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反對運動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12月16日) |
對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反對運動(英語:Opposition to United States involvement in the Vietnam War),或稱反越戰運動(英語:anti-Vietnam War movement),始於1965年反對美國不斷升級越南戰爭而發動的一系列示威活動,並在隨後的幾年中發展成一場影響廣泛的社會運動。
對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反對運動 | |
---|---|
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 越南戰爭以及冷戰的一部分 | |
日期 | 1965–1973年 |
起因 | 美國介入越南戰爭 |
目標 |
|
結果 |
|
美國和平運動中的許多參與者是兒童、母親和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青年。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奇卡諾運動及美國工會會員也開始反對越南戰爭,反戰者越來越多。其他還有諸如教育工作者、神職人員、學者、記者、律師、醫生(如班傑明·斯波克)和退伍軍人後來也加入了到反越戰運動中來。
反越戰運動支持者主要通過和平、非暴力的手段表達訴求。有時警察會用暴力手段來驅趕和平示威者。根據蓋洛普的民意調查,截至1967年,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認為美國不應升級越南戰爭或直接介入越南戰爭,數十年後,曾在越南戰爭時期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麥克納馬拉也認為美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是一個錯誤[1]。
背景
反對運動的起因
1965年後,美國徵兵制度主要針對少數族裔和中下層白人,這招致了許多不滿。雖然人數少,良心拒服兵役者也在對徵兵制度的不滿中發揮了相當積極的作用。認為徵兵制度不公平的不滿情緒最終招致了美國學生和藍領工人對徵兵制度本身的反對。
反戰運動誕生於美國言論自由運動和民權運動之後,學生運動空前活躍的1960年代。徵兵制度的主要對象便是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也因此他們的反戰情緒最為強烈,但隨著徵兵對象的擴大,反戰運動的參與者也越來越多,遍布美國的各行各業。當時的電視和媒體也對越南戰爭的情況進行了廣泛的報道使得人們能夠獲得未經審查的信息。
除了反對徵兵制度外,反戰抗議者還認為美國介入越南戰爭不具備道德合理性。1954年5月,奠邊府戰役法國戰敗後,美國教友會出錢在《紐約時報》的一期上購買了一版,擔憂美國會在法國戰敗後介入印度支那地區,最終再度進入一場戰爭之中[2]。美國的大學生也非常注重戰爭中的道德問題,他們比一般民眾更可能指責美國在越南有帝國主義擴張目標,並更可能指責戰爭「不道德」[3]。平民的死亡在戰爭前期一度被西方媒體淡化或省略,這導致後來一旦平民出現傷亡,不滿情緒就隨之湧起。比如,阮玉鸞將軍在新春攻勢時射殺一名帶著手銬的、據稱是共產恐怖分子的照片引起了美國公眾的強烈不滿[4]。
反戰運動中的另一個焦點在於美國介入越南是否具有合理性,由於多米諾骨牌理論和共產主義威脅論,美國介入戰爭的行為常被看作合理但不具法律正當性。一些美國人認為共產主義威脅論是美國實行帝國主義行動的替罪羊,還有人認為美國介入越南戰爭侵犯了該國人民的自決權,認為越南戰爭本質是一場內戰,美國無權干涉[4]。
參考文獻
- ^ Robert S. McNamara, Architect of a Futile War, Dies at 93. The New York Times. 2009-07-07 [2022-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3).
- ^ Colin W. Bell. Where Service Begins. Wider Quaker Fellowship, 152-A North 15th Street, Philadelphia 19102. 1973: 12 and 14.
- ^ Schuman, Howard. 2000. 'Two Sources of Antiwar Sentiment in America,' in Hixson, Walter L. (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Vietnam War: Significant Scholarly Articles.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pp. 127–150
- ^ 4.0 4.1 Guttmann, Allen. 1969. Protest against the War in Vietnam.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382. pp. 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