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子夜歌為中國古代的一類詩歌,屬於民歌,傳統觀點認為是晉代的一位名為子夜的女子所作[1][2][3],而近年來人們傾向於認為子夜歌為吳地女子共同傳唱的一組戀歌,而非由「子夜」一人所作[3][4]。在南朝民歌中,有多組以「子夜」為題的流行歌曲,多見於宋朝郭茂倩所編撰的《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中[5][6]。在《樂府詩集》收錄的南朝民歌中,除一組《子夜歌四十二首》外,還有多組《子夜四時歌》(包括《子夜春歌》、《子夜夏歌》、《子夜秋歌》、《子夜冬歌》)[6],以及《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變歌》等變曲[7]。
子夜歌以女性的視角敘述,表現了魏晉時女性典型的愛情歷程[8]。當時民歌《大子夜歌》評價其為明轉、天然、清新[9]。其獨特的表達在詩歌發展歷程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8]。
特點
語言
子夜歌的語言特點為清麗婉轉。《大子夜歌》中說道:「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在稱謂詞方面,「歡」「儂」「郎」「我」等帶有江南水鄉氣息的代詞頻繁出現在子夜歌中。口語化的表達也經常出現,使得子夜歌的語言顯得活潑、富有生活氣息。[4]
結構
子夜歌的體制短小精悍。子夜歌四十二首均為五言四句,這不同於以往的雜言詩歌。組歌的形式也是子夜歌的一大特色,這在《子夜四時歌》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子夜歌作為民歌,在傳唱的過程中還出現了一些固定的套句,這些套句使得子夜歌便於傳唱,也使得讀者可以更直接地進入文本,感受詩歌的情感。[4]
手法
子夜歌常用雙關與諧語,雙關如「何悟不成匹」表面指布匹,亦雙關作男女匹配成雙,諧語如以「蠶絲」之「絲」表達「思念」之「思」、以「蓮子」之「蓮」表達「憐愛」之「憐」等。暗喻也是子夜歌常用的手法,在子夜歌中,常常有「上句暗喻,下句點明寓意」的模式。[4]
內容
子夜歌(四十二首)
此組子夜歌除了最後兩首格調不同外,為主題集中的愛情詩,表現女子的內心獨白。以穿插的手法將「相愛—情變—離棄」的愛情歷程寫入其中。其中第一到十二首表現女子開始相愛時的甜蜜情境:「落日出前門,瞻矚見子度。冶容多姿鬢,芳香已盈路」(一);「芳是香所為,冶容不敢當。天不奪人願,故使儂見郎」(二)。第十三首到第二十八首的主題為情變,表現女子的疑慮與糾結:「攬枕北窗臥,郎來就儂嬉。小喜多唐突,相憐能幾時?」(十三)。第二十九至四十首表現的主題為離棄,然而雖然遭到情郎的離棄,少女仍舊痴情:「儂作北辰星,千年無轉移。歡行白日心,朝東暮還西」(三十六)。[8]
子夜四時歌
子夜四時歌分為春歌、夏歌、秋歌與冬歌,分別描述不同季節的景色以抒發不同的情感。春、夏、秋、冬可分別對應贊、歡、哀、悲的情感,春夏多歡快、纏綿,秋冬多哀婉、淒清。[10]
參考資料
- ^ 房玄齡等. 晋书·乐志.《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聲。
- ^ 沈約. 宋书·乐志.《子夜歌》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
- ^ 3.0 3.1 王乃英. 《子夜歌》作者考.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1996年第3期: 37-39.
- ^ 4.0 4.1 4.2 4.3 徐少華. 《子夜歌》浅说. 北方文學(下旬刊). 2013年第5期: 18-19. doi:10.3969/j.issn.0476-031X.2013.05.016.
- ^ 嚴凌君. 青春读书课:《古典的中国(第2册)》. 海天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50701861.
- ^ 6.0 6.1 郭茂倩. 乐府诗集.
- ^ 孫孟明.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赏析. 修辭學習. doi:10.16027/j.cnki.cn31-2043/h.1997.02.021.
- ^ 8.0 8.1 8.2 劉運好; 段夢雲. 魏晋女性意识的迁变:论《子夜歌》. 池州學院學報. doi:10.13420/j.cnki.jczu.2014.04.001.
- ^ 大子夜歌. 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
- ^ 孟光全. 慷慨吐清音 明转出天然——《子夜歌》、《子夜四时歌》艺术特色初探. 內江師範學院學報. 199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