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2月21日) |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2],號損齋[3],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在位三十五年。他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金朝與滅北宋後,俘虜包括徽宗與欽宗兩任皇帝在內的皇族百餘人。身為宋室僅存的希望,趙構南下逃亡,建立南宋,定都臨安,是為宋高宗。高宗建立的南宋政權成功延續宋祚達151年之久,但因此時北方是金朝領土,故南宋的疆域又比北宋更小,且無法實現大一統。宋高宗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高宗於是重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因一心偏安,無心北伐,也此造成江南等地遭金朝侵略淪陷,只想與金人締結和約,終於紹興十一年(1141年)與金朝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對金稱臣。從此南宋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格局。
宋高宗 | |||||||||||||||||||||
---|---|---|---|---|---|---|---|---|---|---|---|---|---|---|---|---|---|---|---|---|---|
宋朝皇帝 | |||||||||||||||||||||
宋朝第10位(南宋第1位)皇帝 | |||||||||||||||||||||
統治 | 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35年42天) | ||||||||||||||||||||
前任 | 宋欽宗趙桓(北宋) | ||||||||||||||||||||
繼任 | 宋孝宗趙昚 | ||||||||||||||||||||
太上皇 | 宋徽宗趙佶(1126年-1135年)[1] | ||||||||||||||||||||
宋朝(南宋)太上皇 | |||||||||||||||||||||
統治 | 1162年7月24日-1187年11月9日(25年108天) | ||||||||||||||||||||
出生 | 大觀元年五月二十日 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 | 1107年6月12日||||||||||||||||||||
逝世 | 1187年11月9日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 臨安府德壽宮(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 | (80歲)||||||||||||||||||||
安葬 | |||||||||||||||||||||
配偶 | |||||||||||||||||||||
子嗣 | 子: 女:無 | ||||||||||||||||||||
| |||||||||||||||||||||
王朝 | 宋朝(南宋) | ||||||||||||||||||||
父親 | 宋徽宗趙佶 | ||||||||||||||||||||
母親 | 顯仁皇后韋氏 |
生平
早年經歷
大觀元年(1107年)五月乙巳(20日),生於東京大內宮中,為宋徽宗第九子。八月,徽宗賜其名構,官拜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二年(1108年)正月,遷鎮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廣平郡王。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授檢校太保。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拜太保、改遂安慶源軍兩鎮節度使、進封康王。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拜太傅、改靜江奉寧軍兩鎮節度使、桂州牧兼鄭州牧。三月,改集慶建雄軍兩鎮節度使、亳州牧兼平陽府牧。十一月,特授安國安武軍兩鎮節度使、信德府牧兼冀州牧。
出使金營與招兵勤王
