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倒錯

精神疾患

1860年代,德國律師卡爾·亨利希·烏爾利克斯的一個系列小冊子,在那些冊子裡他發表的首例同性相吸引的案例,該案例寫的是一位婦女被其姐姐的海外學校女學生吸引。這引起德國教授Karl Westphal的注意。1896年,Karl Westphal 在當時一本知名的德國醫學雜誌上介紹了這種狀況,他稱之為性倒錯(Contrary Sexual Feeling)。

根據Westphal的觀點,男性性倒錯者(invert)表現出明顯的柔性氣質(effeminacy)並且且對同性有性的欲望。同樣的,女性性倒錯者的行為似男性(tomboy),對男性沒有性的渴望而更喜歡其他女性。Westphal以及他的理論繼承人象理察·馮·克拉夫特-埃賓都認為性倒錯是一種精神疾病,並且也是因為他們的描述,讓大眾普遍認為男同性戀極為女性化而且極其脆弱(feminine and delicate)。

精神病學上,性倒錯的英文是「sexual inversion」,是從德文翻譯成英文的。這一翻譯當時就被認為是不嚴謹的,因為這個詞是側重男同性女性化這一論斷的,而大部分的學者不認為男同性戀肯定是女性化的,但這個詞還是在學界廣泛的使用起來。

20世紀初的時候,由於同性戀「homosexual」這個詞被廣泛接受,性倒錯逐漸的在學界消失。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美國精神病學界一直把同性戀當成一種精神疾病,歸入精神性病患。隨著對同性戀的認識的更加理性化和科學化,DSM-IV和ICD-10分別明確的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中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