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滅南唐之戰
宋滅南唐之戰從北宋開寶七年(974年)九月至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北宋發動統一戰爭中,聯合吳越國及昇州西南面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曹彬等率水陸軍渡江,攻破金陵府(今江蘇省南京市),最終滅掉南唐的著名戰役。[1]
宋滅南唐之戰 | |||||||
---|---|---|---|---|---|---|---|
北宋統一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北宋 吳越國 | 南唐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宋軍: 趙匡胤 曹彬 潘美 王明 劉遇 吳越國: 錢俶 |
南唐軍: 李煜 杜真 鄭彥華 朱令贇 † | ||||||
兵力 | |||||||
不詳 | 不詳,先後投入兵力遠遠超過22萬 |
戰役背景
開寶四年(971年),北宋滅掉南漢[注 1],徹底平息了湖南南部的邊患問題。此時的北宋版圖的周邊的中原國家除了北部的北漢之外,其餘所有的勢力都位於北宋的東南方。
開寶五年(972年)閏二月,北宋用反間計,讓南唐君主李煜賜死了南唐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注 2]。
開寶六年(973年)四月,宋太祖趙匡胤派遣翰林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以修著天下圖經為名,從李煜處獲取了涵蓋南唐十九個州的兵力部署、人口分布等情報。[注 3]
開寶七年(974年)七月,南唐人樊若水科舉不中,上書南唐朝廷言事,也沒有回音,於是決定投奔北宋。他利用絲繩和一條小船,在長江采石磯段反覆度量江面寬度,計算出最終結果後,將計算結果和自己關於攻取南唐的計策一併上報北宋朝廷。趙匡胤在得到數據後,給了樊若水院試的機會,賜進士,並且授予舒州團練推官,將其家人接往北宋。後來又加封樊若水贊善大夫,在荊湖之地,依照樊若水的計策建造了數千艘黃黑龍船。[注 4]
戰前準備
北宋
開寶七年九月,趙匡胤派遣曹翰領兵奔赴荊南,曹彬、李漢瓊、田欽祚隨即跟進[注 6]。很快,又派遣潘美、劉遇、梁迥等人領兵奔赴荊南。[注 7]
十月,任命曹彬為昇州(即當年的南京所在州名)西南面馬步軍戰棹都部署,潘美為督監,曹翰為先鋒都指揮使。[注 8]
吳越
開寶七年十月,趙匡胤任命吳越國國主錢俶為昇州東南面行營招撫置使,賜戰馬二百匹,並任命丁德裕率領禁軍一千人為錢俶先鋒,同時擔任錢俶部的監軍。[注 9]
南唐
一直沒有預備。大將盧絳曾說吳越國必助宋,獻計由自己假裝叛亂,等吳越軍應邀來協助平亂再與唐軍夾擊全殲之再滅吳越國,李煜沒有採納。直到宋軍兵屯采石磯,李煜才有反應。所以完全沒有戰前準備。開戰初期,他寫信給錢俶,意圖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他與自己合作以免一同成為亡國之君。但錢俶卻把信交給了宋朝。
戰役經過
西路戰事
池州之戰
開寶七年十月,曹彬率部由蘄陽渡過長江,攻破陝口寨,陣斬南唐軍八百人,生擒二百八十人,俘獲多名將領[注 10]。隨即曹彬部沿南岸順江而下,直撲池州。沿途各個南唐軍據點均以為是宋軍例行巡江,在堅壁自守的同時派出使者送上禮品勞師,等到發現不對勁的時候,池州守將戈彥直接棄城逃跑。閏十月,宋軍進入池州。[注 11]
隨即,曹彬部於銅陵擊敗南唐軍,繳獲二百餘艘戰艦,俘獲八百餘人。[注 12]
采石之戰
十一月,知漢陽軍李恕敗南唐鄂州水軍三千餘人,獲戰艦四十餘艘;曹彬等上奏於新林寨敗唐軍數千人,獲戰艦三十艘。
十二月,南唐君主李煜下令金陵戒嚴,並同時下令:停止使用北宋開寶紀年,不論政府還是個人全部紀年時全部改用干支紀年,當年改稱甲戌年;擴招兵馬,如果有人進獻錢財或糧食,直接進官加爵。[注 13]
當月,宋軍將領,漢陽兵馬監押寧光祚在長江北岸擊敗南唐鄂州水軍[注 14];曹彬在白鷺洲[注 15]、新林港[注 16]連破南唐軍。
