈,隨李延年兵團退往江南。

參考文獻

  1. ^ 鄭學秋:「草莽陳國輝」, 《福建黨史月刊》 1994年03期。
  2. ^ 黄薇:“古田会议前后红四军的反“会剿”斗争”,来源:《人民政协报》,2014年11月06日. [2020年4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5日). 
  3. ^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4. ^ 中研院近史所口述历史丛书(53)《罗友伦先生访问纪录》. [202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5). 
  5.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2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