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名字

《她有名字》是加拿大劇作家安德魯·庫曼英語Andrew Kooman2009年創作的一部人口販賣題材的單幕劇,庫曼在2010年將其擴展成多幕劇。庫曼有感於仰光人口販賣事件英語Ranong human-smuggling incident中死去的54名受害者,因此創作了該作品,作品主要講述了兒童遭受販賣後淪為性奴隸的故事。庫曼之前也發表過其他作品,但《她有名字》是他創作的第一部多幕劇。這部劇的舞台首秀由戲劇導演史蒂芬·瓦爾德施密特執導,於2011年2月在阿爾伯塔省卡爾加里市進行公演。2012年5月至10月期間,《她有名字》在加拿大巡迴表演。該劇巡演期間,加拿大慈善組織 「更好的世界」(A Better World) 募集捐款,幫助那些被販賣到泰國被迫成為泰國賣淫業一分子的婦女和兒童。 2014年,《她有名字》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佛森首次亮相,導演艾瑪·艾德里奇當時僅是一名23歲的大學生。

劇本需要五個演員來扮演十個人物角色。兩個主要人物分別是加拿大年輕律師傑森和年輕妓女18號,她聲稱自己15歲,已經賣淫6年。戲劇圍繞著傑森深入妓院大本營進行調查的故事線展開,這個賣淫團伙將女孩販賣到曼谷後,強迫她們從事賣淫。傑森認為妓女18號可能是人口販賣事件的關鍵證人,因此他竭力獲取她的信任,想要說服她出面指證這個賣淫團伙的惡行。劇中這個被迫賣淫的孩子沒有名字,數字18就是她的稱呼,這個細節反映出人口販賣背後的受害者們平時所受的非人待遇:人販子會給他們取一個新名字,或者乾脆省事只用一個簡單的數字來稱呼,甚至有時候還會殘忍地把數字在他們的身上。瓦爾德施密特希望《她有名字》可以在人口販賣問題上給予加拿大人教育和警示,同時鼓勵他們從自身做起,堅決反對性奴隸。

《她有名字》得到了加拿大社會各界積極分子的大力支持,包括國會議員喬伊·史密斯,基督慈善組織拉塔納克國際 (Ratanak International)布萊恩·麥康納和國際非政府人權組織國際司法使團 (IJM) 加拿大區的傑米·麥金托什 。該劇的首演和第一輪巡演都獲得了廣泛好評。2012年加拿大巡演過程中,該劇在多個自由戲劇藝術節上進行演出,藝術節上來自蒙特婁公報 (Montreal Gazette)溫尼伯自由新聞社 (Winnipeg Free Press)FM107電台 (CFEQ-FM) 的評論家們一致認為,這部話劇以其高品質和獨特的道德價值脫穎而出。

背景

 
《她有名字》是安德魯·庫曼的第一部戲劇作品。

《她有名字》是劇作家兼作家安德魯·庫曼的第一部多幕劇作品。庫曼的家鄉在加拿大西部的阿爾伯塔省。[1]2008年,他著手創作這部作品,並於2009年完成了單幕劇版本的寫作。整個寫作過程是在一位戲劇編劇的指導幫助下完成的,這位專業人士來自加拿大紅鹿學院的一個劇本研習工作室 (Scripts At Work workshop)。[2]2006年,庫曼曾在泰國與一個加拿大電影攝製組合作過,這次寶貴的的經歷也對他有所啟發。[3]後來,他打算進一步擴展已經完成的單幕劇,將其打造成一部多幕劇作品。[4]庫曼的其他作品包括青年小說《十枚銀幣:阿庫拉的乾貨》(Ten Silver Coins: The Drylings of Acchora) ,以及兩部劇作《住房》(Shelter)和《約瑟夫》(Joseph) ,這兩部劇本都是在紅鹿學院劇本研習討論(Scripts At Work workshops)中創作出來的。[5]