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圍困汴京,並要求宋以親王、宰相各一人為人質,才肯與宋和談,宋欽宗派趙構以親王身份在金營中為人質,後因金人懷疑其宗室身份,要求更換,故得以回宋。正當趙構獲釋返汴京途中,金兵再次南侵,最初宋欽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馬勤王,後來金人發現趙構原來是真正親王,忿怒不已,要求宋朝安排趙構為使,才肯再議和,欽宗於是改派他出使金營求和。趙構前往金營時途經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將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此時金兵已跟蹤到康王所在,知相州汪伯彥請康王入相州。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欽宗命康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開封府,造成「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十二月初一壬戌日(1127年1月15日)康王趙構在河北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幕府。趙構自己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有兵萬人,分為五軍南下。渡河,次大名府。宗澤請直取汴梁。康王從耿南仲及伯彥意見,欲移軍東平。十二月乙亥,康王到魏博,庚寅至東平府。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庚辰,康王入濟州。時兵已八萬。黃潛善時歸之。四月庚辰,康王發濟州,趣應天(今河南商丘),劉光世以所部來會。癸未至南京。
此間有過一段插曲:趙構在磁州時,曾由宗澤陪同拜謁了城北崔府君廟,當地稱之為「應王祠」。該廟位於通往邢、洺州的驛道側旁,當時此處「民如山擁」,眾多百姓因為擔心康王取道繼續北行,而聚集在廟宇周圍,號呼勸諫。進入祠廟後,康王抽籤詩,卜得「吉」之籤,廟吏抬應王神輿、擁廟中神馬,請康王乘歸館舍。紛亂中,力主使金的王雲被殺,趙構則留了下來,並於次日返回相州。此事件後卻成為南宋官私記載中極力渲染的「崔府君顯聖」、「泥馬渡康王」故事的緣起;此亦為趙構將來引作為應天登基即位正統性之證明。)
靖康二年三、四月間,徽、欽二帝被金軍虜掠北去,趙構的妻妾女兒也被俘,但懷孕的潘氏得以倖免,後來生子趙旉。
登基稱帝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為帝,改元「建炎」。建炎改元後,宋高宗遙尊被擄到金國的其母親韋氏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韋安道為郡王,親屬三十人均任官職。並且從此不斷派遣使者到金國求和要迎韋氏回南宋。[4]
建炎元年十月丁巳初一日,宋高宗離南京南下揚州。癸未到達揚州;金人聽聞後,決計大舉南伐。建炎三年一月韓世忠在沭陽潰軍,金軍快速南下。至金數百騎兵到揚州西北之天長。壬子,金人破天長軍。高宗得內侍探報,即穿盔甲乘馬出門,出走揚州,而百官宰相不知。高宗渡江至京口。再次鎮江;至甲寅再次長州;乙卯次無錫;丙辰次平江府;壬戌至杭州。而次月金兵並未過江。
建炎三年三月,因禁軍將領對人事安排等不滿,發生苗劉兵變,宋高宗被迫禪讓皇位於皇子趙旉。四月,高宗在勤王大軍的進發下,復辟。復辟後舉行仁宗法度,錄用元祐黨人,多所改易政策。四月,丁卯,趙構發杭州前往江寧(建康),以謀恢復。
宋高宗被金兵追殺多年,並曾在海上飄泊,至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於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炎南渡完成。
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生父宋徽宗的死訊傳到南宋。『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處,屈己請和,正為此耳。」[4](高宗號哭,對大臣說:「我母親宣和皇后年歲已經大了,我思念她到了坐不安的地步,我委屈自己向金國求和,正是為了這事。」)翰林學士朱震引用唐德宗李適的事[5],請高宗遙尊韋氏為皇太后,宋高宗聽從。
宋金議和
紹興八年(1138年),在宋使王倫的成功外交下,金朝撤銷偽齊,把包含東京開封等三京(東京、西京、南京)之地的河南、陝西歸還給南宋,但高宗生母韋太后尚未歸還。
