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馬爾·布雷德利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奧馬爾·納爾遜·布雷德利(英語:Omar Nelson Bradley,1893年2月12日—1981年4月8日),是美國陸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北非戰場歐洲戰場的主要指揮官。他是最後一位辭世的五星上將,也是第一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奧馬爾·納爾遜·布雷德利
1950年的奧馬爾·布雷德利
暱稱美國大兵的將軍
出生(1893-02-12)1893年2月12日
 美國密蘇里州克拉克英語Clark, Missouri
逝世1981年4月8日(1981歲—04—08)(88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
效命 美國
軍種 美國陸軍
服役年份1915年-1953年
軍階 五星上將
統率 歐洲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 美國陸軍參謀長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參與戰爭美墨邊境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 韓戰
獲得勳章陸軍傑出服役勳章
海軍傑出服役勳章
銀星勳章
功績勳章
銅星勳章
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
波蘭復興十字勳章
總統自由勳章
蘇沃洛夫勳章
庫圖佐夫勳章
杜魯門為奧馬爾·布雷德利掛星晉升

生平

 
早年奧馬爾·布雷德利在西點軍校

布雷德利[1]1893年2月12日出生於密蘇里州克拉克附近的一個小木屋,教師家庭,是家裡唯一存活下來的孩子,在密蘇里農村的貧寒生活中長大,1911年高中畢業,獲得國會議員William M. Rucker的提名進入西點軍校。1915年在西點軍校畢業,該屆164名畢業生之中,出了59名將官。其中包括2名五星上將(德懷特·艾森豪和布雷德利)、2名四星上將(約瑟夫·T·麥克納尼詹姆斯·范佛里特)、7名三星中將、24名二星少將、24名一星准將,畢業的被後世的人稱為The class the stars fell on(星星都落到這屆)。畢業排名第44位,與艾森豪一樣,畢業時一點也不突出,畢業時才獲得學員少尉,是西點非傑出畢業生中的傑出軍事領導人之一。

1915年6月12日,成為步兵少尉進入第14步兵團。墨西哥內戰期間參與在邊境的部署,1916年11月晉升為中尉。1918年,一戰中,在動員開始時被晉升為上尉,1918年8月,第14步兵團轉隸第19步兵師,晉升為少校,任第2營營長。戰爭結束陸軍被遣散後,他到南達科他州學院擔任軍事科學助理教授,並恢復到其永久軍階上尉。1920年9月開始為期4年的西點數學講師生涯,此時,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任西點校長。1924年夏晉升為少校,當年秋離開西點進入步兵學校參加高級教程學習,1年後從步兵學校以第2名畢業。到Hawaiian師第步兵27團任職,1928年,返回美國,進入指揮與參謀學院學習。1929年被任命為步兵學校講師,4年的步兵學校生涯使他與「Marshall men」的精選連結下淵源,這些人中的很多人很快都得到了重要任命,並給Marshall留下了深刻印象。1934年畢業於陸軍戰爭學院,並返回西點戰術部,1936年晉升中校,1938年夏,離開西點進入陸軍部總參謀部,先後任G-1(人力與人員辦公室副參謀長)、陸軍參謀部辦公室助理參謀長。1941年2月,被擢升為準將(跳過了上校),任步兵學校校長。

珍珠港事件2個月後,先後就任第82步兵師、第28步兵師師長,負責上述各師的組建與訓練,1943年2月,被任命為第X軍軍長,還沒有就任任命就被取消,到北非為他的老同學艾森豪服務,後任第2軍副軍長、軍長,第1集團軍(後來改稱第XII集團軍)司令兼任第I軍團軍長,他領導的第12集團軍總人數曾達90萬3千人,是美國歷史上作為軍團這一級美國陸軍軍官指揮過的人數最多的作戰部隊。1945年8月,就任退伍軍人局局長,1948年2月7日,任陸軍參謀長,1949年8月16日,成為第一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50年9月22日被授予五星上將軍階,是美國國防機構中最後一個被晉升為五星上將的人,也是二戰後的唯一一位。1949年10月5日,成為第一任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1953年8月15日退休。

