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農業科技史年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本列表是中國農業科技史年表明朝部分。

時 間 事  件
【農具】
1485年 李衍作人力犁「木牛」。
1502年 出現用於稻穀脫粒的稻床。
1627年 絞關犁(又名代耕架)的形制和結構見於《新制諸器圖說》記載。
1637年前 使用生鐵淋口技術製造農具。
使用手搖小型水車——拔車。
【農田水利】
1394年-1395年 明初大興水利,開塘堰40987處,河4162處,陂渠堤岸5048處。
1612年 西方水利技術傳入中國。
1634年 松江華亭石塘
1657年 徐光啟作《旱田用水疏》,總結了中國古代對各種水源的利用經驗。
【土地利用】
14世紀中期 洞庭湖圍墾加速。間作稻已見於記載。
1573年-1620年 汪應蛟在葛沽、白塘一帶有種稻洗鹽辦法改良鹽鹼士,開墾土地5000餘畝。
16世紀中-17世紀中 太湖地區出現糧、畜、桑、魚相結合的基塘,珠江三角洲出現果魚、桑魚結合的基塘。
1585年-1595年 徐貞明在北京地區開墾水田39000餘畝。
1613年 福州一帶實行雙季稻與冬麥輪作的一年三熟制。
1630年 江南地區推行棉麥套作和棉稻來年輪栽。
17世紀初期 耿蔭樓創造「親田法」,按年逐步培養地力。
【大田作物】
1500年-1550年 水稻品種志《理生玉鏡稻品》問世。
1555年 玉米傳入中國。
17世紀上半葉 洋蔥引入中國。
1573年-1620年 菸草呂宋傳入中國。
1582年 番薯從國外傳入中國。
1600年-1650年 粒選技術見於記載。
17世紀中 菸草栽培在中國日益發展。
【肥料】
1562年-1633年 創造由動物、植物、礦物煉成的混合肥料--糞丹。
1591年 對基肥和追肥的不同作用已有認識。出現堆肥、時稱蒸糞。
1633年-1637年 骨肥已見應用。餅肥已廣泛使用。
17世紀前 或花草(紫雲英)作綠肥見於記載。大力提倡飼養豬羊積肥。
17世紀-18世紀 創造出「窖式熏土」、「堆積煨制」、「堆架熏燒」、「拌糞熏燒」,「悶燒」等多種形式的熏土追肥方法。
【耕作栽培】
1487年 大學衍義補》明確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
15世紀後期 認識水稻收割後有後熟作用。
1502年 便民圖纂》問世。油菜打苔摘心見於記載。
1622年-1566年 已認識田間溫濕度與蟲害的關係。
物宜列入土壤耕作原則。
提出「九寸為深、三寸為淺的深耕標準。
馬一龍作《農說》,是中國最早用傳統陰陽
五行學說解釋農事技術的農書。
1560年 出現人墾和牛耕相結合的套耕法。
1575年 創造海水倒灌後的感田技術。
1597年 生物治蟲技術進一步發展,創造養鴨治蝗技術。
1621年 王象晉作《群芳譜》。
已有番薯傳卵、傳藤等留種技術和剪藤扦插的繁殖技術。
1624年-1644年 出現小麥育苗移栽技術。
稻田利用深灌防早霜。
出現看苗施肥技術。
沈氏農書》問世。
1636年 中國古代最大的綜合性農書《農政全書》問世。
總結出「精揀核,早下種,深根、短稈、稀科,糞雍」的植棉經驗。
棉花使用溫湯浸種。
提出消滅蝗蟲滋生地以滅蝗的設想。
1637年 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著作《天工開物》問世,其中「乃粒」(糧食)、「乃服」(蠶桑)、「粹精」(糧食加工)、「甘嗜」(種蔗、製糖、養蜂)、「膏液」(榨油)、「曲糵」(釀酒)等都和農業生產有直接關係。
已有稻田用水量的記載。
使用砒霜拌種防治地下害蟲。
17世紀中 使用抗旱、促早熟的「冬月種穀法」。
【園藝】
15世紀-16世紀 出現結球白菜
16世紀 辣椒傳入中國。
1535年 芒果從國外傳入廣東
1578年 南瓜見於記載。
1621年 果樹滴灌開始萌芽。西紅柿見於記載。
17世紀中期 番木瓜和番荔枝傳入中國。
【茶】
17世紀前期 茶樹栽培採用育苗移栽技術。
茶樹栽培使用火刈更新技術。
【蠶桑與經濟昆蟲】
1502年 使用方格簇。
16世紀-17世紀 湖州出現名絲「輯里絲」。
1637年 已有家蠶雜交育種記載。
使用天露、石灰水、鹽滷水浴種,以淘汰劣種、選擇良種。總結出做繭「出口乾」、繅絲「出水干」的六字訣經驗。
17世紀前期 夏伐後施用謝桑肥。
桑葉一季畝產高達2156斤。
【畜牧】
1502年 出現填食肥育的填鴨法。
1594年 出現「三飲三餵」養馬法。用公馬試情,以判斷母馬「定駒」。
1639年 出現肉豬催肥術一肥豬法。
1641年 坑孵法見於記載。
【獸醫】
1475年 官修《類方馬經》問世。
1573年-1620年 喻仁喻傑撰《無享療馬集》,針灸術已有理論總結,針灸穴位已擴大到360個。
診斷學有巨大發展,出現「脈色論」。
中獸醫辯證論治有了系統總結,出現「八證論」。
1594年 楊時喬作《馬書》。
17世紀-20世紀 針灸術中出現火針法。
牛病專著《抱犢集》問世。
【水產養殖】
1522年-1566年 黃省曾作《種魚經》,是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養魚專著。鯔魚人工飼養,是為中國港養之始。
1596年 張謙德作《硃砂魚譜》,是為中國最早的金魚專著。
15世紀-16世紀 金魚傳入歐洲。
1597年 利用混養,充分利用水體。
1636年 魚池旁養家畜,利用畜糞養魚。
【食品加工與儲藏】
1590年 青茶技術見於記載,時稱日曬茶。
1597年 炒青茶技術已相當精細。
17世紀前期 醃製松花蛋技術見於記載。出現腐乳腐竹豆製品
17世紀中期 已有紅茶製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