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戰車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巡航戰車(英語:cruiser tank;日語:巡航戦車),又稱為騎兵戰車(英語:cavalry tank;日語:騎兵戦車),或快速戰車(英語:fast tank;俄語:Быстроходные танки, БТ;日語:快速戦車),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戰車設計概念,相對於步兵戰車,將戰車設計為現代化裝甲矛頭或機械化騎兵。巡航戰車是1930年代的中戰車設計未能滿足皇家裝甲兵需求後,開發的。Giffard Le Quesne Martel發想出「巡航戰車」,以大量輕戰車包圍對手,而非昂貴且無法滿足需求的中戰車。 「輕型」巡航戰車,如Mk I,裝備裝甲較薄,速度相應更快;而「重型」巡航戰車,如Mk II,則裝甲較厚,速度較慢。
巡航戰車 | |
---|---|
類型 | 裝甲戰車 |
原產地 | 英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37–1945 |
使用方 | 英國陸軍 |
參與戰爭/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英國巡航戰車系列始於1938年的A9和A10巡航戰車;1940年,隨之在後的A13、A13 Mark II、Mk.V盟約者巡航戰車;1941年開始服役的十字軍戰車 。1944 年,克倫威爾戰車取代十字軍戰車。1944 年末開始服役的Mk X彗星是繼克倫威爾後裝備更精良的戰車。1946年,百夫長戰車成為英國的「通用戰車」,超越了巡航戰車和步兵戰車的角色,成為首批主力戰車(MBT)之一。
背景
對 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實驗性中戰車設計的不滿導致了專門的快速巡航戰車和步兵戰車的發展,其中犧牲了裝甲厚度以換取速度,而步兵戰車則犧牲了速度以換取更重的裝甲。財政限制使得不可能生產適合近距離支援和開發的車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幾種戰車設計背後的想法都是如此。英國裝甲作戰理論源於建造兩種類型的戰車並裝備兩種類型的部隊和編隊的決定。巡洋艦由成立於 1939 年 4 月 4 日的皇家裝甲兵裝甲師中的裝甲團運營,其中一些團來自皇家戰車團(RTR),一些團來自戰爭期間改裝的騎兵團。步兵戰車隸屬陸軍戰車營,有時在行政上編入RTR的陸軍戰車旅。輕戰車Mk VI等小型、快速、輕裝戰車可用作偵察車。
1930 年代, Giffard Le Quesne Martel在擔任陸軍部機械化部助理主任和副主任時提出了巡洋艦概念。馬特爾認為,中戰車對於步兵支援來說過於複雜和昂貴,它們太容易受到反戰車武器的攻擊,並拒絕接受有關它們在移動時可以精確射擊的說法,因此不會從它們的速度中獲得任何好處。馬特爾更喜歡使用大量更小、更簡單的戰車來淹沒對手,而不是一些相對昂貴的中戰車。從長遠來看,通用戰車的開發工作應該繼續下去,但從 1936 年到 1939 年,馬特爾對步兵戰車投入了很多精力;他不希望中戰車的開發被分割,但考慮到戰車開發的限制,他看到了這樣做的邏輯。戰車對於裝甲師的機動作戰和步兵攻擊堅固的防禦陣地時的支援是必需的;似乎不可能找到能夠滿足這兩項任務的車輛。兩種類型的車輛導致兩種理論和程序,步兵戰車思維來自1916年至1918年的戰車作戰經驗,當時英國戰車一直用於步兵支援。裝甲師理論強調巡航戰車的速度和獨立行動,保護側翼,攻擊對方的側翼和後方,進行反擊和追擊行動。
發展
與海軍巡洋艦一樣,巡航戰車速度快且機動性強,可以獨立於行動緩慢的步兵及其重型步兵戰車和火砲進行作戰。根據JFC Fuller 、 Percy Hobart和Basil Liddell Hart的理論,當步兵戰車強行突破對手前線的缺口時,巡洋艦將滲透到後方並攻擊補給和通訊中心的線。巡航戰車的設計用途與騎兵類似,這使得速度成為最重要的因素,為了實現這一點,早期的巡洋艦採用輕裝甲和武裝以減輕重量。