紹興十年(1140年),金朝撕毀協約,重新攻佔陝西、河南之地。金軍主帥完顏宗弼(兀朮)先在開封正南的順昌敗於劉錡所部的「八字軍」,再於開封西南的郾城和穎昌,在女真精銳部隊所拿手的騎兵對陣中兩次敗於岳飛的岳家軍,只在開封東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帶戰勝了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軍前,金軍已被壓縮到開封東部和北部。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對南宋示好,將死去的宋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在押的宋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郡王升為一品,原來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公爵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6]。同時,在宋軍中最強大的岳家軍根本未參戰的情況下,完顏宗弼的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又在淮西柘皋先敗於張俊部下楊沂中和劉錡的聯軍,後來雖然因為張俊搶功調走劉錡,完顏宗弼在濠州勝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但由於韓世忠軍和岳家軍趕到,完顏宗弼不得不退軍北上。
四月下旬,宋高宗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張俊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議和。
十一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議和條件。此時高宗生母韋氏託人將一封信送到趙構手裏。「洪皓在燕,求得(韋)後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韋)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我擁有天下,但卻不能贍養親人,我父親徽宗已經死了!現在我發誓,我要公開要求金國歸還我母親韋太后,我不以議和為恥。不然的話,我不怕向金國用兵!』),蕭毅等還,帝又語之曰:『(韋)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4](「如果我母親韋太后果然能回南宋,自當謹守我們訂的和議誓約。如果回不來,有和議誓約也是一紙空文。」)當月,《紹興和議》最後的書面內容即達成。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殺害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據《宋史》載這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為《紹興和議》所設的前提以防止岳飛的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7]。
至此,高宗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紹興和議。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正式放棄上次和約所獲得的陝西、河南領土。宋高宗也立刻成功地迎回生母韋氏。《宋史·高宗本紀》記載:紹興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韋)皇太后偕梓宮(徽宗靈柩)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按照當時信息的傳遞方式,岳飛於紹興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殺,南宋使節立刻於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帶著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今杭州)去金國禁錮宋欽宗和韋氏的五國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鎮五國城村)接人,韋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啟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韋氏到達宋都臨安。從正月初一到八月壬午,除了用時在行程腳力上,沒有絲毫拖延。韋氏離開五國城前,曾答應欽宗回南方後努力營救欽宗回去;高宗也提出讓欽宗和母后及徽宗梓宮一同南歸,並讓臨安府修為欽宗修宮殿,但金朝在政局變動後反悔了,於是欽宗南歸作罷。
《紹興和議》約定南宋「不得以無罪去輔弼」,導致秦檜專權弄政長達十五年,高宗一方面對秦檜放任,另一方面,處處對秦檜提防。秦檜將死時,秦檜嗣子秦熺請求繼任宰相,高宗拒絕,並將秦檜一族調為閒職,秦檜死後,高宗始打擊秦檜餘黨,任用曾被秦檜打擊的大臣,但其中仍然不乏與秦檜持相近主張的投降派。
