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Humor),意為滑稽、詼諧。此詞源於林語堂在晨報副刊中撰文章自英文「Humor」一詞音譯[1],指使人感到好笑、高興、滑稽的行為舉動或語言,與「風趣」含義相近。幽默感則是運用或者理解幽默的能力。

兩個男孩的惡作劇,製作出一種驚訝式的幽默

黑格爾看來,幽默生於偶然,是一種完全主觀的掌握方式和表現方式,藉由巧智和浮想,對現實事物施以歪打正著而成,此間,所表​​現出來的真正對象,僅被視為一種外緣,更多空間則留白於詼諧、笑話、幻想以及抖機靈的俏皮話之類,使其充分發酵,稍慢卻更好地發揮作用。

任何年齡,文化程度的人都對幽默作出反應。在碰到滑稽可笑的事情時感到愉悅,微笑或大笑的人具有幽默感。由此可見,大多數人可以感覺到幽默,因為缺乏幽默感的人可能認為這些事情是莫名其妙的、奇怪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儘管這幾乎完全取決於人的個性,但幽默的程度和方式依賴於地理位置、文化、成熟程度、教育程度和當時的情況。

語源學

與古希臘「χυμός」演變來的西方語言對應色詞彙(英語、西班牙語、德語等:Humor)半音譯。

英語 「humor」一詞來自古希臘醫學。他們相信人類身體有四大類體液控制健康及情緒稱為「χυμός」(chymos),大意是指汁,它們包括黃膽汁黑膽汁抑鬱是體內「黑膽汁」過盛所致,而解決方法正是開懷大笑。

在中文世界,此詞音譯法可十數種。最初有人建議譯為「語妙」,以兼顧音與意。林語堂亦認為此譯法不無可取。[2]1924年5月[3],林語堂按英文發音音譯出「幽默」一詞[4]。林語堂認為,「幽默」意涵,或與「風趣」「諧趣」相當,唯英文「humor」多指作者或作品的風格,譯意不如譯音直接了當。使用「幽默」二字的理由,則是「凡是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靜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2]漢語「幽默」一詞,後來不止為形容詞,更形成具備動賓結構的用法,如「幽某人一默」[5]

西方世界中,humor一詞並不一定都含有有趣的意思。法文Humeur是指心情,而不存有幽默之意。劍橋大學解剖學家約翰·赫非特(John Hadfield)認為,雖然人類已開始掌握憤怒、抑鬱的機制,但對發笑的認識仍十分有限。為甚麼我們看見政客電視上打噴嚏會發,依然是個謎[6]

表現方式

幽默是一種心理應對機制,是大腦在衝突下產生的副產物,它幫助大腦處理複雜矛盾的訊息,並解決困惑的情感。人類透過辨識這種衝突才能理解幽默,而衝突最常見的表現方式就是[7]

類型

 
飛天豬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但卻被中華民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製作成模型並做為館藏。
  • 喜劇
    • 喜劇電影
    • 相聲:通過語言或者對話來達到幽默的效果。
    • 喜劇小品
    • 無厘頭:利用表面毫無邏輯關聯的語言和肢體動作,使人們有滑稽的感覺
    • 棟篤笑:是英文「Stand Up Comedy」的翻譯。這個翻譯很「廣東話」,不少香港人都覺得譯很傳神。雖然這一詞源自西方,但跟中國人的相聲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只是在這個「求新」和「求創意」的年代,年青人較接受一些易明和生動的名詞。
    • 滑稽戲
  • 笑話:通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來使人們感到好笑。
  • 戲仿:通過模仿來使人們感到滑稽。
  • 惡搞:通過毫無道理的方式(例如在照片上畫八字鬍),來使觀看者感到好笑。
  • 三十秒幽默:通過一種較為短暫的幽默形式,讓閱讀者在短時間內享受到快樂,體驗到幽默。它的形式既可以是文字,圖片還可以是影片。
  • 黑色幽默: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文學流派,對充滿矛盾的荒謬的社會現實進行無奈、苦澀的冷嘲熱諷。後也指這種無奈、苦澀的表現風格。是一種對現實採取嘲笑抨擊,揭露和諷刺,幻想和否定結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 冷幽默:帶有一點黑色幽默的成分,但又區別於黑色幽默。之所以稱之為「冷幽默」,是因為不僅要幽默,還要「冷」。
  • 賤幽默:類似於冷幽默,但又不同於冷幽默。幽默意圖並不明顯,但過程中總會突出一方的強大,另外一方不畏強大不斷挑戰,給人以自找沒趣之感,但其過程是智慧與趣味的巧妙結合。當事人雙方或多方一同扮演挑戰與被挑戰者時,並沒有刻意地要去到引人發笑的效果。因此,這是一種很並不刻意的幽默,最終的笑點都是由參與者及觀眾自己挖掘出來的。賤幽默是那種可以讓人獲取知識同時又記憶深刻的幽默。
  • 捷克式幽默:捷克作家赫拉巴爾作品的特點,在幽默中滲透的是對人和社會的思考與擔憂,使人在笑過之後感受到一種辛酸和壓抑。
  • 白色幽默:白色幽默指令人恐懼而又感到好笑的話或句子。
  • 網絡幽默:主要以搞笑的網絡語為主的幽默方式,例如:腹黑,坑爹,BQ5,潛水等等。
  • 圖片幽默:圖片幽默就是以搞笑的、有趣的、能讓人發笑的圖片,可以是漫畫、街頭抓拍照片、PS惡搞作品,搞笑圖片使人達到精神上放鬆的目的。
  • 表情包
  • 超現實幽默

參考來源

  1. ^ 林语堂首倡“幽默文学”. 文摘報. 2016-11-26 [2024-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2). 
  2. ^ 2.0 2.1 林语堂:作文人而不作文妓. 鳳凰網: 9. 2009-09-28 [2019-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4). 
  3. ^ 林语堂生平年表. 央視網. 2005-10-14 [2019-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4). 1924年 民國13年 30歲 五月將humor譯為「幽默」,為「幽默」一詞出現之始。 
  4. ^ Dan Waters. 跨越萬里長城的笑聲:中西幽默比較 (PDF). 英國皇家亞洲協會香港分會期刊. 1998, 38: 3 [2006-1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7-03-03). 
  5. ^ 林语堂:作文人而不作文妓. 鳳凰網: 10. 2009-09-28 [2019-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6. ^ Bergson, Henri(1956), 'Laughter,' Comed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7. ^ Scott Weems(2014), 《笑的科學:解開人為什麼會笑、笑點為何不同,與幽默感背後的大腦謎團》(Ha!: The Science of When We Laugh and Why), ISBN 97898626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