庫曼第一次了解到人口販賣,是在為非營利基督傳教組織 「青年使命」(Youth With A Mission) 工作期間,工作地點位於馬來西亞東南部,正是在那裡他見到了被販賣的兒童。[6]庫曼後來意識到,加拿大也有人口販賣這樣的事情發生。[7]庫曼希望通過《她有名字》這部作品 ,引起社會對於人口販賣問題,特別是性剝削問題的關注。[4]

為了增加話劇的真實性,庫曼針對人口販賣問題做了一系列的研究,還與被解救的受害者們溝通交流。[8]研究仰光人口販賣事件的過程中,他注意到一些細節:販賣團伙將121人鎖在一個水箱裡,從緬甸販賣到泰國,後來駕車司機棄車,當有人發現時,水箱中有54人因窒息或體溫過高已經失去生命體徵。[9]司機之所以棄車,是因為車沒油了。[4]發現卡車的時間是2008年4月,當時車中載有男人、女人,還有孩子。[10]庫曼了解到許多被販賣的可憐女孩最後都被迫淪為了妓院的賣淫兒童,於是決定以此事件作為背景展開創作。[11]

2010年1月,演員們依照單幕劇劇本進行了一次完整的劇本朗讀表演。儘管劇本並未完成,參演演員也只是業餘水平而已,但卻在觀眾中間引發了強烈的反響。[12]後來,烈焰叢林劇院 (Burnt Thicket Theatre)的藝術顧問史蒂芬·瓦爾德施密特對這部作品十分感興趣,讀過之後表示這劇本讓他愛不釋手。[13]最初,他並不願意插手這部話劇,因為這其中涉及的問題非同小可,背後人性的醜惡難以想像,但他最終還是選擇與庫曼合作,在原單幕劇的基礎上另外加入一小時的內容,終於在2010年年底完成了這部多幕劇劇本的創作。[4]該劇表演全長大約為90-120分鐘。[14]烈焰叢林劇院 (Burnt Thicket Theatre)成為這部話劇的最初製作公司。

人物

 
這些聲音有的似天使,有的如魔鬼,時而令人恐懼,又時而令人欣慰。

《她有名字》有十個人物角色,但演員只有五人,包括四個女演員和一個男演員。[15]主要角色是傑森和妓女18號。傑森是一位年輕的加拿大律師,擁有處理公司法相關事務的經驗。但是,他認為自己志不在此,就轉而為聯合國和一個反對性販賣的非政府組織工作,負責處理國際人權法事務。 劇中的女主人公18號是一個年輕的妓女,聲稱自己15歲,已經從事賣淫六年了。艾麗是傑森的妻子,他們有兩個年幼的女兒。瑪爾塔是傑森的上司,多年來的司法工作使她變得非常堅強,如今還依舊執著且堅定地追求著正義。其他人物還包括一個無名皮條客和他的幫手,一個無情的妓院老鴇,人稱媽媽桑。

劇本需要一位男演員一人分飾兩角——傑森和皮條客。[16]傑森和18號一直被四個聲音環繞。《紅鹿擁護者》(Red Deer Advocate) 評論員拉娜·米其林稱,這些聲音富有詩意和預言性,他們的存在就好比古希臘悲劇中用來解釋劇情的合唱隊[4]這些聲音有的似天使,有的如魔鬼,是由扮演18號、瑪爾塔、艾麗和媽媽桑的女演員發出的。[17]儘管這些聲音有時突顯出賣淫行業的恐怖,但與此同時也為妓女18號帶來了心靈的撫慰。到了戲劇的結尾才表明,這個合唱隊是由死去的兒童賣淫者組成的。

