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華
中国戏剧导演
生平
196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對1980年代實驗戲劇、小劇場戲劇的發展做出了相當的貢獻。1989年成立「林兆華戲劇工作室」。2010年開始舉辦「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為中外戲劇、戲曲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社會兼職
作品
- 話劇:
- 高行健編劇:《絕對信號》(1982年)、《車站》(1983年)、《野人》(1985年)、《山海經傳》(2012年)
- 過士行編劇:《鳥人》(1993年)、《棋人》(1995年)、《魚人》(1997年)、《廁所》(2002年)、《活著還是死去》(2007年)、《回家》(2010年)
- 莎士比亞編劇:《哈姆雷特》(1989年)、《理查三世》(2001年)、《大將軍寇流蘭》(2007年)
- 其他編劇:《紅白喜事》(1984年)、《狗兒爺涅槃》(1986年)、《羅慕洛斯大帝》(1992年)、《三姊妹·等待戈多》(1998年)、茶館》(1999年)、《風月無邊》(2000年)、《故事新編》(2000年)、《理查三世》(2001年)、《趙氏孤兒》(2003年)、《櫻桃園》(2004年)、《夢的戲劇》(2005年)、《建築大師》(2006年)、《白鹿原》(2006年)、《大將軍寇流蘭》(2007年)、《刺客》(2007年)、《窩頭會館》(2009年)、《老舍五則》(2010年)、《門客》(2010年)、《說客》(2011年)、《伊凡諾夫》(2011年)、《北京有個中關村》(2012年)、《天鵝之歌+論菸草有害》(2012年)、《隆福寺》(2013年)、《一鳥六命》(2013年)、《雷雨2014》(2014年)、《公民》(2014年)、《人民公敵》(2014年)
- 歌劇:《夜宴》(2003年)、《狂人日記》(2003年)、《命若琴弦》(2011年)、《永樂》(2014年)
- 京劇:《張協狀元》(2003年)、《楊門女將》(2003年)
- 書籍:《導演小人書》(2014年)
評價
“ | 林兆華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戲劇界最有影響的導演之一,也是人們爭議最多的導演之一。能否給林兆華及其創作一個客觀、公正、全面、準確的評價,對我們來說是很嚴峻的考驗。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反過來也一樣,觀其戲,聽其言,對其人也應該有更多一些的了解。但是很困難。原因就在於,林兆華自1978年與梅阡一起執導《丹心譜》以來,所排話劇和戲曲有數十部之多,可謂風格各異,流派紛呈,很少重複自己。根據一些戲,我們可以稱他為現實主義;根據另一些戲,別人也可以稱他為表現主義或現代派。他有時給人的印象是先鋒的、實驗的,有時又表現為傳統的或寫實的。很顯然,想用單一的風格完全概括林兆華的戲劇創作是徒勞的。綜合他的所有作品,我們則很難把他歸到哪一種風格或主義中去。他在許多場合表示,他沒有風格,也不屬於任何流派。他這麼說,基本上屬實。但即便如此,林兆華仍然有他一以貫之的東西。這種東西不是別的,就是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最可寶貴的、不安分的、不願墨守成規的、追求心靈自由的精神。 | ” |
——解璽璋《悲劇時代:惴惴不安的戲劇靈魂-林兆華散論》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林兆華戲劇工作室
- 林兆華戲劇藝術中心新浪微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林兆華戲劇藝術中心新浪博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林兆華戲劇藝術中心豆瓣小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人物: 林兆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歌德學院(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