開寶八年正月,黃州刺史王明被任命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檢戰棹都部署。當月,王明派遣部將武守謙渡江,在武昌擊敗南岸南唐軍三百餘人,攻拔樊山寨。[注 17]南唐鄂州守將謝文節陣亡。[注 18]
秦淮河之戰
開寶八年二月,宋軍將領朱洞派遣部將石曦於袁州西部邊界地區擊敗南唐軍。[注 19]
當月,曹彬率部於白鷺洲再敗南唐軍,三天後攻拔昇州關城,南唐全體守衛官兵逃往城內[注 20]。又過了十一天,北宋將領侯陟在宣化鎮擊退南唐軍[注 21]。
三月,北宋將領刑琪率軍渡江,在南唐宣州攻陷南唐軍義安寨[注 22]。十天後,曹彬於長江中擊退南唐軍[注 23]。十二天後,北宋將領王繼恩領兵數千人奔赴南唐前線[注 24]。
四月,王明於江州擊敗南唐軍[注 25];曹彬率部於秦淮河北岸擊退南唐軍[注 26]。
七月,趙匡胤以南方潮濕,秋天暑熱,軍中瘟疫多發等因素,討論後下令曹彬等率部撤回廣陵,盧多遜爭取命令取消失敗,此時侯陟因為收受賄賂被告,來到開封並向盧多遜求助,帶病的侯陟在盧多遜的建議之下,向趙匡胤極諫不要退軍。趙匡胤私下聽取建議,決定中止撤退。[注 27]
此後李煜派徐鉉、道士周惟簡等人先後前往北宋請求緩兵,但並沒有成功。[注 28]
皖口之戰
十月,南唐鎮南節度使朱令贇率十餘萬上江兵救援金陵,企圖切斷采石磯浮橋,在皖口遭遇宋將劉遇等軍,朱令贇下令用火船攻擊處於下風口處的宋軍,劉遇部有些招架不住。此時風向突然轉變,大火燒向了南唐軍,唐軍頓時大亂,朱令贇在驚恐之中被燒死,唐將王暉被俘。宋軍繳獲數萬兵器。金陵城唯一可以指望的援軍就此敗亡,金陵局勢愈發危急。
皖口之戰後,李煜起初還不相信朱令贇已敗亡。他於十一月再次派徐鉉和周惟簡前往北宋請求緩兵,趙匡胤怒斥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自此李煜徹底斷絕了請求緩兵的念頭。[注 29]
當月,王明聲稱於湖口擊敗南唐軍。[注 30]
東路戰事
常州之戰
開寶七年十二月,錢俶率軍圍常州,並於幾天後攻拔利城寨[注 31];六天後,在常州北部擊敗前來支援的南唐軍[注 32]。
開寶八年四月,錢俶率軍圍困常州,南唐常州刺史禹萬成拒守,卻被自己的部下金成禮劫持。金成禮隨後開城投降。[注 33]
京口之戰
戰役開始初期,李煜曾派遣親信侍衛都虞候劉澄擔任潤州留後,並囑咐稱「這次任務非你不可。」劉澄拜別之後,用車輦帶走了所有的金銀財寶,並聲稱「這是前後所賜寶物,我會散盡這些財物來保衛國家。」[注 35]
當錢俶部剛剛抵達潤州城下,還沒有建好營寨的時候,劉澄部下請求出擊,被劉澄喝止。李煜沒過多久派凌波都虞候盧絳率領八千水軍前來支援,劉澄卻已經向吳越約定投降,對盧絳說「都城都保不住,保這座城池幹什麼!」無奈之下,盧絳只得重新突圍而出,而劉澄大開城門投降。錢俶攻下潤州城。[注 36]
金陵之戰
在曹彬等人列軍三面包圍金陵城後,潘美所部位列金陵城北,趙匡胤認為城北地勢開闊,應該挖壕溝先做防禦,以防南唐軍夜襲軍營。十一月,南唐軍五千人果然夜襲宋軍城北大營,曹彬出戰全殲南唐軍,並生擒其佩戴符印的將帥十幾名。[注 37]
曹彬在多次勸降李煜未果後[注 38],在最後總攻前夕,曹彬忽然稱病,藉機對所有前來探望的宋軍將領聲明,入城之後不得濫殺無辜。在得到肯定答覆之後,第二天曹彬「病癒」。[注 39]
當月,金陵城被攻陷,南唐將軍咼彥、馬誠信以及馬承俊率領各部巷戰而死,大臣鍾蒨身著朝服,與全部族人留在家中,宋兵攻入後,全族覆沒。[注 40]
當天,李煜奉表納降。南唐滅亡。[注 41]次日,南唐衛尉卿徐迪戰死。[2]
江州之戰
李煜投降後,奉曹彬之命下令各地守將投降。江州刺史謝彥賓聚集將佐,想投降。江州指揮使胡則對下屬說不可負李氏之恩,且京城被圍已久,書信真假不明,於是與牙將宋德明殺死謝彥賓,眾人推胡則為刺史,據城不降。宋太祖詔先鋒都指揮使曹翰為招安巡檢使,率兵討伐。江州城險固,曹翰勸降無果,其在所率宋軍戰死多人後才於開寶九年(976年)四月趁胡則染病不能起床而破城,守軍仍然與宋軍巷戰。曹翰磔殺胡則再腰斬屍首,並殺宋德明,屠城殺數萬人,掠取金帛以億萬計。
宋太祖曾嘉獎胡則盡忠所事,派使者持詔書詔諭曹翰赦免抵抗者。但使者到獨樹浦被大風所阻數日不能渡河,最後在使者到達前一日,曹翰已經屠城了。