晚年生活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朝皇帝完顏亮撕毀,金兵再次南侵,是為采石之戰,宋軍以少勝多擊退金兵。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1162年7月24日),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禪讓於養子建王趙眘,是為宋孝宗,自尊為「太上皇帝」群臣上尊號為「光堯壽聖太上皇帝」終結了宋太宗一脈自976年起長達186年的統治,回歸宋太祖一脈,直至南宋滅亡[8]。
宋高宗本有一子趙旉,但因苗劉兵變受到驚嚇而病逝,得年僅兩歲,之後未能再生下任何子女,故須在宋室子姪中選出皇位繼任人。身為宋太宗後裔的宋高宗,之所以立宋太祖的後裔趙眘為繼承人,一來宋太宗的近支後裔大多在靖康之難被金人虜去,如欽宗父子都可能被金人擁立挑戰高宗皇統,而南渡的太宗遠支後裔仍然很多(齊安郡王趙士㒟曾以「闔門百口」保岳飛沒有二心),高宗幻想自己將來還能生子,也基於宋英宗追尊生父之爭濮議的教訓,不願選擇本生家族勢力太大的儲君;另外根據《宋史》的記載,傳說是因為宋太祖顯靈託夢給高宗。[9]。當時的宋朝人甚至覺得金太宗是宋太祖轉世,前來奪回皇位,報復被宋太宗燭影斧聲謀刺的篡位[10]
雖然是禪讓,主要決定權還是在高宗,尤其在議和問題上。宋孝宗趙眘登基後馬上為岳飛平反和肅清秦檜餘黨,身為太上皇的高宗並未阻撓,而且退位後的高宗,與君臨天下的孝宗關係相當好,父慈子孝。但宋高宗也有干政,如反對孝宗北伐。一次孝宗去問安,高宗問最近大臣有何議論,孝宗說在議論鄭藻娶寡嫂,高宗發怒了,說這些大臣不看媒人面子,並說自己就是媒人,孝宗無言以對,並將議論鄭藻的官員貶職。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去世,享壽八十歲(虛齡八十一),孝宗悲痛不已,持續守喪三年後,也自行退位。
對岳飛冤獄
高宗之母韋太后南歸之後,曾因岳飛沒有前來朝見而詢問高宗皇帝及群臣,直至聽聞岳飛父子以及部將張憲遇害之後怒罵高宗,此時的宋高宗對自己參與製造的岳飛冤獄之事深感後悔,但礙於帝王的威嚴沒有立即著手進行平反,直至多年之後政局趨於穩定才相繼赦免了岳飛和張憲家眷,首先對岳飛長子岳雲進行平反,不久後宋高宗禪位做了太上皇,並在其授意之下,登基不久的宋孝宗正式為岳飛以及張憲平反並同時查處秦檜奸黨。
特長
宋高宗同其父宋徽宗一樣,頗有藝術天份,是傑出的書法家;自言「……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仿,未始一日舍筆墨」,初學黃庭堅,後改學米芾,至終以追摹魏晉法度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流傳有《賜岳飛手敕》及《真草嵇康養生論書卷》。元朝書法家趙孟頫早年即以宋高宗書法為榜樣。
評價
正面評價
《續資治通鑒》中:「康王入,毅然請行,曰:「敵必欲親王出質,臣為宗社大計,豈應辭避!」欽宗立,改元靖康,人拆其字,謂「十二月立康王」也。資性郎悟,好學強記,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其他含有關於宋高宗節儉、不迷信祥瑞、不好女色、潛心治國、文才武德具備等描述。[11]
負面評價
宋高宗為保住皇位,在位初期不惜創造傳說,使天下人相信其正當正統地位,以掩飾自己「銜命出和,已作潛身之計;提師入衛,反為護己之資。忍視父兄甘為俘虜[12]」。因金兵追擊而貪生怕死地逃命,故被後世戲稱為「逃跑皇帝」。及後他定都臨安後,為求偏安,保持半壁江山的統治,不惜把岳飛等主戰派大臣殺害,以與金朝達成和議,成為後世評價的重要污點。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脫脫等的評價是:「昔夏后氏傳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復立而祀夏;周傳九世而厲王死於彘,宣王復立而繼周;漢傳十有一世而新莽竊位,光武復立而興漢;晉傳四世有懷、愍之禍,元帝正位於建鄴;唐傳六世有安、史之難,肅宗即位於靈武;宋傳九世而徽、欽陷於金,高宗纘圖於南京:六君者,史皆稱為中興,而有異同焉。夏經羿、浞,周曆共和,漢間新室、更始,晉、唐、宋則歲月相續者也。蕭王、琅琊皆出疏屬,少康、宣王、肅宗、高宗則父子相承者也。至於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餘責焉。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況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又有甚於數君者乎?君子於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然當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師,內相李綱,外任宗澤,天下之事宜無不可為者。顧乃播遷窮僻,重以苗、劉群盜之亂,權宜立國,確虖艱哉。其始惑於汪、黃,其終制於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於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於來世之誚,悲夫!」[13]
