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輪幼蟲
某些低等海洋动物的幼体,长有一圈环绕身体的纤毛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5月17日) |
擔輪幼蟲(英文:trochophore,發音為/ˈtrɒkɵfɔər/,也可寫為 trocophore)是某些海生冠輪動物的幼體,依靠身上的一圈呈輪狀的纖毛游動,通常以浮游生物為食。擔輪幼蟲經過變態發育,最終會變為成體。
門類
擔輪幼蟲是冠輪動物總門之下部分動物的一個幼年階段,這些動物包括:
除了以上動物,腕足動物和帚蟲動物的幼體也存在類似擔輪幼蟲的結構,同時它們的口部還有形態獨特的觸鬚。這些動物在系統發育學上聚為同一支,並被全部歸入冠輪動物總門,該總門也包括許多不存在擔輪幼蟲期的動物,如寡毛類環節動物等棲息於陸地或淡水的動物。此外,由於節肢動物具有和環節動物類似的結構,例如身體分節等,因此它們長期被認為是近親,然而遺傳學研究表明,節肢動物與各類存在擔輪幼蟲期的動物不屬同一分支[1]。
生理構造
擔輪幼蟲體形類似陀螺,長有一圈環繞身體的輪狀纖毛帶,頂部還有鞭毛。這些纖毛有兩個作用:1、通過快速擺動纖毛,在身體周圍製造渦流,藉此控制自己的移動方向;2、通過控制移動方向,可以更容易地捕獲食物。
生命周期
擔輪幼蟲從卵中孵化後,大約只存在幾個小時的擔輪幼蟲期,隨後便會轉化為其他形態,例如變成可自由游動的盤面幼蟲,或變成後擔輪幼蟲,亦或是沉降至海底長成普通幼蟲。
參見
參考文獻
- ^ Introduction to the Lophotrochozoa (Of molluscs, worms, and lophophores). www.ucmp.berkeley.edu. [201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