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圭拉歷史
安圭拉最早為從南美大陸移居來的印第安部落於史前時期所占據。該島為歐洲人所發現的時間並未確定,某些文獻宣稱哥倫布於1493年曾見過該島,另一些文獻則描述該島為法國人於1564或1565年所首次發現。安圭拉(Anguilla)的名字來源於許多歐洲語言的「鰻魚」一詞(拉丁語:Anguilla; 西班牙語:anguila; 法語:anguille; 義大利語:anguilla),可能是因為該島的形狀似鰻魚。
安圭拉最早由聖克里斯多福島的英國殖民者從1650年起開始殖民。該島直到19世紀初都直接由不列顛政府管理,直到該島與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合併為一個英國屬地,儘管違背當地居民的意願。1969年,該島獨自宣布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1971年,為英軍所占領。1980年,成為一個獨立的英國屬地(現稱英國海外領土)。
前殖民時代
安圭拉最早的居民是從南美大陸遷來的印第安人,通常認為是阿拉瓦克人,他們使用筏子或獨木舟渡至該島,形成了一些捕魚、狩獵及農業集落。該島的美洲印第安人被稱為「Malliouhana」。安圭拉發現的最早的人工製品被認為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產物,另外還發現了一些公元600年左右的聚落遺蹟。在如Big Springs及Fountain Cavern等東北沿岸地點發現的宗教物品及儀式遺物使人們推測這些前歐洲居民非常具有宗教性。阿拉瓦克人一般被認為後來被更野蠻的加勒比部落所驅逐,但有些人並不贊同這種說法[1]。
殖民時代
安圭拉的發現及命名一般多歸於在1565年航至該島的法國探險家Pierre Laudonnaire的名下,但另一些人則認為該島早在殖民時代開始之時便由哥倫布所觀測到並命名。安圭拉被英國人從安地卡所統治,該島同安地卡一樣,擁有其獨自的議會機構。1744年安圭拉的英國人入侵其臨近聖馬丁島的法屬部分(當時聖馬丁島由法荷兩國瓜分),並一直統治至1748年愛克斯·夏拉貝爾條約簽訂。在英法之間圍繞加勒比地區的控制權而持續衝突期間,法國更於1745及1796年兩次謀劃入侵安圭拉,但均告失敗。
英國人曾計劃在安圭拉推行種植園經濟,由非洲引進奴隸,但該島的土壤及氣候並不適合發展種植園,因此該島的種植園大都以失敗告終。奴隸被允許離開種植園並自謀其生計,而且,隨著1830年代英國廢止奴隸制,許多種植園主回到了歐洲,使安圭拉的主要人口變為非洲裔農夫及漁民。此時,安圭拉的人口由其峰值的10000人銳減至2000人左右。
自從安圭拉在行政上為聖克里斯多福所管理之後,晚些時候更是成為了聖克里斯多福-尼維斯-安圭拉(聖克里斯多福是聖克里斯多福的早期稱呼)殖民地的一部分,安圭拉本身亦是背風群島聯邦殖民地(Federal Colony of the Leeward Islands)的一部分。安圭拉居民極力反對該項合併,認為聖克里斯多福的行政管理甚少關注到安圭拉的事務,並多次要求使該島由英國直接統治。但這些要求均被忽略,安圭拉人的不滿持續發酵,最終在1960年代尖銳化,最終導致了革命。
近現代史
1967年2月27日,英國給予聖克里斯多福-尼維斯-安圭拉聯繫邦的地位,擁有其獨自的憲法及可觀程度的自治。許多安圭拉人極力反對持續對聖克里斯多福的政治從屬,並於5月30日(現被稱為安圭拉日),將聖克里斯多福警察驅逐出安圭拉。臨時政府要求美國進行統治,但被拒絕。1967年7月11日,開始脫離聖克里斯多福的全民公決,公決結果為1813票贊成,5票反對。結果公布後,立即宣布成立了獨立的上議院(立法會)。
彼得·亞當斯(Peter Adams)當選安圭拉島議會議長。在巴貝多進行了長達八天的談判之後,亞當斯同意安圭拉復歸安圭拉-聖克里斯多福-尼維斯聯邦,以此作為同意安圭拉享有與尼維斯類似的自治權之交換條件。[1]亞當斯原則上同意了該協定,但遭到議會反對,並將議長由亞當斯換為羅納德·韋伯斯特(Ronald Webster)。[2][3]1967年11月,兩名英國國會議員設計出了一份過渡協定,根據該協定,每年一名英國官員將與安圭拉議會一同行使基本行政權。1968年1月,托尼·李(Tony Lee)成為了協定所規定的英國專員,但直到其任期結束,依舊未有關於安圭拉政府的遠期協定達成。
1969年2月7日,安圭拉又舉行了一次全民公投,結果以1739票贊成、4票反對復歸聖克里斯多福。此時安圭拉宣布其為獨立的共和國,韋伯斯特任議長。新任英國專員威廉·惠特洛克(William Whitlock)於1969年3月11日就任,帶來一份新的英國過渡統治的提議,但很快被驅逐。3月19日,一支由英國陸軍傘兵團第二營(The Second Battalion, Parachute Regiment)及首都警務處的40名警務人員(由顏理國統領[4])組成的分遣隊和平登陸安圭拉,稱為「恢復治安」。該年秋,部隊開走,工兵團進入安圭拉,以改善公共工程。
托尼·李作為專員復歸安圭拉,並於1971年同當地人達成了另一份「過渡協定」。雖然事實上安圭拉已被允許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退出,但是直到1980年12月19日安圭拉才正式脫離聖克里斯多福,成為單獨的一個英國屬地。當1983年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完全從英國獨立出去的時候,安圭拉仍然是英國的海外領地。
近年來,安圭拉成為了一處高檔旅遊地點,旅遊業成了安圭拉的經濟支柱之一。漁業是其另一重要的經濟活動,金融服務業亦獲發展。現代安圭拉的人口大部分為非洲裔,一小部分為歐洲裔(多為英裔)。[5]
參見
參考資料
- ^ Anguilla goes back to union. The Modesto Bee. August 1, 1967 [June 5, 2012].
- ^ Anguilla levels warning at force. The News and Courier. August 12, 1967 [June 5, 2012].
- ^ Berrellez, Robert. Anguilla seeks permanent ally. The Leader-Post. September 9, 1967 [June 5,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9).
- ^ Mr Raymon Anning, CBE, QPM, CBIM. 政府新聞處. 1987年10月. 2010年1月20日查閱
- ^ Fodor's in Focus St. Maarten, St. Barths & Anguilla First. Fodor's. 2008: 110. ISBN 978-1-4000-0758-5.
外部連結
- Rulers.org — Anguill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安圭拉統治者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