- 明末清初儒者王夫之在《宋論》一書中如此評價高宗:「高宗之畏女真也,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直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乃考其言動,察其志趣,固非周赧、晉惠之比也。何以如是其餒也?李綱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澤之忠,非不知任也;韓世忠、岳飛之功,非不知賞也;吳敏、李梲、耿南仲、李邦彥主和以誤欽宗之罪,非不知貶也。而忘親釋怨,包羞喪節,乃至陳東、歐陽澈拂眾怒而駢誅於市,視李綱如仇仇,以釋女直之恨。是豈汪、黃二豎子之能取必於高宗哉?且高宗亦終見其奸而斥之矣。抑主張屈辱者,非但汪、黃也。張浚、趙鼎力主戰者,而首施兩端,前卻無定,抑不敢昌言和議之非。則自李綱、宗澤而外,能不以避寇求和為必不可者,一二冗散敢言之士而止。以時勢度之,於斯時也,誠有旦夕不保之勢,遲回葸畏,固有不足深責者焉。苟非漢光武之識量,足以屢敗而不撓,則外競者中必枵,況其不足以競者乎?高宗為質於虜廷,熏灼於剽悍凶疾之氣,俯身自顧,固非其敵。已而追帝者,濱海而至明州,追隆祐太后者,薄嶺而至皂口,去之不速,則相胥為俘而已。君不自保,臣不能保其君,震懾無聊,中人之恆也。亢言者惡足以振之哉? 」
- 清高宗乾隆帝曾作詩《題宋中興聖政草》,對宋高宗鄙薄至極,並直言那些所謂「正面評價」乃是「曲譽」,是難逃後人之「繩」的:
後乾隆帝為自己這首詩做注,更曰其「顧靦然詡為中興,不亦深可鄙哉」。[14]
軼事
建炎二年(1128年)冬,宋高宗為躲避金軍的追擊,自建康府南渡,逃到浙東一帶。剛渡過錢塘江,來到蕭山,就有人在路旁依次叩拜迎駕,並告知隊伍的前鋒說:「宗室趙不衰以下起居。」宋高宗聽聞後,甚是高興,對身旁的侍從說:「符兆如是,吾無慮焉。」隨後下詔升趙不衰官三等。並認為此行雖然乘船渡海往返,然而國家從現在起就安定了。趙不衰即是後來的龍圖閣直學士趙善俊之父。此事與宋太宗征討河東時,宋軍大捷的祥瑞之兆是一樣的。當時,宋太宗所挑選駕船的船工裡,有兩位船工分別名叫趙立跟畢勝,正好應驗了此戰趙家存活,宋朝必勝[16]。
家庭
先祖
先祖 | ||||||||||||||||||||||||||||||||||||||||||||||||||||||||||||||||||||||||||||||||||||||||||||||||||||||||||||||||||||||||||||||||||||||||||||||||||||||||||||||||||||||||||||||||||||||||||||||||||||||||||||||||||||||||||||||||||||||||||||||||||||||||||||||||||||||||||||||||||||||||||||||||||||||||||||||||||||||||||||||||||||||||||||||||
---|---|---|---|---|---|---|---|---|---|---|---|---|---|---|---|---|---|---|---|---|---|---|---|---|---|---|---|---|---|---|---|---|---|---|---|---|---|---|---|---|---|---|---|---|---|---|---|---|---|---|---|---|---|---|---|---|---|---|---|---|---|---|---|---|---|---|---|---|---|---|---|---|---|---|---|---|---|---|---|---|---|---|---|---|---|---|---|---|---|---|---|---|---|---|---|---|---|---|---|---|---|---|---|---|---|---|---|---|---|---|---|---|---|---|---|---|---|---|---|---|---|---|---|---|---|---|---|---|---|---|---|---|---|---|---|---|---|---|---|---|---|---|---|---|---|---|---|---|---|---|---|---|---|---|---|---|---|---|---|---|---|---|---|---|---|---|---|---|---|---|---|---|---|---|---|---|---|---|---|---|---|---|---|---|---