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
孤獨是對社交孤立的一種複雜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孤獨通常包括對於與他人缺乏聯繫或溝通,或是將來可能會與他人失去聯繫或溝通的焦慮感。因此,即便被其他人包圍,也能感覺到孤獨。孤獨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社會、心理、情感和身體因素。
研究表明,孤獨感在整個社會中普遍存在,即便是婚姻、人際關係、家庭、退伍軍人以及那些事業成功的人也會有。[1]這個主題自古以來就一直在文學中被探索。孤獨也被描述為社會痛苦——一種激勵個人尋求社會聯繫的心理機制。[2] 孤獨常常被定義為一個人與他人的聯繫,或者更具體地說,是「當一個人的社會關係網絡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缺陷時產生的不愉快的感受」。[3]
常見原因
人們可能會因為很多原因而感到孤獨,很多生活事件都可能導致孤獨,比如童年和青春期缺乏友誼,或者身邊缺少有意義的人。同時,孤獨也可能是社交或心理問題(如慢性抑鬱症)的症狀。
許多人第一次感受到孤獨,是在他們還是嬰兒的時候被丟在一邊獨自待著。孤獨也是分手、離婚或失去任何重要長期關係的常見後果,雖然通常持續時間不會太久。在這些情況下,它可能源於失去某個特定的人,也可能源於事件或相關悲傷導致的社交圈的退出。
一個人一生中失去一個重要人物,通常會引起悲傷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與他人在一起,也可能感到孤獨。孤獨也可能發生在婚後孩子出生後(通常表現為產後抑鬱),或伴隨著任何其他社會關係上的重大變動,比如從家鄉搬到一個陌生的社區,導致思鄉病。孤獨可以發生在不穩定的婚姻或其他類似性質的親密關係中,在這種關係中的感覺可能包括憤怒或怨恨,或是無法給予或接受愛的感覺。孤獨可能代表了交流的障礙,也可能是由於在人口密度較低的地方,可以交往的人相對較少。[4] 即使被他人包圍,人們也會感到孤獨。[5]另外孤獨可能比吸菸更快加速衰老。[6]
一項雙生子研究發現,在成年人孤獨感的可測量差異中,遺傳因素占了大約一半,這與先前在兒童身上發現的遺傳性估計類似。這些基因在男性和女性中以相似的方式運作。這項研究沒有發現環境因素對成年人孤獨感的普遍影響。[7]
類型
孤獨可以分成三類:情緒孤獨、社交孤獨、存在孤獨。[8]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 Peplau, L.A.; Perlman, D. Perspectives on loneliness. Peplau, Letitia Anne; Perlman, Daniel (編). Loneliness: 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rap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82: 1–18. ISBN 978-0-471-08028-2.
- ^ Cacioppo, John; Patrick, William, Loneliness: Human Nature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Connection, New York : W.W. Norton & Co., 2008. ISBN 978-0-393-06170-3. Science of Loneliness.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Pittman, Matthew; Reich, Brandon. Social media and loneliness: Why an Instagram picture may be worth more than a thousand Twitter word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 62: 155–167. doi:10.1016/j.chb.2016.03.084.
- ^ Parker, Pope. Why loneliness can be contagious. The New York Times. 1 December 2009 [10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8).
- ^ Feeling Alone Together: How Loneliness Spreads. Time.com. 1 December 2009 [10 Dec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08).
- ^ 不快樂、孤獨老得比抽菸快,增加罹患疾病風險! 生心理兼顧才能全面抗老|精神.身心|醫療|元氣網. 元氣網-解決你的健康大小事|元氣網. 2022-11-19 [2023-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4) (中文).
- ^ Boomsma, Dorret I.; Willemsen, Gonneke; Dolan, Conor V.; Hawkley, Louise C.; Cacioppo, John T.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to Loneliness in Adults: The Netherlands Twin Register Study. Behavior Genetics. 2005, 35 (6): 745–52. PMID 16273322. doi:10.1007/s10519-005-6040-8.
- ^ van Tilburg, Theo G. Meeks, Suzanne , 編. Social, Emotional, and Existential Loneliness: A Test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 The Gerontologist. 2021-09-13, 61 (7) [2023-12-26]. ISSN 0016-9013. PMC 8437504 . PMID 32604416. doi:10.1093/geront/gnaa0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6) (英語).
- ^ 7 Types of Loneliness, and Why It Matters | Psychology Today. www.psychologytoday.com. [2023-12-26] (美國英語).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 Belyaev, Igor A. and Lyashchenko, Maksim N. (2020) 「Socio-cultural determinacy of human loneline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ournal of Siberian Feder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13, no. 8, pp. 1264–1274, DOI: 10.17516/1997-1370-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