強調速度不平衡英國設計;在有限的發動機功率下,只有犧牲裝甲防護才能實現速度(相比之下,以士兵的速度行駛的步兵戰車可以攜帶更多的裝甲)。 「速度就是裝甲」的理念在皇家戰車軍團中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卻沒有被意識到機動性原則是對德國接受較低速度以獲得高級裝甲和武器政策的不利因素,確保即使是德國中戰車的一發子彈也能輕鬆摧毀一艘巡洋艦。
對於大多數巡航戰車來說,一個更大的問題是主砲口徑較小。第一批巡洋艦裝備有2 磅砲(40 公釐)槍。該砲對早期戰爭戰車具有足夠的裝甲穿透力,但從未配發過高爆彈藥。這使得巡洋艦對付牽引式反戰車砲的能力較差,這在沙漠戰役期間的遠距離交戰中是一個嚴重的缺陷。附加的機槍砲塔(安裝在十字軍上)並不能替代高爆彈。隨著德國戰車裝甲的增加,英國巡洋艦也配備了更強大的 57 mm軍械 QF 6 磅,從十字軍 Mk.mm 開始。 III(在引入下一個巡航戰車之前的臨時舉措)。早期的克倫威爾品牌也配備了 6 磅砲,但該槍仍然沒有令人滿意的 HE 彈。克倫威爾號按計劃配備高速 75 公釐火砲,但該火砲對於砲塔環來說太大,因此決定新的克倫威爾戰車將配備 QF 75 公釐火砲(一種鑽孔 6 磅砲,可以攜帶美國 75 公釐彈藥)。新75 公釐砲提供了更大的高爆能力,但犧牲了一些裝甲穿透力,但它仍然足以對付大多數德國裝甲車。克倫威爾的成功部分在於其高功率重量比,流星採用勞斯萊斯 Merlin 發動機,為克倫威爾提供足夠的動力,使其最高速度約為40 mph(64 km/h)在道路上。 M4 謝爾曼在道路上的最高時速約為30 mph(48 km/h) 。克倫威爾還具有略勝一籌的越野速度和機動性。新發動機使戰車的裝甲和武裝比以前的巡洋艦設計要厚得多。
由於克倫威爾無法安裝 HV 75 mm,開始為強大的 17 磅反戰車砲生產戰車,能夠對抗最強大的德國車輛。 Cruiser Mk VIII Challenger被開發出來,在新砲塔的加長克倫威爾船體上安裝了一門 17 磅砲。儘管挑戰者號很受船員歡迎,但它是一個令人不快的妥協。為了安裝更大的火砲而削減了裝甲保護,這意味著它不太適合近距離交戰,而且它比克倫威爾更頻繁地投擲履帶。由於英國擁有大量美國M4 謝爾曼戰車,臨時將謝爾曼改裝為 17 磅砲(稱為「謝爾曼螢火蟲」),事實證明可以有效地提供更多 17 磅砲戰車。螢火蟲與邱吉爾、謝爾曼和克倫威爾的配比一般為1:4。螢火蟲的產量大大超過了挑戰者,但在克倫威爾裝備的部隊中,挑戰者通常是首選,因為謝爾曼的公路速度較慢,越野機動性較差。
英國努力的巔峰之作是採用了 17 磅砲設計的彗星戰車,即 77 公釐高壓。彗星是克倫威爾戰車的進一步發展,克倫威爾戰車是一種「重型」巡航戰車,旨在消除對挑戰者或螢火蟲等 17 磅裝甲車的需求。與 Cromwell 相比,Comet 的行駛速度降低至32 mph(51 km/h) ,有利於更好的裝甲保護和能夠穿透較重的德國戰車裝甲的武器,同時不犧牲高爆能力。該戰車的使用壽命很短,因為百夫長的設計已經在順利進行,第一輛原型車於 1945 年抵達。儘管強調機動性,但大多數早期的巡洋艦設計都受到機械不可靠性的困擾,特別是在北非戰役中炎熱多沙的沙漠中。這個問題通常是由於倉促的開發和投入使用造成的。 1940 年法國慘敗後,巡航戰車的設計被下令「從圖紙上取消」,特別是考慮到對戰車的迫切需求。也為早期巡航戰車提供動力的自由發動機開始顯示出它的年齡,並在十字軍等戰車中被推向極限。直到 1944 年克倫威爾 (Cromwell) 憑藉其強大而可靠的勞斯萊斯流星(Rolls-Royce Meteor)發動機問世後,這個問題才得到完全解決。
歷史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年度 | 輕戰車 | 巡航戰車 | 總數 |
---|---|---|---|
1938年 第四季度 |
169 | 29 | 198 |
1939年 | 734 | 235 | 969 |
1940年 至六月 |
140 | 418 | 558 |
全部的 | 1,043 | 682 | 1,725 |
1936年,陸軍部決定為騎兵配備輕戰車、巡航戰車、中戰車和步兵或突擊戰車。到1938年,中戰車作為一個研究項目已經停滯不前,取而代之的是重型巡洋艦和步兵戰車,戰爭爆發後,轉向能夠突破德國邊境齊格菲防線(西牆)的重型步兵戰車。 [2]