|---|---|---|---|---|---|---|---|---|---|---|---|---|---|---|---|---|---|---|---|---|---|---|---|---|---|---|---|---|---|---|---|---|---|---|---|---|---|---|---|---|---|---|---|---|---|---|---|---|---|---|---|---|---|---|---|---|---|---|---|---|---|---|---|---|---|---|---|---|---|---|---|---|---|---|---|---|---|---|---|---|---|---|---|---|---|---|---|---|---|---|---|---|---|---|---|---|---|---|---|---|---|---|---|---|---|---|---|---|---|---|---|---|---|---|---|---|---|---|---|---|---|---|---|---|---|---|---|---|---|---|---|---|---|---|---|---|---|---|---|---|---|---|---|---|---|---|---|---|---|---|
|
- 父
- 兄
後宮子女
- 妻妾
- 憲節皇后邢秉懿,康王妃,封嘉國夫人,靖康之難時北遷。據《靖康稗史》稱金太宗封為「建炎宋國夫人」。[17]高宗遙冊為皇后,紹興九年崩,後韋太后歸國,方知皇后早崩,時中宮已虛位達十六年。
- 憲聖慈烈皇后吳氏,自和義郡夫人、才人、婉儀、進貴妃。紹興十三年,立為皇后。高宗內禪,手詔後稱太上皇后,遷居德壽宮。孝宗即位,上尊號壽聖太上皇后,光宗即位更號壽聖皇太后。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號,慶元三年崩,年八十三。
- 潘賢妃,侍奉高宗於康王府,生元懿太子趙旉,紹興十八年薨。
- 張賢妃,初為才人,後晉婕妤、婉儀。死後追為賢妃。孝宗養母。
- 劉賢妃,入宮為紅霞帔,遷才人,累遷婕妤、婉容,紹興二十四年進賢妃。
- 劉婉儀,初入宮,封宜春郡夫人。尋進才人,與劉賢妃俱被寵,進婉儀。
- 張貴妃,開封祥符人。初入宮,封永嘉郡夫人。乾道六年,進婉容。淳熙七年,封太上皇淑妃。十六年,進貴妃。紹熙元年薨。
- 馮美人
- 韓才人,和美人馮氏,才人吳氏、李氏、王氏都被高宗寵幸,後都被廢。
- 吳才人,吳皇后族人
- 李才人,相貌明艷,淳熙末年,被太上皇寵愛。高宗駕崩,憲聖皇后見到二才人就生氣,宋孝宗即追回告命,許其自便。這並非常制。
- 王才人,相貌明艷,淳熙末年,被太上皇寵愛。高宗駕崩,憲聖皇后見到二才人就生氣,宋孝宗即追回告命,許其自便。這並非常制。
- 子
另有一些地方史料記載,有三名被視為宋高宗女兒的女性流落民間,長大成人後以民女身份嫁人,後來才恢復皇族身份;不過這些可能是牽強附會,因宋宗室女雖然無特殊封號,也會被民間敬稱為郡主。這些「民間郡主」們包括:
- 趙玉女(1159年一1242年)[19]:《新安縣誌》載,高宗其中一女於建炎三年被江西縣令鄧元亮於起兵勤王時於道上收養,長大後嫁給鄧元亮之子鄧自明。至宋光宗即位,趙氏帶長子面見光宗,光宗稱趙氏為皇姑,封為郡主,並把鄧自明追贈為「稅院郡馬」,並賜地於東莞。後人散居到香港龍躍頭、錦田、廈村、大埔頭及東莞等地[20][21]。
- 五十郡主:宋高宗可能還有一女,嫁予南海人程原甫。程原甫,程顥曾孫、程昂之子,因其妻五十郡主之故被封為「季院郡馬」,和前述「稅院郡馬」封號相似。當地人稱五十郡主的父親是當朝皇帝,且南海確有趙氏五十郡主之墓,而她出嫁時其父皇已駕崩。趙氏郡主又被稱作公主,郡主兒子思妙等三子皆稱「宋國甥」;因此五十郡主可能是宋高宗女兒,待考。
- 葉荂妻趙氏:宋高宗時尚有一位名叫葉荂的駙馬,葉荂是南海葉顒之子,居住在廣東。然而這位宗室女是宋高宗的親女兒,還是破例被封為公主,待考。
任用官員
宰相
名將
女官
影視形象
- 1986年《盜日英雄傳》,新加坡製作30集電視劇(黃世南飾)
- 1988年《八千里路雲和月》,台灣中華電視公司製作40集電視劇(范鴻軒飾)
- 1989年《決戰皇城》,香港無綫電視製作20集電視劇(李國麟飾)
- 1989年《泥馬渡康王》,台灣台視電視歌仔戲(楊麗花飾)
- 1992年《滿江紅》,浙江電視台製作6集電視劇(胡慶士飾)
- 1994年《岳飛傳》,香港亞洲電視製作20集電視劇(黃允材飾)
- 1995年《尋龍劍俠賴布衣》,香港無綫電視製作20集電視劇(李龍基飾)
- 2000年《梁紅玉》,北京廣行文化傳播公司製作19集電視劇(魏建雲飾)
- 2004年《清明上河圖》,中國影視音像交流協會影視藝術中心製作29集電視劇(范鴻軒飾)
- 2006年《濟公新傳》,江蘇電視台製作30集電視劇(王千友飾)
- 2009年《一代神相賴布衣》,台視製作32集電視劇(劉江飾)
- 2012年《牡丹亭》,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中心製作36集電視劇(張鐵林飾)
