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府

泰國一级行政区

巴蜀府[2](泰語:จังหวัดประจวบคีรีขันธ์皇家轉寫Changwat Prachuap Khiri Khan泰語發音:[t͡ɕāŋ.wàt prā.t͡ɕùa̯p.kʰīː.rīː.kʰǎn])又譯班武里府巴蜀吉利府,是泰國中部的府份。華人慣稱其為巴蜀府,源於其泰語簡稱巴蜀(泰語:ประจวบ皇家轉寫Phrachuap)。

巴蜀府
ประจวบคีรีขันธ์
Prachuap Khiri Khan Province

班武里府
巴蜀府旗幟
旗幟
巴蜀府官方圖章
圖章
巴蜀府在泰國的位置
巴蜀府在泰國的位置
坐標:11°48′00″N 99°47′00″E / 11.8°N 99.783333333333°E / 11.8; 99.783333333333
國家 泰國
首府巴蜀市
政府
 • 府尹Suriya Amonrotworawut (since October 2016)
面積
 • 總計4,762.4 平方公里(1,838.8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45
人口(2018)
 • 總計548,815[1]
 • 排名61
 • 密度115人/平方公里(298人/平方英里)
 • 密度排名51
ISO 3166碼TH-25

西面與緬甸接壤,北面和南面分別是泰國的碧武里府春蓬府,東面則是泰國灣(舊稱暹羅灣)。

地理位置

巴蜀府是泰國境內形狀最窄長的府份,其中最狹窄處僅十三公里,即是說由海岸開車到與緬甸交界的山腳下只要十五分鐘。但是作為克拉地峽,其整個陸地最狹窄處在更南面春蓬府拉廊府緬甸德林達依省之間,寬度僅六十五公里

在巴蜀府的泰國灣沿岸有很多明麗沙灘,其中最有名者當推華欣,當時泰王拉瑪七世在此建「無憂宮」並長年居住,之後泰王拉瑪九世則選擇在盛夏來此渡假,而其他日子他則搬到曼谷的「玉佛寺」內居住,將「無憂宮」對公眾開放,讓所有泰國少年兒童都來玩。

巴蜀府的海拔落差很大,最高點是海拔1千4百9十米的黃山(Khao Luang,在洛坤府也有一座同名的山),靠近緬甸的30%左右區域全是山地,其他區域為平原。盼武里河是本府中主要的河流。

1966年泰國政府在巴蜀府南部設立三百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The Khao Sam Roi Yot National Park)以保護裡面的珍禽異獸,後來有人見到這個國家公園內大片的沼澤地利於養於是這些「廢地」被利用了起來。

巴蜀府為一沿海府治,東畔為海濱平原,西部多山脈森林,漁業發達,河流眾多,盛產黃金等貴重金屬。

歷史淵源

巴蜀城(City of Prachuap Khiri Khan)最初興建於大城王國年間,但後來在1767年緬甸軍攻陷大城國都阿育他耶後該城一度被廢置,1845年泰王國光復大城府後又重建。

泰王拉瑪四世在位時將曩蓉鎮(Bang Nangrom)、奎武里(Kui Buri)、婉河鎮(Khlong Wan)三鎮合併稱之為巴蜀吉利府。他似乎很欣賞這個名字,所以他把泰國灣(舊稱暹羅灣)東部的一個小城鎮又命名為巴陳大吉利縣(Prachanta Khiri Khet),然而今天那個城市已經歸屬柬埔寨王國,名叫國公府(Koh Kong)。

拉瑪四世泰王前半生在寺院中度過,潛心研究佛學自然科學,造詣很深。登基後他曾在本府內一座高山上修築行宮宮殿的左側是寺廟,右側是天文觀象台四世王陛下每日必臨,顯示了他一生中兩大熱愛和好學不倦的精神。那座被後人稱為班武里山(Khao Prachuap Khiri Khan),因為名字太長,也簡稱為王宮山(Khao Wang,泰語「Wang」即漢語中的「宮」字)。

1868年四世王陛下根據他的天文觀測與精密計算,認定當年9月18日在泰國南部必定發生日全食,於是他邀請各國使節及賓客前來班武里府共同觀賞,並在大日子前後舉行盛宴。不幸的是在長時間觀測過程中四世王陛下蚊蟲叮咬,染上痢疾,當時他的御醫聞訊從曼谷趕來已經瀕臨不治。

10月18日四世王陛下在班武里府與世長辭,臨終吩咐後世泰王一定要親歷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不斷造福泰國人民。

在1940年12月8日,日本為了達到經過泰國去攻擊駐紮在馬來亞半島英軍戰略目的,他們首先派出幾十架海軍航空隊零式飛機從已經進入了泰國灣航空母艦上起飛,飛到曼谷廊曼機場(當時是軍用機場)上空,很快就擊落了幾架前來迎戰的泰國皇家空軍的老式雙翼飛機,然後飛到曼谷王宮群上空拋撒了大量傳單。泰國政府旋即同意了日軍的「借道請求」,因為首相認為如果力戰強敵必如以卵擊石,肯定全玉碎無疑。次日日軍海軍陸戰隊派出幾個小分隊在班武里府檸檬灣率先登陸欲趕去南方春蓬府和在那裡登陸的大縱隊集結,當地守軍因為尚未收到曼谷泰國陸軍總部的「放行」命令而對入侵日軍進行英勇抵抗,並將其阻擋至日落時分不能通過。集結後的日軍乘坐泰國火車南下至宋卡府準備進攻英軍馬來亞的抗日戰爭隨即爆發。

