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8月22日) |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阿卡德語: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 | |
---|---|
亞述國王 | |
統治 | 公元前745年-公元前727年 |
前任 | 亞述尼拉里五世 |
繼任 | 薩爾瑪那薩爾五世 |
名字
圖庫爾蒂-阿皮爾-伊沙拉(或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是一個王號(在國王登上王位之後加給他的名字)而不是出生時的名字,其字面意思為「伊沙拉之子是我的信念」。在舊約全書中,這個名字被記載為「提格拉毘列色」。但是,在舊約中的列王紀下 15:19,同一個國王被稱為「普勒」<詹姆士王欽定版聖經 (KJV) 稱其為 Pul,新國際版聖經 (NIV) 則無>。普勒名的來源不易考證,有可能是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的本名,也可能是他作為巴比倫國王時所使用的名字「普魯」的不完整轉寫。然而,所有這些資料都是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死後寫成的,研究者並不知道這些名字在他生前是否確實被使用過。
即位和改革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在其本人的銘文中自稱是亞述國王阿達德尼拉里三世的兒子,但他的出身並不明朗。如果他真的是阿達德尼拉里之子,那麼他的前任亞述尼拉里五世就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在亞述尼拉里五世統治時期,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是一名地方總督。前745年,亞述王國爆發了一場內戰,亞述尼拉里五世在內戰中死亡。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正是在這次內戰中登上了王位(蘇聯歷史學家認為,這次內戰的實際性質是提格拉特帕拉沙爾領導貴族推翻了亞述尼拉里)。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上台時的亞述王國正處於一個衰落階段。由於前幾任國王在位時發生了多次大規模內亂,亞述的國力水平較亞述那西爾帕二世(前883年~前859年在位)和薩爾瑪那薩爾三世(前858年~前824年在位)統治下的強盛時期大為下降。地方總督拒絕服從號令,附屬國紛紛獨立,巴比倫地區的阿拉米人部落亦經常對邊境進行侵擾。最大的危險則來自於北方強國烏拉爾圖。烏拉爾圖在亞述勢力不振時迅速擴張,其影響力遠達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並支持那些地區的小國反抗亞述統治。在南高加索,烏拉爾圖已經將亞述完全排除出去。由於烏拉爾圖切斷了通往敘利亞、安納托利亞和伊朗的商路,亞述的經濟也受到了打擊。
面對這種不利局勢,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這些改革影響深遠,終於導致了亞述在近東的霸權。
改革的一項關鍵內容是限制官員權力。在阿達德尼拉里三世時期,官員們權力極大,甚至可以在不通知國王的情況下擅自發動戰役。地方總督往往形成割據,有的已經獨立或是明顯表現出獨立傾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因此在各省任命名為「別爾-帕哈提」的行政長官來取代總督。行政長官的權力比原來的總督小,但仍不足以讓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放心。為了進一步削減地方統治者的力量,他開始減小省的面積。對新征服的各省,則往往派遣宦官前去管理。結果省的數目增多了,到前738年,已知的省份多達80個;而省的長官的力量則減小了,而且還有許多人是宦官。提格拉特帕拉沙爾還允許平民直接向國王上書,以監視各級官僚。
另一些改革措施是針對軍事方面。這些措施包括:組建由政府供給的常備軍,促使無地者紛紛加入軍隊,從而增強了兵力;在直屬國王的主力軍隊以外,地方也建立軍隊負責守衛並充當後備力量;徵召被征服地區的居民為亞述打仗,於是大大增強了軍力(外國人通常只能充當步兵,騎兵和戰車兵還是由亞述人來擔任)。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期,歷史學家發現了有工兵存在的明顯證據,這在軍事上是一個重大進步。
通過這些改革,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鞏固了統治並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從而為他的征服活動奠定了基礎。
軍事擴張