- 2013年《精忠岳飛》,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製作69集電視劇(丁子峻飾)
- 2015年《驚天岳雷》,山東影視有限公司製作48集電視劇(馬浚偉飾)
- 2020年《辛棄疾1162》,電影(顏世魁飾)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文獻
- ^ 徽宗被高宗遙尊為太上皇直到去世為止。
- ^ 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1):「王名構,字德基,道君皇帝第九子。」
- ^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1):「古來帝王,不聞別號。惟宋高宗署其室曰損齋,想即別號矣。」
- ^ 4.0 4.1 4.2 《宋史·后妃列傳·韋賢妃傳》。
- ^ 唐德宗李適的生母沈氏原住於洛邑宮中,「安史之亂」中下落不明,唐德宗繼位後,遙尊沈氏為皇太后,並派人四處尋訪。
- ^ 據《氏族典·趙姓部紀事》所言:「天水趙之望也。」天水為古郡名,即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
- ^ 《宋史·岳飛傳》:「兀朮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
- ^ 《宋史·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 乙亥,內降御劄:「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后稱太上皇后。」丙子,遣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諭之,帝又推遜不受,即趨側殿門,欲還東宮,高宗勉諭再三,乃止。於是高宗出御紫宸殿,輔臣奏事畢,高宗還宮。百官移班殿門外,拜詔畢,復入班殿庭。頃之,內侍掖帝至御榻前,側立不坐,內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宰相率百僚稱賀,帝遽興。輔臣升殿固請,帝愀然曰:「君父之命,出於獨斷。然此大位,懼不克當。」班退,太上皇帝即駕之德壽宮,帝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門,冒雨掖輦以行,及宮門弗止。上皇麾謝再三,且令左右扶掖以還,顧曰:「吾付託得人,吾無憾矣。」左右皆呼萬歲。是日,詔有司議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以聞,在內諸司日輪官吏應奉德壽宮,增置,朝德壽宮提點、幹辦等官,德壽宮宿衛依皇城及宮門法。戊寅,大赦。詔宰相率百官月兩朝德壽宮。己卯,以即位告於天地、宗廟、社稷。庚辰,詔五日一朝德壽宮。以左武大夫龍大淵爲樞密副都承旨,武翼郎曾覿帶禦器械。癸未,始御後殿。甲申,詔中外士庶陳時政闕失。丙戌,詔進宰執官二等。丁亥,詔以太上皇不許五日一朝,自今月四朝。復除名勒停人胡銓官、知饒州。己丑,詔有司月奉德壽宮緡錢十萬。辛卯,詔罷四川市馬。壬辰,詔百官日一人入對。癸巳,蝗。甲午,上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太上皇帝,太上皇后曰壽聖太上皇后。乙未晦,金人屠原州。
- ^ 《宋史·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後,而昭慈聖獻皇后亦自江西還行在,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會右僕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於是詔選太祖之後。同知樞密院事李回曰:「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可以昭格天命。」參知政事張守曰:「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高宗曰:「此事不難行,朕於'伯'字行中選擇,庶幾昭穆順序。」而上虞丞婁寅亮亦上書言:「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望陛下於'伯'字行內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高宗讀之,大感嘆。紹興二年五月,選帝育于禁中。
- ^ 《呻吟語》:吳乞買當金太祖朝嘗使汴京,其貌絕類我太祖皇帝塑像。
- ^ 是日,定議航海避敵。執政請每舟載六十衛士,人不得過兩口,衛士皆曰:「我有父母,有妻子,不知兩者如何去留?」……衛士張寶等百餘人遮道,問以欲乘海舟何往,因出語不遜……帝密諭宰執曰:「此輩欲沮大事,朕今夕伏中軍甲士五百人於後苑,卿等翼日率中軍入朝,捕為首者誅之。」……帝自便殿禦介冑,引伏兵出,彎弓手發二矢,中二人,墜於屋下。其眾駭懼,悉就擒。