府徽與府花、府樹

本府府徽上畫著五世泰王朱拉隆功大帝當年駕臨時所下榻過的Kuha Karuhas大堂。這所大堂建於那空佛碧懸崖上(即今天Khao Sam Roi Yot的主峰上)。

府樹的學名叫做Manilkara hexandra(英文:Rayan或Manilkara)。

行政及管理

巴蜀府的行政上被劃分為8個縣(Amphoe),又進一步被劃分為48個區(Tambon)及388個村(muban)。

華欣和巴蜀是巴蜀府裡兩個主要城市泰王蒲美蓬大帝常年就住在華欣北面的「無憂宮」裡,為萬人敬仰的九世泰王陛下曾在他所創作的一個電影劇本中將華欣比作英國的海濱小鎮布萊頓,可見兩處小城鎮上同樣空氣清新,遠望大海令人心曠神怡。

# 中文名 泰文名 英文名
1 巴蜀府治縣英語Mueang Prachuap Khiri Khan District เมืองประจวบคีรีขันธ์ Mueang Prachuap Khiri Khan
2 圭布里縣英語Kui Buri District กุยบุรี Kui Buri
3 塔沙革縣英語Thap Sakae District ทับสะแก Thap Sakae
4 邦沙潘縣英語Bang Saphan District บางสะพาน Bang Saphan
5 邦沙潘內縣英語Bang Saphan Noi District บางสะพานน้อย Bang Saphan Noi
6 攀武里縣英語Pran Buri District ปราณบุรี Pran Buri
7 華欣縣 หัวหิน Hua Hin
8 訕銳裕縣英語Sam Roi Yot District สามร้อยยอด Sam Roi Yot
 

名勝古蹟

  • 華欣沙灘:位於泰國第4公路約232公里處,是一古老的海濱渡假勝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知名度才被芭達雅(芭提雅、博他耶)超過。但現在仍不失為一個優美的渡假海濱。
  • 哇考達吉山寺:距華欣縣約4公里,位於沙灘上的山巒,可輕鬆愉快地登上山巔,遙望水天一色的美景。
  • 該梗溫宮:距華欣縣約3公里,為泰國君主拉瑪七世的海濱行宮,建於 1926年。需先獲「泰國皇宮廳」核准才可參觀。
  • 巴拉烏瀑布森林公園:位於華欣縣的3219公路約63公里處,面積約437平方公里,長年樹木蔥蔥,有各種野生動物出沒,且有兩條壯觀的瀑布,高達11層。
  • 考叨山:位於華欣縣,山麓下有兩個美麗的沙灘,遍佈各色各樣的貝殼
  • 順巴尼拍療養院:距華欣縣約8公里,由泰國的「陸軍福利部」管理營運,內有許多餐廳及旅舍。
  • 三百峰山國家公園:跨界桂武里縣及巴蘭武里縣,面積約為98平方公里,內有縱橫交錯的山巒,遍佈各類樹木,有各種野獸棲居,在海濱及各個島嶼附近有寬廣的草原。另尚有三個著名的大山洞,洞內有美麗的鐘乳石佛像
  • 巴蜀灣:位於巴蜀直轄縣,有一修長的寧靜沙灘,有茅寮供遊客租住,可眺望海中數個島嶼的美景。
  • 哈翁干沙灘:距巴蜀直轄縣約22公里,此沙灘長約7公里,伴有長排松柏林美景。
  • 檸檬灣:距巴蜀直轄縣約5公里,由泰國的空軍負責管理,若要遊覽住宿此帶,需先獲泰國空軍之有關部門批准。
  • 喃信空關卡:位於巴蜀主要公路約327公里處,是泰國與泰緬邊境關卡、平時和戰時的交通要道。
  • 考欣疼公園:距「喃信空關卡」約7公里,有重重疊疊的石塊形成狹窄的通道,至山頂則為寬廣的平地,可遙望四週美景。
  • 哇歌:距巴蜀直轄縣約14公里,為一觀景點, 泰國君主拉瑪四世曾至此地觀看月蝕
  • 匯央瀑布森林公園:距「哈翁干沙灘」約兩公里,瀑布高達七層,周圍是風景秀麗的植物園
  • 拗咪喃平灣(又名:拗巴蜀莫灣):位於挽沙藩縣,風景迷人,有旅舍供遊客租用。
  • 拗莫湯蘭灣:位於挽沙藩縣,此海灣風平浪靜,水清沙白,適宜嬉水遊玩。

參考書籍

  1. ^ 1 Demographic, population and housing statistics; Number of Population from Registration by Age, Sex and Province: 2016. 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NSO). [19 Dec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2. ^ 周定國. Prachuap Khiri Khan,Changwat 巴蜀府.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777. 2008. ISBN 978-7-5001-0753-8. 
  • 《暢遊泰國七十六府》,林娟主編,「大同社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泰國曼谷石龍軍路690號),2000年5月,ISBN:974-89682-8-6

外部連結

10°29′34″N 99°10′45″E / 10.49278°N 99.17917°E / 10.49278; 99.17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