情節概述

 
儘管18號是皮條客最中意的妓女,但還是經常遭受虐待。

皮條客在酒吧強姦了18號,然後對她進行性奴役。18號的父親在她年幼時就去世了,此後她和家人一直艱難度日。陌生人把還是孩子的她從柬埔寨的家中拐走,選了一個數字當她的名字,然後強迫她在許多國家賣淫。輾轉多國,18號最終成為泰國兒童賣淫行業中的一員。她的顧客大多數是有錢人,其中許多是外國遊客。18號被關在一家名為「珍珠」(The Pearl) 的妓院酒吧的黑屋子裡,屋裡陳設只有一張桌子和破床。每當她不聽從妓院老鴇媽媽桑的命令時,媽媽桑就會對著她破口大罵,拳打腳踢。 18號祈禱有人能來救她於水火之中。當時,18號是「珍珠」妓院(The Pearl) 中最出挑、最搶手的妓女,也是她的皮條客最中意的一個。她十分擅長在性事上滿足男顧客們,但舉止中又仍然殘存著點孩童的純真--她會用裙子去擦臉,還會自娛自樂,擺弄裙子的下擺。

傑森辭別了加拿大的妻子和孩子們,放棄了岳父律師事務所中薪酬豐厚的工作,孤身前往泰國,為一個非政府組織工作。他通過Skype通信軟體與妻子艾麗聯絡。傑森的首要任務是找到人口販賣事件的證人或是倖存者,然後搗毀他們被販賣到的妓院場所。因為傑森的上司瑪爾塔是女性,無法進入妓院一探究竟,於是便派傑森潛入妓院進行調查。他的調查重點是這個橫跨亞洲的妓院團伙,他們強迫被販賣來曼谷的女孩從事賣淫,而賣淫行業是兒童性旅遊產業的一部分。目前發現一輛廢棄卡車,車裡載有性工作者的屍體。為了能對妓院團伙立案處理,傑森假扮嫖客,與妓女見面,希望他們其中有人能出面作證,揭露這一團伙的真實面目。他見到的第一個妓女是18號,她試圖引誘傑森,這讓他有些尷尬難堪。但是,傑森認為18號可能是這一事件的關鍵證人,因此他竭力說服她作證。其他妓女都因為太害怕而不敢提供證據。18號回答了傑森一些問題,比如她來自哪裡,在哪裡工作過以及工作了多長時間,但條件是回答一個問題支付100泰銖。她透露,她曾經在泰國馬來西亞被迫賣淫

 
在她的皮條客殺死她之後,18號加入了死去的兒童妓女合唱隊。

18號是卡車車廂事件的親歷者之一,她僥倖逃過一劫,最後淪落到「珍珠」妓院 (The Pearl)。她的內心痛苦萬分,她不明白傑森究竟想要什麼。但她清楚,每個談論過卡車車廂事件的女孩都遇害了,因此不願作證。一天夜晚,18號在妓院的一個聚會上受傷了,當傑森到訪時,發現她幾乎不能走路。當他告訴艾麗自己的所見所聞時,妻子懇求他不要再犯險,趕緊回家,但傑森相信他來到曼谷是天意指引。 18號漸漸發現傑森與其他經常光顧「珍珠」的男人不一樣,於是決定信任他,並同意出面作證妓院的惡行,但前提是傑森能救她出去。

傑森付給18號的皮條客足夠多的錢,希望可以帶她出妓院過一個周末。但是,還沒等傑森到那兒帶走18號,媽媽桑就發現並沒收了傑森以前付給18號的錢,猜到他們這一去就再也不會回來了。等傑森來接18號時,媽媽桑謊稱18號已經死了,把錢還給了傑森。傑森不相信媽媽桑的話,情緒變得十分激動。媽媽桑譏諷他說,他身處的西方世界崇尚的享樂主義,才是第三世界中人口販賣和賣淫行業的罪魁禍首。傑森抑制住想要教訓媽媽桑的衝動,轉頭離開,去向瑪爾塔匯報情況。瑪爾塔接到消息稱18號還活著,她想要通過冒充律師去保護18號的權利,幫她脫離苦海。但是,皮條客用槍迫使瑪爾塔離開。當傑森再次嘗試營救18號時,皮條客殺死了她。 18號加入了死去的兒童妓女合唱隊,這些妓女一直在一旁觀察和評論整部劇的發展。