1934 年,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約翰·卡登爵士按照 1934 年規格(總參謀部編號 A.9)生產了一款「伍爾沃斯」中戰車,用於近距離支援戰車,使用了中型 Mk III設計的元素(該戰車由於出於經濟原因),但重量更輕,並且使用商用發動機更便宜。 [3]它被接受為有限生產的臨時設計,命名為Cruiser Tank Mark I。預計它將被科視懸掛設計所取代。 1937 年至 1938 年間,共生產了 125 輛 A9。 A9 是輕裝甲但能射25 mph(40 km/h)並攜帶一門高效的2磅反戰車砲。
Cruiser Mk II (A10),由卡登設計,是一款步兵戰車,採用相同的設計,並增加了裝甲,可容納30 mm(1.2英寸)的保護。它的裝甲不足以勝任這一角色,但作為一艘「重型巡洋艦」,它於 1938 年 7 月作為另一種臨時設計投入生產。它擁有與 A9 相同的槍,是第一款配備Besa 機槍的槍,到 1940 年 9 月生產了 175 支 Mk II [4] 1940 年法國戰役期間 A9 的使用經驗暴露了其缺點,包括裝甲不足和乘員空間不足,但它於 1941 年在法國、西部沙漠和希臘發揮了重要作用。 Mk I 和 Mk II 巡洋艦的訂單有限,因為這是一種先進、速度更快的巡航戰車,該戰車將採用J. Walter Christie設計的克里斯蒂懸架並擁有更好的裝甲。
1936年,戰車設計先驅吉法德·勒奎納·馬特爾將軍(General Giffard LeQuesne Martel)出任陸軍部機械化部助理主任,他曾發表過裝甲戰爭方面的著作,並首創了增強步兵機動性的輕裝甲「戰車車」概念。那年晚些時候,馬特爾在紅軍秋季演習中觀看了蘇聯戰車,其中包括他們根據克里斯蒂的作品開發的BT 戰車。他敦促採用一種採用懸掛系統的戰車,並遵循科視的做法,使用輕型飛機發動機,如Liberty L-12發動機或Napier Lion發動機。政府通過納菲爾德組織授權購買科視Christie 設計並獲得許可。 [5] [6]
A13 E1 戰車很簡陋,太小,不適合英國使用,但納菲爾德懸架是最有效的,這成為巡洋艦 Mk III (A13) 的基礎。在對納菲爾德製造的兩台原型機(A13E2 和 A13E3)進行測試後,A13 被訂購投入生產,到 1939 年中期生產了 65 架。 [6] Mk III 重31,400英磅(14.2公噸) ,有 4 名船員,一艘 340 馬力發動機,最高時速為30 mph(48 km/h)並裝備有2磅砲(40 mm)槍和機槍。 1937年引入時,陸軍仍然缺乏正式的戰車師。 [7]克里斯蒂懸架的無軌元件被丟棄,因為對於額外的複雜性來說幾乎沒有增加任何價值。 Cruiser Mk IV (A13 Mk II) 的裝甲比 Mk III 更重,並於 1938 年開始生產[8]
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車、巡洋艦、Mk VI(十字軍)在西部沙漠戰役中大量使用。當代的契約者並不可靠,被保留在英國用於訓練。騎士、半人馬和克倫威爾戰車是聖約者和十字軍計劃的繼承者。原定於 1942 年投入生產,但該項目被推遲,作為臨時措施,十字軍戰士被升級為 Mk. III 6磅砲;騎士是十字軍的發展。半人馬座和克倫威爾戰車是另一種設計,分別使用騎士發動機和新型勞斯萊斯流星——這三輛車的外觀相似。騎士的訂單被削減,而半人馬和克倫威爾之間的相似性意味著一些半人馬最終被改名為克倫威爾。騎士戰車用於訓練,而半人馬戰車和克倫威爾戰車則在諾曼第登陸中投入戰鬥。彗星戰車於 1945 年在西北歐開始服役,但克倫威爾和彗星戰車的數量都不足以取代英國陸軍中的美國戰車。
戰爭期間,更強大的發動機和更好的懸架的發展使巡航戰車能夠增加尺寸、裝甲和火力,同時保持速度和機動性。由於「巡洋艦」戰車的裝甲與更重、速度更慢的步兵戰車類似,巡洋艦和步兵戰車設計的融合使得這種區別變得過時。百夫長戰車被設計為重型巡洋艦,結合了巡航戰車的機動性和步兵戰車的裝甲。百夫長超越了巡航戰車的起源,成為第一輛現代英國主力戰車。
其他軍隊中的巡航戰車
193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陸軍將戰車分為三類:輕戰車對應騎兵戰車、輕戰車對應步兵戰車和中戰車。1930年代,加拿大和蘇聯接納「巡航戰車」概念。受克里斯蒂式戰車啟發,蘇聯在其基礎上改良出BT戰車系列,即快速戰車(俄語:Быстроходные танки, БТ)。
參見
參考
註腳
- ^ Postan 1952,第103頁.