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期,亞述國家再次走上擴張道路。軍事活動的開展與改革同時進行,或者比改革還要早。根據銘文(記載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在位年代的編年史,發現於卡拉赫)記述,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在登上王位的第一年就進軍巴比倫。他先率軍南下制服那些阿拉米人部落,然後向東渡過底格里斯河。巴比倫城的神廟祭司為使城市免遭洗劫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表示恭順。這次行動的結果是,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將尼普爾(蘇美爾時代的宗教聖城)一帶吞併,並在該地建立一個省。按照他本人的說法,他占領了「從杜爾-(庫里)加爾祖,沙馬什的西帕爾,......巴比倫城一直到烏克努河和(低海海岸)的地區」(「低海」是指今波斯灣)。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並且聲稱,他對待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如同對待本國人一樣。他派遣宦官去管理這些地區。
前744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發動指向東方的遠征,一直進軍到埃蘭附近。這次遠征所獲的疆土組成一個新省,並留下一部分軍隊守衛。
前743年至前740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在西方粉碎了由敘利亞和安納托利亞諸王公組成的聯盟。這個聯盟以敘利亞城邦亞珥拔為首,包括阿拉米人、新西臺人和腓尼基人(可能還有一些叛亂的亞述總督),並受到烏拉爾圖王國的支持。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集中了全國的兵力發動進攻。烏拉爾圖國王薩爾杜里二世親自率軍前來援救敘利亞人,但在康馬罕地區的戰役中被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擊敗。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在獲勝後沒有對烏拉爾圖本土進行試探,而是回過頭來進攻亞珥拔。經過3年的圍攻之後,他在前740年攻克了亞珥拔,前743年,亞述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率軍侵入敘利亞。當時亞珥拔領導著一個由敘利亞各城邦組成的聯盟,在烏拉爾圖的支持下反抗亞述的侵略。但烏拉爾圖在這次戰爭中被亞述擊敗,使敘利亞失去了保護。亞珥拔堅持抵抗了三年,最後被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攻陷。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殺戮了亞珥拔全城的居民並將城市夷為平地。並在該地置了一個省。這時敘利亞各邦已經完全屈服,大馬士革和哈馬都同意向亞述納貢。同時向亞述表示臣服的還有腓尼基人的城邦推羅。
前739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發動一次規模不大的戰役,戰勝了猶大王國的國王烏西雅。同年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他又占領了一些地區;對以色列王國的一次進攻則迫使以色列國王米拿現承認自己是亞述的藩屬。據銘文記載,這一年承認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為宗主的還有一個阿拉伯部落的女首領。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最重要的軍事活動發生於前738年至前735年之間,是直接針對烏拉爾圖王國的。他在前738年向東方發動遠征,鞏固了對米底亞地區的控制,並在馬納設立了一個省。前73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率軍侵入烏拉爾圖本土。他在野戰中擊敗了薩爾杜里二世的軍隊,但無力攻克防守嚴密的烏拉爾圖都城圖施帕(位於今土耳其凡城,位於凡湖湖畔)。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於是在當地立了一塊石碑銘刻他的勝利,然後率軍撤退。在這次戰爭之後,亞述最主要的敵人和制衡者烏拉爾圖開始衰落。
前732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開始執行征服大馬士革王國的計劃。事件的起因是大馬士革國王利汛與以色列國王比加聯合進攻猶大王國。猶大國王亞哈斯籌集大量款項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求援,後者決定藉機征服大馬士革這個最強大的敘利亞城邦。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採取迂迴戰術,先北上占領了地中海沿岸的非利士人諸城,然後南下征服大馬士革的盟友加沙(前732年),以及各阿拉伯部落和以東、摩押等小國。這時以色列國內發生了巨變,何細亞殺死比加篡奪了王位,並立刻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投降。提格拉特帕拉沙爾於是占領了以色列王國的大部分疆土,將其北部設為亞述的一個省。就這樣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完成了對大馬士革王國的包圍,並且消滅了它的所有潛在盟友。他隨即以優勢兵力對大馬士革展開正面進攻。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先在野戰中擊敗了利汛,然後圍攻大馬士革,經過一年的圍困攻陷了這座城市。經過此役,大馬士革王國被徹底摧毀,敘利亞各邦幾乎全部臣服於亞述。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在其統治末期再次對巴比倫發動攻勢。他在第一次的征伐中只是攻占了部分地區,巴比倫國王拉布那沙爾還保留著王位。前734年拉布那沙爾死後,巴比倫發生內亂,一個叫納布-姆金-澤里的人登上了王位。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藉機率軍攻入巴比倫,打敗並俘虜了納布-姆金-澤里。這件事在他的編年史里有詳細記載。前729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實現了對整個巴比倫地區的控制(但允許巴比倫保留一套獨立的行政機構),巴比倫的祭司集團也承認他為國王。他在巴比倫使用的王號是「普魯」。