此外,盧絳退保宣州後也殺歙州刺史龔慎儀,據歙州繼續抵抗,但傳檄福建後未得響應,不久被宋太祖勸降。
戰後影響
此役過後,南唐所屬十九個州、三個軍轄地、一百零八個縣、六十五萬五千零六十五戶全部歸於北宋。[注 42]三年後,錢俶舉族歸降,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也一併投降北宋。此時的中原地區僅剩北漢一國。
注釋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六·開寶四年》:辛未,師至白田,南漢主素服出降,潘美承制釋之。
- ^ 《續資治通鑑·宋紀七·開寶五年》: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有威名,中朝忌之,潛使人畫仁肇像,懸之別室,引江南使者觀之,問何人,使者曰:「林仁肇也。」曰:「仁肇將來降,先持此為信。」又指空館曰:「將以此賜仁肇。」國主不知其間,鴆殺仁肇。陳喬嘆曰:「國勢如此,而殺忠臣,吾不知所稅駕矣!」
- ^ 《續資治通鑑·宋紀七·開寶六年》:是日,遣盧多遜為江南生辰國信使。多遜至江南,得其臣主歡心。及還,艤舟宣化口,使人白國主曰:「朝廷重修天下圖經,史館獨缺江東諸州,願各求一本以歸。」國主亟令繕寫與之。於是江南十九州形勢,屯戍遠近,戶口多寡,多遜盡得之。歸,即言江南衰弱可取狀。
- ^ 《續資治通鑑·宋紀七·開寶七年》:初,江南人樊若水,舉進士不中第,上書言事,不報,遂謀北歸。先釣魚採石江上,用小舫載絲繩維於南岸,而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廣狹,凡數十往反而得丈尺之數,遂詣闕自言有策可取江南。帝令送學士院試,賜及第,授舒州團練推官。若水啟帝,以老母及親屬皆在江南,恐為李煜所害,願迎至治所。帝即詔國主護送,國主聽命,戊辰,詔若水為贊善大夫,且遣使詣荊、湖,如若水之策,造大艦及黃黑龍船數千艘。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帝已分遣諸將,而未有出師之名,欲先遣使召李煜入朝,擇群臣可遣者,以左拾遺、知制誥開封李穆使江南。穆至,諭旨,國主將從之,光政使、門下侍郎陳喬曰:「臣與陛下同受元宗顧命,今往,必見留,其若社稷何!臣雖死,無以見元宗於九泉矣!」張洎亦勸國主無入朝,國主遂稱疾固辭,且言:「謹事大國者,蓋望全濟之恩。今若此,有死而已。」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九月,癸亥,命潁州團練使曹翰領兵先赴荊南,丙寅,復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侍衛馬軍都虞候洛陽李漢瓊、判四方館事田欽祚同領兵繼之。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是日,又命山南東道節度使潘美、侍衛步軍都虞候劉遇、東上閤門使梁迥等同領兵赴荊南。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甲辰,以曹彬為昇州西南面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潘美為都監,曹翰為先鋒都指揮使。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丁酉,以吳越王俶為昇州東南面行營招撫制置使,仍賜戰馬二百匹,遣客省使丁德裕以禁兵步騎千人為俶前鋒,且監其軍。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乙亥,曹彬等自蘄陽過江,破峽口寨,殺守卒八百人,生擒二百七十人,獲池州牙校王仁震、王宴、錢興等三人。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初,宋師直趨池州,緣江屯戍皆謂每歲朝廷所遣巡兵,皆閉壁自守,遣使奉牛酒來犒師;尋覺異於它日,池州守將戈彥遂棄城走。閏月,己酉,曹彬等入池州。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丁巳,曹彬等及江南兵戰於銅陵,敗之,獲戰艦二百餘艘,生擒八百餘人。