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號
圖示 | |
---|---|
晶體號實驗艙 | |
模塊配置 | |
任務名稱 | 和平號太空站 |
發射 | 1990年5月31日 10:33:20 UTC 蘇聯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LC-200/39發射台 |
運載火箭 | 質子-K運載火箭 |
對接 | 1990年6月10日 10:47:22 UTC |
再入 | 2001年3月23日 05:50:00 UTC |
在軌時間 | 3948天又 19小時[1] |
長度 | 11.9米 |
直徑 | 4.35米 |
發射質量(包括功能貨艙): | 19,640公斤 |
翼展 | 36米 |
可居住空間 | 60.8 m3 |
晶體號( 俄語: Кристалл; 英語: Crystal)是和平號太空站的第4個模塊,也是第3個與核心艙對接的模塊。晶體號和以往的模塊一樣,是基於77K(TKS)模塊設計的,最初的名字叫「量子3號」。
介紹
安裝在太空站的這個模塊最初的設計應該是一個37KS,但這個設計在1983年被取消。6月11日,在機械臂的幫助下,晶體號與量子2號相對應的對接口實現了對接。晶體號由兩個密封艙組成:儀器載荷艙和儀表對接艙。晶體號是和平號太空站的第二個徑向艙,主要功用是在空間飛行條件下,獲得特殊性能的結構材料、電子器件、生物製劑和植物栽培工藝;增強地球資源勘察和天體物理實驗的能力,增大了太空站的空間,為長期性載人飛行帶來了更加有利的條件。[2]晶體號內有4個半導體爐,在7個月內生產了價值1000萬美元的空間材料。[3]
位置變動
晶體號裝有兩個型號為APAS-89的APAS對接口,最初設計與暴風雪太空太空梭計劃相關,為蘇聯太空梭和和平號太空站的對接服務。但由於暴風雪計劃在1993年取消,晶體號被用於太空梭-和平號計劃。1995年5月26日,晶體號被從-Y接口移動到了-X接口。5月30日,又被移動到-Z接口,為光譜號實驗艙的對接做準備。6月10日,晶體號被重新移回-X接口,準備與STS-71任務的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對接。1995年7月17日,晶體號被移動到-Z接口,這是晶體號的最後一次移動。1995年11月15日,晶體號與和平號對接艙對接,使太空梭與和平號不再直接通過晶體號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