內侍有言:「講讀官某人,敷陳甚善,臣今擬獎諭詔書以進。」帝曰:「此當出自朕意。若降詔書,自有學士,爾等小臣,豈宜如此!是後不許妄言!」
帝諭輔臣曰:「朕每退朝,押班以下奏事,亦正衣冠,再坐而聽,未嘗與之款昵。又性不喜與婦人久處,多坐殿旁小閤,筆硯外不設長物,靜思軍國大事,或閱疏章。宮人有來奏事者,亦出閤子處分畢而後入,每日如是。
帝諭大臣曰:「朕省閱天下事,日有常度,每退朝,閱群臣及四方章奏,稍暇即讀書史,至申時而常程皆畢,乃習射,晚則複覽投匭封事,日日如是也。」
帝曰:「朕嘗夜觀天象,見熒惑星次稍差,食素已二十餘日,須俟複行軌道,當複常膳。」
劉光世以枯秸生穗為瑞,奏之。帝曰:「歲豐,人不乏食,朝得賢輔佐,軍中有十萬鐵騎,乃可為瑞,此外不足信。朕在籓邸時,梁間有芝草,府官皆欲上聞,朕手自碎之,不欲生此奇怪事。」輔臣嘆服。
呂頤浩言:「近至天竺祈晴,今雨少霽,可以上寬聖慮。」帝曰:「朕宮中亦自育蠶,此不惟可候歲事,亦欲知女工艱難,事事質驗。
帝曰:「昨韓世忠進一馬,高五尺一寸,雲非人臣所敢乘。朕答以九重之中,未嘗出入,何所用之,卿可自留為戰備。」
帝曰:「藝祖以聖武定天下,而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閔。朕若不取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
大理國請入貢且賣馬,帝諭大臣曰:「令賣馬可也。進奉可勿許,安可利其虛名而勞民乎!」朱勝非曰:「異時廣西奏大理入貢,事可為鑒。」帝曰:「遐方異域,何由得實!彼雲進奉,實利賈販。第令帥臣、邊將償其馬直,當價則馬當繼至,庶可增諸將騎兵,不為無益也。」 - ^ 金太宗曰:s:大金弔伐錄/卷04#冊大齊皇帝文
- ^ 《宋史·高宗本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乾隆帝酷愛詩言志,後乾隆五十五年得玄孫載錫,為慶賀五代同堂,特地御製詩一首:「八旬開袤春秋永,五代同堂今古稀。古稀六帝三登八,所鄙宋梁所慕元。惟至元稱一代傑,遜乾隆看五世孫。」,意即自古以來年過古稀(70歲)的皇帝只有6個(包括漢武帝、唐玄宗、明太祖),其中只有三個活過了80歲(即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但這之中我只敬仰元世祖忽必烈,而鄙夷梁武帝和宋高宗。雖然元世祖也是一代豪傑,但也比不上我五代同堂的乾隆皇。
- ^ 沈冬梅. 專制主義的魔力 ──評王曾瑜《荒淫無道宋高宗》. 中國萬年網. [2018-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26).
- ^ 南宋·王明清,《揮麈錄餘話》(卷1):「高宗建炎二年冬,自建康避狄,幸浙東。初度錢塘,至蕭山,有列拜於道側者,揭其前云:「宗室趙不衰以下起居。」上大喜,顧左右曰:「符兆如是,吾無慮焉。」詔不衰進秩三等。是行雖涉海往返,然天下自此大定矣。不衰即善俊之父。此與太宗征河東「宋捷」之祥一也。是時,選御舟槔工,又有趙立、畢勝之讖。」
- ^ 《宋俘記》
- ^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維基文庫 (中文).
明年,改元紹興……(二年)夏,令懬始奉詔選上及宗子伯浩入禁中,伯浩豐而澤,上清而癯,高宗初愛伯浩,忽曰:「更仔細觀之。」乃令二人並立,有貓過,伯浩以足蹴之,上拱立如故,高宗曰:「此兒輕易乃爾,安能任重邪?」乃賜伯浩白銀三百兩,罷之,而育上於張媫妤所,時年六歲矣。……四年五月,令懬復得秉義郎子彥之子伯玖入宮中,年五歲,高宗以其聰慧可愛,命吳才人母之。
- ^ 《鄧氏祖妣: 宋皇姑趙姬墓重修紀念特刊》
- ^ 吉慶圍[永久失效連結]
- ^ 鄧族遷岑的真實年代. [2008-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9).
宋高宗 出生於:1107年逝世於:1187年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宋欽宗 趙桓 (兄) |
宋朝皇帝 1127年3月20日-1129年4月1日 |
繼任: 元懿太子 趙旉 (子) 苗劉兵變 |
新頭銜 靖康之變,宋室南遷
|
南宋皇帝 1127年3月20日-1129年4月1日 | |
前任: 元懿太子 趙旉 (子) 苗劉兵變結束 |
宋朝皇帝 1129年4月20日-1162年7月24日 |
繼任: 宋孝宗 趙昚 (嗣子、族子) |
南宋皇帝 1129年4月20日-1162年7月24日 | ||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宋徽宗
|
宋朝太上皇 1162年7月24日-1187年11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