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十二月,金陵始戒嚴,下令去開寶之號,公私記籍但稱甲戌歲。益募民為兵,民以財及粟獻者官爵之。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丁未,漢陽兵馬監押寧光祚敗鄂州水軍於江北岸。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己酉,曹彬敗江南軍於白鷺洲。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丙寅,曹彬等破江南兵於新林港口。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初,曹彬等師未出,帝命王明為黃州刺史,密授方略。明既視事,亟修葺城壘,訓練士卒。至是以明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檢戰棹都部署。辛巳,明遣兵馬都監武守謙等渡江,敗江南兵於武昌,拔樊山寨。
- ^ 《宋史·謝德權傳》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二月,權知潭州朱洞遣兵馬都監石曦敗江南兵於袁州西界。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癸丑,曹彬等敗江南兵於白鷺洲,乙卯,拔昇州關城,守陴者皆遁入其城內。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甲子,知揚州侯陟敗江南兵於宣化鎮。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乙亥,權知廬州邢琪領兵渡江,至宣州界,攻拔義安寨。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庚寅,曹彬等敗江南兵於江中。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壬寅,遣中使王繼恩領兵數千人赴江南。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乙巳,王明敗江南兵於江州。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曹彬等敗江南兵於秦淮北。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左司員外郎權知揚州侯陟,受賕不法,為部下所訟,追赴京師。陟素善參知政事盧多遜,私遣人求哀。時金陵未拔,帝以南土卑濕,秋暑,軍多疫,議令曹彬等退屯廣陵,休士馬為後圖,多遜爭不能得。會陟新從廣陵來,多遜教令上急變言江南事。陟時被病,帝令皇城卒掖入見,即大言:「江南平在旦夕,陛下奈何欲罷兵?願急取之。臣若誤陛下,願夷三族。」帝屏左右,召升殿問狀,遽寢前議,赦陟罪不治。八月,甲辰,復以陟判吏部流內銓。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冬,十月,己亥,曹彬等遣使送鉉及惟簡赴闕。鉉居江南,以名臣自負,其來也,欲以口舌馳說存其國。於是大臣亦先白帝,言鉉博學有才辯,宜有以待之,帝笑曰:「第去,非爾所知也。」既而鉉入朝,仰而大言曰:「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帝徐召升殿,使畢其說。鉉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其說累數百言。帝曰:「爾謂父子為兩家,可乎?」鉉不能對。惟簡尋以奏目進,帝覽之,謂曰:「爾主所言,我亦不曉也。」帝雖不為緩兵,然所以待鉉等,皆如未舉兵時。壬寅,鉉等辭歸江南。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十一月,徐鉉及周惟簡還江南,未幾,國主復遣入奏,辛未,對於便殿。鉉言:「李煜以被病未任朝謁,非敢拒詔也,乞緩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甚切至。