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傑 (明朝將領)

李傑(1331年—1368年),茂實元朝至順二年出生於河南江北行省壽春府霍丘縣(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明朝開國將領之一。李傑為農民出身,在元末民變中歸附朱元璋政權,洪武元年(1368年)隨徐達北征時陣亡於孔山寨,被明廷追贈為鎮國上將軍都指揮使,後又加贈驃騎將軍都督僉事[1]

李傑
籍貫鳳陽府壽州霍丘縣
字號茂實
出生1331年
大元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壽春府霍丘縣
(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
逝世1368年12月(38歲)
孔山寨
墓葬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李傑墓
配偶茆氏

生平

李傑出生於農民家庭,史料記載他「為人樸直,力於穡事」,至正十年至十一年(1350年—1351年)間,李傑在一帶決意參加起義軍,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傑歸附朱元璋,在徐達麾下參與各項戰役,先後輾轉於宣城毘陵安慶九江太平廬州泰州高郵淮安吳興姑蘇以及湖南、湖北、鄱陽湖等地,因功被封為宣武將軍、廣武衛指揮使,後隨徐達北上中原征戰。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乙亥,李傑在攻打孔山寨時先入敵陣戰鬥,但敵人人多勢眾而明軍支援未能及時趕到,李傑在戰鬥中陣亡。[1][2][3]

身後

 
李傑墓的神道碑,現存於南京市雨花颱風景區內。

李傑陣亡後,他的遺體於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運回京師,安葬於聚寶山之下[2][4],明朝朝廷追贈李傑為鎮國上將軍都指揮使。在洪武年間,李傑之子李諒又立下戰功,其女李氏被封為李淑妃,李傑遂被加贈驃騎將軍和都督僉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廷敕大學士宋濂為李傑的墓葬撰寫神道碑,該碑記在後來成為罕見的未被永樂朝君臣篡改的洪武時期碑文紀事,具有較大的歷史研究意義。李傑墓葬的具體地點在後世已無法尋得,而其墓葬石刻則於民國時期被發現,2006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孝陵的子項——明功臣墓的一部分。[1][3]

家庭

李傑的妻子為茆氏(亦有記載為茅氏),誥封三品太淑人,二人育有李諒、李忠兩子,以及後來被敕封為淑妃的女兒李氏[5],李諒在李傑戰歿後入軍,後立有戰功,官至昭勇將軍、神策衛指揮使,子孫世襲神策衛指揮使,李氏晉封淑妃後又升至驃騎將軍、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永樂五年(1407年)致仕;其弟李忠則官至明威將軍、旗手衛指揮僉事,子孫世襲旗手衛指揮僉事,後升至昭勇將軍、旗手衛親軍指揮使,永樂年間被勒令還鄉。李傑的父親是李永中,母親董氏,為霍丘農民,約去世於元末,李傑戰死後,李永中被追封為宣武將軍、親軍指揮使司僉都尉,李氏晉淑妃後又被追封為隴西郡伯,董氏則被追封為隴西郡君。[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鄧閎暘. 明《佥都督李公神道碑》与李淑妃殉葬. 江蘇省情網. 2022-08-17 [2024-09-04]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盧海鳴. 雨花风物. 南京市: 南京出版社. 1997: 56–57. ISBN 7806143300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 3.1 向敬之. 大明小史. 東方出版社. 2022: 139–140. ISBN 9787520724791 (中文(中國大陸)). 
  4. ^ 薛冰. 家住六朝烟水间. 南京市: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233. ISBN 9787811013238 (中文(中國大陸)). 
  5. ^ 邵磊. 《明赠都督佥事李杰墓暨李杰家族史事考略》.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南京市: 南京曉莊學院). 2021, (03): 105–112. ISSN 1009-790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