- ^ Postan, Hay & Scott 1964,第309–310頁.
- ^ Chamberlain & Ellis 1969,第30頁.
- ^ Chamberlain & Ellis 1969,第31頁.
- ^ Harris 1995,第278頁.
- ^ 6.0 6.1 Chamberlain & Ellis 1969,第32頁.
- ^ Steele 2005,第14頁.
- ^ Chamberlain & Ellis 1969,第33頁.
文獻
- Chamberlain, Peter; Ellis, Chris. British and American Tanks of World War II: The Complet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British, American and Commonwealth Tanks, Gun Motor Carriages and Special Purpose Vehicles, 1939–1945. New York, NY: Arco. 1969. ISBN 978-0-668-01867-8.
- Harris, J. P. Men, Ideas and Tanks: British Military Thought and Armoured Forces, 1903–1939.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978-0-7190-4814-2.
- Postan, M. M. British War Production.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nited Kingdom Civil Series. London: HMSO. 1952. OCLC 459583161.
- Postan, M. M.; et al. Hancock, K. , 編.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Weapons: Studies in Government and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nited Kingdom Civil Series. London: HMSO & Longmans, Green & Co. 1964. ISBN 978-0-11630-089-8.
- Steele, Brett D. Military Re-engineering Between the World Wars. RAND. 2005. ISBN 978-0-8330-3721-3.
延伸閱讀
書籍
- Bingham, James. Crusader-Cruiser Mark VI. AFV Profiles. 1969/1971. Windsor: Profile. OCLC 54349416.
|number=
被忽略 (幫助) - Buckley, John. British Armour in the Normandy Campaign 1944. London: Taylor & Francis. 2006 [2004]. ISBN 978-0-415-40773-1.
- French, David. Raising Churchill's Army: The British Army and the War Against Germany 1919–1945.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00]. ISBN 978-0-19-924630-4.
- Milsom, J.; Sandars, J.; Scarborough, G. Crusader. Classic Armoured Fighting Vehicles: Their History and How to Model Them. Cambridge: Patrick Stephens for Airfix products. 1976. ISBN 978-0-85059-194-1.
|number=
被忽略 (幫助) - Murray, W.; Millett, A. R. Military Innovation in the Interwar Period 17th.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996]. ISBN 978-0-521-63760-2.
- Ness, L. Jane's World War II Tanks and Fighting Vehicles: The Complete Guide (PDF) online. London: HarperCollins. 2002 [8 March 2016]. ISBN 978-0-00-711228-9.
- Place, T. H. Military Training in the British Army, 1940–1944: From Dunkirk to D-Day. Military History and Policy pbk. London: Frank Cass. 2000. ISBN 978-0-7146-8091-0.
|number=
被忽略 (幫助) - Plant, J. Cruiser Tank Warfare. London: New Generation. 2014. ISBN 978-1-910394-17-5.
- Tucker, Spencer. Tank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Weapons and Warfare.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Information Services. 2004. ISBN 978-1-57607-995-9.
論文
- Armstrong, G. P. The Controversy over Tanks in the British Army 1919 to 1933 (PhD論文). 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2023-10-09]. OCLC 731234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7).
- Coombs, B. British Tank Production, 1934–1945 (PhD論文). University of Kent. [2023-10-09]. OCLC 872698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4).
- Forrester, C. J. Montgomery and his Legions: A Study of Operational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Command in 21st Army Group, North-West Europe, 1944–45 (PhD論文). University of Leeds. [2023-10-09]. OCLC 7677338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9).
- Salmon, R. E. The Management of Change: Mechanizing the British Regular and Household Cavalry Regiments 1918–1942 (PhD論文). 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 [2023-10-09]. OCLC 87939077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