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彬

孔子第七十七代孙,中华人民共和国话剧演员

孔彬(1931年5月5日),本名孔德垣山東濟南市人,祖籍曲阜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出自孔子世家近支凝祉堂,為清朝衍聖公孔昭煥後裔、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族弟,遷居杭州離休浙江話劇團二級演員,也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浙江電視藝術家協會成員。

生平

家世

孔彬譜名孔德垣,是孔令焜、孟憲淩夫婦的長子。父親孔令焜耀如,是貤封衍聖公孔憲增的玄孫,擔任山東長途電話管理處課員,育有三子三女[1]

中國抗日戰爭時,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奉令南下重慶,由族叔孔令煜代理曲阜三孔奉祀官府務;孔令焜此時住進孔府一貫堂,擔任至聖廟管理員[2]。後來孔令焜與二子二女、兩名孫子遷居青島,長女孔德靜隨丈夫龐俊三遷居泰安;孔彬遷居浙江杭州,與嚴雅卿育有兩名女兒孔維紅、孔維青[1]

演藝生涯

十七歲時,考上上海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文藝系,1949年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青年縱隊南下杭州,同年初改名「孔彬」,加入浙江省文工團,在歌劇白毛女》、《王秀鸞》等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抗美援朝運動期間,孔彬因貌似外國人而在活報劇英語Living Newspaper《打倒美帝》飾外籍反派角色三反五反運動時,曾到北京人民大會堂表演話劇《李闖王》,飾演明末民變領袖李自成的部將羅虎。1951年浙江省話劇團成立,孔彬成為專業話劇演員,飾演蘇聯蘇洛夫俄語Суров, Анатол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話劇《曙光照耀著莫斯科》(Рассвет над Москвой)中的黨委書記庫列聘(Курепин[3][4]

1955年,孔彬考上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師資進修班,受學於朱端鈞與來自蘇聯列寧格勒國立戲劇學院英語Russian St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的列普柯芙斯卡婭(Евгения К. Лепковская[3][5][6]。列普柯芙斯卡婭是來華的「蘇聯專家」之一,取漢名「李淑貞」,向中國學生傳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指導孔彬等學生排練、創作小品戲劇[7][8];另一方面,上海戲劇學院黨委也下達直接指示,下令學員除專心演練以外不得參與政治運動,讓她的團隊遠離政治是非[9]。當時,莎士比亞作品已傳入中國半個世紀,五四運動以來的中譯本常改編成舞台劇:如1956年在蘇聯專家雷科夫(Александр В. Рыков)等人指導下,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根據朱生豪譯本演出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10][11];列普柯芙斯卡婭指導上海戲劇學院的畢業公演,也根據朱生豪譯本演繹莎士比亞喜劇無事生非[12]。1957年上海戲劇學院的畢業公演在上海、北京兩地舉行,由孔彬飾演《無事生非》男主角白尼迪;同年,列普柯芙斯卡婭便返回莫斯科[3][7]。不久,莎士比亞戲劇在反右運動中蘇交惡、以及抨擊「洋、名、古、」的風潮中銷聲匿跡(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才得以復興)[10][13],不過列普柯芙斯卡婭的學生因不許參政而倖免[9]

畢業後,孔彬繼續在浙江話劇團,長期在上山下鄉運動中為工農兵演出,例如在1962年《霓虹燈下的哨兵》中飾班長趙大大;除了在杭州以外,有時也會在北京、上海演出,劇目題材包括中外名著、歷史、方言話劇等等。改革開放後,浙江話劇團在1980年舉行話劇《日出》復排公演,孔彬主演潘月亭,該劇原作者、劇作家曹禺曾到場觀賞;孔彬在1985年進入影視領域,主演或參與拍攝的作品包括《舞台新姐妹》、《湖娃》、《還有一支春天的歌》等十餘部電視劇[3][14]

參考來源

  1. ^ 1.0 1.1 孔德墉、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 (編). 《孔子世家譜》.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9: 367, 506, 622. ISBN 9787503937897. 
  2. ^ 孔繁銀. 《衍聖公府見聞》. 齊魯書社. 1992: 51, 61. ISBN 9787533302559. 
  3. ^ 3.0 3.1 3.2 3.3 蔣往、庹純雙 (編). 《中國文藝家傳集》(第一部). 四川辭書出版社. 1993: 416. ISBN 7-80543-272-4. 
  4. ^ 韓斌. 孤山之巔,青白山居的靜好歲月. 杭州網. 杭州日報. 2018-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2). 
  5. ^ Jonathan Pitches. Stanislavsky in the World. 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 2017-05-18: 170–171. ISBN 978-1472587886. 
  6. ^ Колесникова А.А. “В шаге от славы” (По страницам биографии актрисы,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я и режиссера Евгении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ы Лепковской). XVIII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конкурс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х и творческих работ учащихся.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5). 
  7. ^ 7.0 7.1 羅謝夫、莫干. 我們師生間的深情厚誼——記葉·康·列普柯芙斯卡婭. 《戲劇報》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57-11-25, 57 (21): 25–26. 
  8. ^ 王新民. 《中國當代話劇藝術演變史》.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0: 28. ISBN 9787308022996. 
  9. ^ 9.0 9.1 Alexa Huang. The Politics of an "Apolitical" Shakespeare: A Soviet-Chinese Joint Venture, 1950-1979.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Borrowers and Lenders: The Journal of Shakespeare and Appropri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7). 
  10. ^ 10.0 10.1 奠自佳、王忠祥. 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在中國. 《外國文學研究》 (武昌華中師範大學). 1986-06-25, 32 (2): 24. 
  11. ^ Виртуальная выставка «Чиновник с секретным предписанием, 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Хлестаков». 果戈里故居博物館. 2022-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4). 
  12. ^ Alexa Huang. Chinese Shakespeares: Two Centuries of Cultural Exchange.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2009-06-26: 289. ISBN 9780231148498. 
  13. ^ 《中共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彙編:"文革"初期有關中國文化藝術界問題專輯》 9 (26-29). 洛杉磯中文出版物服務中心: 13. 1996. 
  14. ^ 田本相. 《曹禺》(當代中國文化名人傳記畫冊). 浙江攝影出版社. 1995: 185. ISBN 978780536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