表演歷程

首演

 
2011年演出人員(從左到右依次是) :丹妮絲·黃,亞倫·克羅格曼,卡里·羅素,格倫達·沃肯丁和西耶娜·豪威爾·霍頓

《她有名字》舞台首秀是由瓦爾德施密特執導的,他同時還負責舞台場景設計[18]亞倫·克羅格曼飾演傑森和無名皮條客,西耶娜·豪威爾·霍頓飾演媽媽桑,格倫達·沃肯丁飾演瑪爾塔,丹妮絲·黃飾演18號,卡里·羅素飾演艾麗。 [19]瓦爾德施密特在阿爾伯塔省內的玫瑰花蕾劇院 (Rosebud Theatre)觀看過沃肯丁的表演後,建議她參加這部劇的試鏡。[20]作為導演,瓦爾德施密特得到了黃、克羅格曼和庫曼的高度評價,庫曼還稱讚了他的舞台設計之精巧。[21]同樣,瓦爾德施密特也肯定了各位演員的精彩表演。[22]他說,這部劇一開場就是一幕強姦場景,儘管他自己作為演員時也表演過類似的場景,但他發現比起如何去演,其實如何去執導舞台上的呈現才是最難的。[12]《她有名字》的首演是由烈焰叢林劇院 (Burnt Thicket Theatre)和公益組織「為他們發聲」(Raise Their Voice)兩方共同監製的。[23] [24] 基爾多南-聖保羅區 (Kildonan-St. Paul) 的國會議員喬伊·史密斯辦公室也發文宣傳了《她有名字》的首秀演出。[25]

首秀演出定於2011年2月,地點位於卡爾加里的艾普克藝術中心[26]2月23日至3月5日,該劇將在藝術中心的摩特爾表演廳(Motel stage)上演。[27]門票很快收售一空。原計劃3月12日才去紅鹿市進行表演,結果由於觀眾呼聲強烈,首演四天後,該劇就在紅鹿市的斯科特·布洛克劇院 (Scott Block Theatre)上映了。[28] 在紅鹿市表演的所有門票都被搶空。[24]該劇在觀眾中間引發強烈反響,觸動了許多觀眾的心靈。[29] [30] [31]庫曼了解到,觀看完首演的觀眾反應各不相同,有的與其他人討論人口販賣的話題,有的寫信給國會議員,又或是以其他獨特的方式來表達他們觀看這部劇之後對這一話題的感受。甚至有的觀眾,一年後還會聯繫瓦爾德施密特,告訴他這部劇給他們帶來的深遠影響。伴隨著《她有名字》的首輪演出,烈焰叢林劇院 (Burnt Thicket Theatre)還發布了幫助人口販賣受害者群體的各組織名稱。[4]2月26日演出結束之後,劇院還組織了一場關於人口販賣的專題討論會。[32]

