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放
生平
早年居住於漢水之濱[1],後歲饉,隱居於剡溪(今浙江嵊縣)、鏡湖間。與顧況、戴叔倫、劉長卿、女詩人李季蘭、詩僧皎然等人有交情。建中三年(782年)嗣曹王李皋鎮守江西,聘為節度參謀[2],不久告歸,隱居丹陽。[3]貞元二年(786年)詔舉「韜晦奇才」,召為右拾遺,起程至京城,不久即稱病返吳。[4]後前往潤州(今江蘇鎮江)。貞元三、四年或五年間卒於廣陵(今江蘇揚州)舟中。[5]《全唐詩》卷三一五存其詩一卷,共二十五首,《全唐詩外編》卷四補詩一首。
注釋
- ^ 嚴維《贈送朱放》:「昔年居漢水,日醉習家池。道勝跡常在,名高身不知。」
- ^ 《新唐書》卷六十《藝文志》四:「嗣曹王皋鎮江西,辟節度參謀。」
- ^ 《嘉定鎮江志》卷十八《人物誌》:「朱放,字長通,居丹陽。」
- ^ 《極玄集》卷下載:「貞元初,召為左拾遺,不就。」事實上朱放曾自吳中起程赴京,準備就任,但最後未任職,故稱「不就」。但朱放的好友多以朱拾遺稱呼,如劉長卿有《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寄別朱拾遺》,秦系有《晚秋拾遺朱放訪山居》,武元衡有《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等等。
- ^ 顧況《右拾遺吳郡朱君集序》:「有志未就,卒於廣陵舟中。」又云:「我主人延陵包君、兵部李(李紓)侍郎、禮部劉(劉太真)侍郎皆有託孤之舊」,朱放卒時,李、劉二君皆在任上,則必不晚於貞元四年冬;又從戴叔倫《哭朱放》:「幾年湖海挹餘芳,豈料蘭摧一夜霜。人世空傳名耿耿,泉台杳隔路茫茫。碧窗月落琴聲斷,華表雲深鶴夢長。最是不堪回首處,九泉煙冷樹蒼蒼。」一詩中可知朱放應是卒於冬季,戴叔倫卒於貞元五年六月,可知朱放卒年必不晚於貞元五年。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考定朱放卒年約在貞元三年冬,決不晚於貞元四年。(第二冊,3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