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任四星上將布萊德利官方肖像(攝於1945年)

西西里島戰役

1943年布雷德利在前線指揮,為第8軍指揮,但在火炬行動後,2月馬歇爾派遣作艾森豪在北非戰場的監視。3月巴頓出任第2軍軍長,布雷德利被任命為第2軍副軍長,突尼斯戰役其軍隊擔任助攻。其後升為軍長,全權負責第2軍指揮。攻入比塞大,把北非的德意志軍殲滅並前往阿爾協助巴頓擬制西西里作戰計劃。7月10日凌晨把自己的第2軍編加到巴頓的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戰役。蒙哥馬利定下的作戰方針,美軍取消巴勒莫附近的登陸方針。布雷德利指揮第1步兵師進攻傑拉,另一方面指揮第45警衛師進攻斯科格利蒂,進攻成功後抵達北部進攻的主要公路。蒙哥馬利認為應該將公路讓給英軍使用,改由美軍進攻墨西拿,布雷德利認為美軍在盟軍的地位與作用降低,巴頓卻擅自進攻巴勒莫,布利德利還是聽從指令繼續北進。7月23日攻占目的地特洛伊那並急轉進攻墨西拿。8月巴頓將軍與布雷德利先後在卡拉布里亞布羅洛使用兩棲圍攻戰術,美軍和英軍先後進入墨西拿,8月17日西西里島戰役結束。1944年1月馬歇爾派布雷德利組建第1集團軍,艾森豪任命布雷德利為第1集團軍司令和第1集團軍群司令。

諾曼第登陸

1944年年初指揮美國第1軍團,轄第5、7、8和19軍,在英國將軍蒙哥馬利的臨時指揮下參加諾曼第登陸,作戰代號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在所有的盟軍高級指揮官中,只有他相信空降部隊的價值並最終說服讓第82和101空降師在猶他奧馬哈海灘的後方空降。

6月6日凌晨他登上美國海軍巡洋艦(USS Augusta)指揮作戰。在戰鬥中,他接到德軍第352步兵師進入他的第5軍第1步兵師攻擊地域奧馬哈海灘的消息,但是他沒有改變作戰計劃。6時30分美國與盟軍部隊開始攻擊諾曼第海灘,登陸的第7軍第4步兵師只受到了輕微抵抗即占領了猶他海灘,第7軍在當天就開闢了6英里縱深登陸地帶。但是奧馬哈海灘的情況卻變成了惡夢,防守的德軍受到了第352步兵師的支援,占領了有利地形,使盟軍陷入災難,最終在正確的指揮和海軍砲火的支援下,英勇的美國指揮官率領士兵拚死戰鬥,逐漸建立了灘頭陣地。

在失去僅有的與登陸部隊聯繫後,布萊德利非常擔心會出現災難,一段時間,他甚至考慮撤出部隊停止對奧馬哈海灘的攻擊並讓他們跟隨猶他海灘攻擊或返回英國海岸,最終,到中午,與第5軍的聯絡才接通,布雷德利在電話接通後的第一句話是:「上帝感謝美國海軍」,第5軍軍長Gerow報告,他的人已經到達絕壁的頂峰,到晚上,危機才過去。經過1天的戰鬥,盟軍在諾曼第建立了牢固的灘頭陣地,6月9日布萊德利與他的第1軍團司令部搬到岸上。

眼鏡蛇行動

7月1日美軍攻佔瑟堡港科唐坦半島。布萊德利因天氣狀況不佳而推遲「眼鏡蛇」行動數次,最終於7月25日開始「眼鏡蛇」行動,使用輕型炸藥進行短時間高強度的轟炸,摧毀德軍防禦並避免造成更多的瓦礫和彈坑從而延緩盟軍的進展。短程地毯式轟炸甚至導致在前線散兵坑的萊斯利·麥克奈爾少將被己方誤炸身亡。7月30日美軍突破阿弗朗什的德軍防線,俘虜20,000名德軍,結束行動。「眼鏡蛇」行動使得德軍整個諾曼第防線崩潰,確保了盟軍在諾曼第戰役的決定性勝利。