帝與反覆數四,鉉聲氣愈厲,帝怒,因按劍謂鉉曰:「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鉉惶恐而退,帝復詰責惟簡,惟簡甚懼,乃言:「臣本居山野,非有仕進意,李煜強遣臣來耳。臣素聞終南山多靈藥,它日願得棲隱。」帝憐而許之,仍各厚賜遣還。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庚辰,王明言敗江南兵於湖口。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癸亥,吳越兵拔利城寨。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辛未,吳越王俶敗江南兵於常州北境。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癸丑,吳越兵圍常州,刺史禹萬成拒守,大將金成禮劫萬成,以其城降。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癸亥,丁德裕言敗江南軍於潤州城下。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初,江南聞有宋師,國主以京口要害,擢素所親任侍衛都虞候劉澄為潤州留後,臨行,謂曰:「卿未合離孤,孤亦難與卿別,但此行非卿不可。」澄泣涕辭歸,盡輦金玉以往,謂人曰:「此皆前後所賜,今當散此以圖勳業。」國主聞之喜。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及吳越兵初至,營壘未成,左右請出兵掩之,澄不肯。國主尋命凌波都虞候盧絳引所部舟師八千來援,時澄已通降款,徐謂絳曰:「間者言都城受圍日久,若都城不守,守此何為!」絳亦知城終陷,遂潰圍而出。戊寅,澄帥將吏開門請降,潤州平。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先是曹彬等列三寨攻城,潘美居其北,以圖上。帝視之,指北寨謂使者曰:「此宜深溝自固,江南人必以夜來寇。亟語曹彬等,並力速成之,不然,將為所乘矣。」賜使者食,且召樞密使楚昭輔草詔,令徙置戰棹,使者食已即行。彬等承命,自督丁夫掘塹,塹成。丙戌,江南果夜出兵五千襲北寨,人持一炬,鼓譟而進。彬等縱其至,乃徐擊之,皆殲焉,又獲其將帥佩符印者凡十數人。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金陵被圍,自春徂冬,居民樵採路絕。曹彬終欲降之,累遣人告國主曰:「城必破矣,宜早為之所。」國主約先令其子清源郡公仲寓入朝,既而久不出。彬日遣人督之,且曰:「郎君不須遠適,若到寨,即四面罷攻矣。」國主終惑左右之言,但報云:「仲寓趣裝未辦。」彬又遣告曰:「稍遲,即無及矣!」國主不聽。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先是帝數遣使者諭彬以勿傷城中人,若猶困鬥,李煜一門,切無加害。於是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余疾非藥石所愈,願諸公共為信誓,破城日不妄殺一人,則彬之疾愈矣。」諸將許諾,乃相與焚香為誓。翌日,彬即稱愈。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乙未,金陵城破,將軍咼彥、馬誠信及弟承俊帥壯士巷戰死。勤政殿學士豫章鍾蒨,朝服坐於家,亂兵至,舉族就死不去。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彬整軍成列,至其宮城,國主乃奉表納降,與其群臣迎拜於門。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八年》:十二月,己亥朔,江南捷書至,凡得州十九,軍三,縣一百有八,戶六十五萬五千六十有五,群臣皆稱賀。帝泣謂左右曰:「宇縣分割,民受其禍,攻城之際,必有橫罹鋒刃者,此實可哀也。」即詔出米十萬石賑城中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