參考資料

  1. ^ For Kooman's nationality and home province, see Lana Michelin. Play personalizes an industry that strips away identity. Red Deer Advocate. February 25, 2011 [July 22,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9). 
  2. ^ For the date that Kooman started writing the play, see Mark Weber. Acclaimed local playwright wraps successful tour. Red Deer Express. September 26, 2012 [September 30,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7). 
  3. ^ Kathleen Renne. February 27, 2011. CKUA Radio Network. February 27, 2011 [July 30,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8). 
  4. ^ 4.0 4.1 4.2 4.3 4.4 4.5 Lana Michelin. Play personalizes an industry that strips away identity. Red Deer Advocate. February 25, 2011 [July 22,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9).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Advocate」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5. ^ PGC's Q&A with Andrew Kooman – Fringe Edition. Playwrights Guild of Canada. September 10, 2012 [September 11,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5). 
  6. ^ For Kooman's first introduction to human trafficking, see Elissa Barnard. Trafficked kids given identity: She Has a Name tells the story of child prostitute. The Chronicle Herald (Halifax). June 27, 2012 [July 2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7. ^ Kathleen Renne. Tuesday, February 22, 2011. CKUA Radio Network. February 22, 2011 [July 22,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8). 
  8. ^ Aspen Gainer. Play about human trafficking, written by Albertan, comes to Edmonton. Edmonton Examiner. September 27, 2012 [September 28,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9). 
  9. ^ For the time of Kooman's reading about the incident, see She Has a Name. Victoria: CFUV-FM. [August 2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5). 
  10. ^ For the time of the truck's discovery, see Joe Belanger. Innocent victims at risk: Canadian play based on real-life human trafficking event. London Free Press. July 10, 2012 [July 25,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4). 
  11. ^ For Kooman's identification of the Ranong human-trafficking incident with child prostitution, see Stephen Hunt. Fringe Review: She Has a Name. Calgary Herald. August 4, 2012 [August 6,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30). 
  12. ^ 12.0 12.1 James Wilt. Human trafficking portrayed through local theatre project: World premiere of 'She Has A Name' in Calgary on Feb. 23. The Calgary Journal. February 4, 2011 [August 1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3).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Project」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3. ^ For Waldschmidt's position and request, see Pat Donnelly. Fringe 2012: Alberta group's play explores human trafficking. Montreal Gazette. June 15, 2012: C5. 
  14. ^ For the shorter performance time, see Lisa Barrett. She Has A Name. Plank Magazine (Vancouver). September 8, 2012 [September 19,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7). 
  15. ^ For 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and the number of actors, see Krista Sylvester. They all have a name. Fast Forward Weekly (Calgary). February 17, 2011 [July 21,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8). 
  16. ^ Louis Hobson. Actor makes Name in trafficking play. Calgary Sun. May 4, 2012 [July 30,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6). 
  17. ^ For the assertion that the voices are angels, see Winnipeg Fringe Theatre Festival 2012 reviews. Uptown (Winnipeg). July 21, 2012 [July 28,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6). 
  18. ^ For Waldschmidt's directoral role, see Sara Wilson. Local director shines light on global crisis. The Strathmore Standard. January 12, 2011 [March 16,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19. ^ For the casting of Krogman, Howell-Holden, and Warkentin, see Louis Hobson. Calgary's She Has a Name a 'heart-wrenching' hit. Calgary Sun. February 24, 2011 [July 22,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7). 
  20. ^ Al Beeber. She has a name. Lethbridge Herald. May 11, 2012. 
  21. ^ Sara Wilson. Local church hosts world-class rehersals (sic). The Strathmore Standard. February 22, 2011 [March 16,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3). 
  22. ^ She Has a Name. Victoria: CFUV-FM. [August 2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5). 
  23. ^ Event: She Has a Name (Fringe). The Charlebois Post. June 12, 2012 [July 2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3). 
  24. ^ 24.0 24.1 Locally Grown Play She Has a Name. Country Sunrise News 15 (3) (Red Deer). April 2012: 1. 
  25. ^ For Smith's electoral district, see Burnt Thicket Theatre presents She Has A Name by Andrew Kooman. Winnipeg Free Press. [August 24,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2). 
  26. ^ Sara Wilson. Local director shines light on global crisis. The Strathmore Standard. January 12, 2011 [March 16,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27. ^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performances, see Kevin Rushworth. Raise the curtain on a new year of theatre. Calgary: The Reflector. January 19, 2011 [July 21,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8). 
  28. ^ Human Trafficking – Joy's HT Updates – February 2011 Update. Joy Smith. 2011 [November 11,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2). 
  29. ^ Pauline Anunciacion. She Has a Name and a story, too: Theatre performance tours Canada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human trafficking in Southeast Asia. Gauntlet 52 (30) (Calgary). February 16, 2012: 8. 
  30. ^ Play exposes realities of human trafficking. International Justice Mission. May 30, 2012 [July 27,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3). 
  31. ^ She Has a Name. 100 Huntley Street. June 27, 2012 [July 30,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3). 
  32. ^ Shannon LeClair. She has a name. Strathmore Times. March 18, 2011 [July 23,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