法萊斯包圍戰

8月1日美國將第1軍團和第3軍團合編為第12集團軍,大約400,000人,任布雷德利為此集團軍指揮官。布萊德雷指揮第8軍進攻布列塔尼半島,其餘軍隊則沿卡昂勒芒挺進,準備進攻巴黎。德軍此時反攻莫爾坦,打算奪取阿弗朗什。布雷德利認為德軍的進攻方案錯誤,遂後改變原定計劃,進行法萊斯包圍戰。英軍和加拿大軍要推進到法萊斯越過阿爾讓當,莫爾坦美軍抵抗德軍的反攻,而進攻勒芒的美軍往北到向阿爾讓當與英軍、加拿大軍包圍法萊斯。8月19日盟軍包圍德軍約12個師,德軍死傷約10,000人、俘虜約50,000人,但也大約有40,000名德軍能夠突圍,使德軍無法在塞納河路途上設置防線。

兩線進攻

8月25日布雷德利指揮美軍和法軍解放法國巴黎,其後速攻佔領蘭斯、夏隆、凡爾登、那慕爾和列日等地,抵達齊格菲防線(西部壁壘)。10月2日美軍對亞琛實施兩翼包圍,21日佔領亞琛。但由於德軍加強反擊,破壞了港口和盟軍補給物資,盟軍被迫停止進攻,等待後勤補給。布萊德雷在9月22日盟軍最高司令部作戰會議上提出的方案,快速進攻計劃以第12集團軍群為主攻,雙線進攻萊茵河;一軍隊從亞琛出發,向科隆和波恩進攻,另一軍隊從薩爾,向法蘭克福挺進,其後匯合一齊挺進,包圍魯爾區。蒙哥馬利要殲滅斯凱爾德灣殘敵後,從奈悔根再向東南突擊,直指魯爾區。於10月18日被艾森豪採納,但布萊德雷等美國將領與英國蒙哥馬利等英國將領不和,所以進展並不順利。

突出部戰役

12月16日德軍集中兵力向阿登山區發動反攻,重擊霍奇斯的美國第1軍團。布萊德雷與艾森豪等人分析德軍的攻勢,明確盟軍當前要防禦從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山區的德軍,控制聖維特和巴斯托尼,沿馬斯河岸路上的部隊組織起來,抵抗德軍的攻勢,布萊德雷設在盧森堡的司令部有危險,艾森豪也令布雷德利退駐凡爾登,但布萊德雷以軍心動搖而拒絕。12月18日布萊德雷命令霍奇斯的第1軍團從北上轉頭南下,巴頓的第3軍團則轉而北上,防禦德軍。22日巴頓由南向北發動進攻突出部。23日盟軍開始對德軍實施空中突擊,為英軍的支援鋪路,艾森豪把布萊德雷指揮的美國第1軍團臨時轉隸蒙哥馬利,但是蒙哥馬利直到1945年1月才發起進攻。期間,因德軍的擾亂作戰「獅鷲行動」而引發美軍廣設哨點反諜,布萊德雷即在一次乘車回總部時被憲兵攔下,後者提問伊利諾州的首府為何,儘管布萊德雷說出正確的答案——春田,憲兵卻認為是該州最大城市芝加哥才是首府,因而遭到拘留。