其它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曾在尼姆魯德(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建造一座宮殿,這座宮殿在阿薩爾哈東時期被拆毀。
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在位末期,亞述國內發生了一次大規模叛亂。這次叛亂發生於前728年,其性質尚不清楚,因為記載此事的泥板已經損壞了。
前727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去世,他的兒子薩爾瑪那薩爾五世繼承了王位。
評價
一般認為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的統治是亞述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他的改革為亞述帝國在前8世紀末期—前7世紀捲起的征服狂潮奠定了基礎。在他之後的亞述諸王繼續執行擴張政策,在一個短時期內幾乎征服了整個近東地區(包括埃及)。這種軍國主義的做法一直持續到亞述滅亡。
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期形成了亞述帝國的有特點的強制移民政策(「納薩胡」)。此前的亞述統治者往往把被征服地區的居民直接變為奴隸或斬盡殺絕,所到之處夷為廢墟。提格拉特帕拉沙爾的處理方法則是將被征服者分成小股強行遷徙到帝國境內各地,並特意使不同民族的人混居。這種做法使被征服者難以聯合起來發動叛亂,但同時也使大量異族居住在亞述內地,造成「空心化」狀態。這樣做究竟是利是弊,研究者有不同看法。湯因比批評這種政策,並認為它是導致亞述滅亡的原因之一。[1]
聖經敘述
猶太教的聖典舊約全書中多次提到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列王紀下15:19說他攻打以色列王國,向以色列王米拿現索取1000塔蘭特貢賦而歸(「亞述王普勒來攻擊以色列國,米拿現給他一千他連得銀子,請普勒幫助他堅定國位。米拿現向以色列一切大富戶索要銀子,使他們各出五十客舍勒,給了亞述王。於是亞述王回去,不在國中停留」,這裡的「普勒」就是指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列王紀下15:29記載了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在以色列王比加在位時期對以色列的洗劫(「以色列王比加年間,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來奪了以雲、亞伯伯瑪迦、亞挪、基低斯、夏瑣、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將這些地方的居民都擄到亞述去了」)。當比加與大馬士革國王利汛結盟反對猶大國王亞哈斯時,亞哈斯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求援,並以神殿的金銀為報酬。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於是圍困大馬士革,殺掉了利汛,並把大馬士革的居民全都強制遷徙到吉珥去了。這件事記載於列王紀下16:9,顯然反映的是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滅亡大馬士革王國的史實(「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圍困亞哈斯,卻不能戰勝他....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亞哈斯將耶和華殿裏和王宮府庫裏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亞述王應允了他,就上去攻打大馬色,將城攻取,殺了利汛,把居民擄到吉珥」)。在歷代志下28:20中,亞哈斯又受到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的冷落了(「亞述王提革拉毗尼色上來,卻沒有幫助他,反倒欺凌他」)。
注釋
- ^ 湯因比,《人類和大地母親》,「亞述軍國主義的最後一搏」章
參考資料
- 《外國歷史名人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書號:11114·4
- 蘇聯歷史百科全書·人物卷,1961~1973
- Tadmor,The Inscriptions of Tiglath-Pileser III,King of Assyria
前任者: 亞述尼拉里五世 |
亞述國王 前745年-前727年 |
繼任者: 薩爾瑪那薩爾五世 |
前任者: 納布-姆金-澤里 |
巴比倫國王 前729年-前72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