摯虞(240年代—311年?),字仲洽京兆長安人,三國時期魏國太僕卿摯模之子,西晉文學家和官員。

生平

摯虞年輕時以皇甫謐為師。後京兆郡徵召其為主簿[1]

摯虞被舉賢良後,擔任中郎。後升為太子舍人,外任為聞喜令。之後因母親去世需要守喪而解職。一段時間後又出任尚書郎。之後曆任秘書監、衛尉卿。八王之亂時,司馬顒的將軍張方劫持晉惠帝到長安,摯虞也隨之前往。後來司馬越軍隊進攻長安,百官逃散,摯虞也逃到杜縣之間,又轉入到終南山中。摯虞沒有糧食,飢腸轆轆,只好撿拾橡實來吃。後來摯虞回到洛陽,又曆任光祿勳太常卿。當時洛陽荒亂,出現人吃人的現象,摯虞也不幸最終餓死[1]

家族

祖父摯茂,舉為秀才[2]。父親摯模,在曹魏時期擔任過太僕卿。兄摯育,官至涼州刺史[3]

作品

摯虞的作品豐富,撰有《文章志》四卷、《流別集》三十卷、《族姓昭穆》十卷、《畿服經》一百七十卷[4]、《駮宜立學事》[5]、《決疑要注》一卷[6]、《新禮議》[7]、《釋奠頌》[8]、《顏子贊》[9] 、《連理頌》[10] 、《槐樹賦》[11]、《思遊賦》和《太康頌》等作品,註解過趙歧的《三輔決錄》(《三輔決錄註》)[1]

延伸閱讀

[]

 晉書·卷051》,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晉書》卷51:摯虞,字仲洽,京兆長安人也。父模,魏太僕卿。虞少事皇甫謐,才學通博,著述不倦。郡檄主簿。虞嘗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天之所祐者義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順,所以延福,違此而行,所以速禍。然道長世短,禍福舛錯,怵迫之徒,不知所守,蕩而積憤,或迷或放。故借之以身,假之以事,先陳處世不遇之難,遂棄彝倫,輕舉遠遊,以極常人罔惑之情,而後引之以正,反之以義,推神明之應於視聽之表,崇否泰之運於智力之外,以明天任命之不可違,故作《思遊賦》。其辭曰.......舉賢良,與夏侯湛等十七人策為下第,拜中郎.....擢為太子舍人,除聞喜令.......以母憂解職。久之,召補尚書郎......虞以漢末喪亂,譜傳多亡失,雖其子孫不能言其先祖,撰《族姓昭穆》十卷,上疏進之,以為足以備物致用,廣多聞之益.......後曆秘書監、衛尉卿,從惠帝幸長安。及東軍來迎,百官奔散,遂流離鄠、杜之間,轉入南山中,糧絕饑甚,拾橡實而食之。後得還洛,曆光祿勳、太常卿。時懷帝親郊。自元康以來,不親郊祀,禮儀弛廢。虞考正舊典,法物粲然。及洛京荒亂,盜竊縱橫,人饑相食。虞素清貧,遂以餒卒。虞撰《文章志》四卷,註解《三輔決錄》,又撰古文章,類聚區分為三十卷,名曰《流別集》,各為之論,辭理愜當,為世所重。
  2. ^ 《世說新語注·文學第四-73》:王隱晉書曰:「摯虞字仲治,京兆長安人。祖茂,秀才。父模,太僕卿。」
  3. ^ 《世說新語注·言語第二-42》:摯氏世本曰:「瞻字景游,京兆長安人,太常虞兄子也。父育,涼州刺史。」
  4. ^ 《隋書》卷33:晉世,摯虞依《禹貢》、《周官》,作《畿服經》,其州郡及縣分野封略事業,國邑山陵水泉,鄉亭城道里土田,民物風俗,先賢舊好,靡不具悉,凡一百七十卷,今亡。
  5. ^ 《太平御覽》卷534:摯虞《駮宜立學事》曰:河內太守魯夔,使民二百家共立一學,未成,而司隸奏以違法。尚書郎中騎都尉臣摯虞駁:"夔為近畿大都,朝所委任,親臨民物,足識事宜。累表仍上,求二百家立一學,是其留心學校,必欲有成也。"
  6. ^ 《太平御覽》卷175:摯虞《決疑要注》曰:凡太極殿乃有陛,堂則有階無陛也。
  7. ^ 《太平御覽》卷547:摯虞《新禮議》曰:虞謹案:古者諸侯臨君其國,臣諸父兄之諸侯,未同於古。
  8. ^ 《太平御覽》卷535:摯虞《釋奠頌》曰:如彼泉流,不盈不運。
  9. ^ 《初學記》卷17:摯虞《顏子贊》曰:顏子赫赫,仁心不違;行無貳過,知章知微。
  10. ^ 《初學記》卷28:摯虞《連理頌》曰:東宮正德之內,承華之外,槐樹二枝,連理而生。
  11. ^ 《初學記》卷28:【晉摯虞《槐樹賦》】爾乃觀其誕狀,察其攸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