萊茵河戰役

1945年1月31日盟軍在烏法里茲會師,收復突出部,把德軍趕回起初的防線。在阿登戰役(突出部戰役)中,盟軍大約以傷亡77,000人的代價,使德軍傷亡120,000人。根據艾森豪3月22日命令進攻,布雷德利率部渡過萊茵河,向法蘭克福推進和卡塞爾。盟國在萊茵貝格會議上提出:美軍第9軍團和第1軍團分別在南北圍殲魯爾區的德軍,再在帕德博思和卡塞爾地區會師。其後布萊德雷被命其指揮第1軍團、第3軍團和第9軍團從卡塞爾大規模進攻,穿過德國中部直抵易北河畔;蒙哥馬利的部隊掩護北翼並向北挺進,渡過易北河直抵丹麥邊境;而美軍的德弗斯掩護南翼,向東南推進,直抵奧地利,此計畫是和艾森豪一起提出,被人稱為「布雷德利計畫」又叫作伐木者計劃。

魯爾戰役

布萊德雷指揮實施該項計畫,4月1日英軍攻佔帕德博恩並對合圍魯爾區的德軍。4月4日第9軍團從蒙哥馬利下歸回美軍第12集團軍指揮,共轄4個軍團(美國第1、3、9、15軍團),總兵力大約有130萬人。布菜德雷把集團軍司令部遷到德國的威斯巴登,4月6日布萊德雷繼續從卡塞爾到易北河,各軍團的目標分別為萊比錫、易北河對岸橋頭堡和莫爾德河。4月8日被圍德軍中,大約有320,000人投降,而西線德軍總司令莫德爾開槍自殺。4月13日易北河德軍防線全線突破,布萊德雷下令阻止德軍向阿爾卑斯山和挪威撤離。他命令巴頓的軍隊繼續向東南推進,直達林茨和多瑙河,而掩護巴頓右翼的德弗斯軍隊則穿過紐倫堡和慕尼克向東挺進。4月15日盟軍發起進攻德國的最後總攻。4月26日美軍與蘇軍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會師。5月7日納粹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

戰後

 
晚年布萊德利(攝於1965年)

1945年8月為退伍軍人管理局局長,1947年11月為美國陸軍參謀長,1949年8月升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CS)主席,往後兼任北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及其常務委員會主席。1950年9月晉升為美國五星上將,布萊德雷在JCS主席期間策劃和指揮韓戰

1951年5月3日開始,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和外交關係委員會就麥克阿瑟被解職一事進行聽證。在近兩個月的麥克阿瑟聽證會上,JCS被捲入到論戰中。在聽證會上,布萊德利否認麥克阿瑟認為他本人和JCS同事曾經與麥克阿瑟持相同觀點,但已經被政府說服的說法,指出JCS在對待戰爭的政策上與政府完全一致,軍事問題的根本是採取必要措施使美國及其盟友避免全面戰爭風險,認為麥克阿瑟採取的措施是在增加全面戰爭的風險。接著指出,中國軍事介入也是一個誤導,並說出了一段被廣泛引用的話: 「在當前環境下,我們已經提出反對擴大戰爭的建議,作戰方案通常被描述為與紅色中國的「有限的戰爭」,這樣做增加了我們將更多力量投入到一個非關鍵戰略地的風險,…,坦白地說,JCS認為,這種戰略將使我們在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時間,捲入一場與錯誤的敵人進行的錯誤的戰爭…」[2]

紀念

布雷德利裝步戰車以他命名。1981年4月8日,布萊德雷在華盛頓逝世,長眠於哥倫比亞特區對岸的阿靈頓國家公墓

注釋

  1. ^ Gordon R. Sullivan, and M.P.W. Stone. Omar Nelson Bradley. Chief of Staff, Secretary of the Arm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ashington, D.C.: October 29, 1992.
  2. ^ James F. Schnabel and Robert J. Watson, History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and National Policy, Volume III,1950-1951, The Korean War Part One[M].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Joint History Office of the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1998: 231-255.
前任:
德懷特·艾森豪
美國陸軍參謀長
1948年-1949年
繼任:
勞頓·科林斯
前任:
威廉·D·李海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1949年-1953年
繼任:
阿瑟·D·雷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