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翰(1878年—1925年)號西園福建莆田城內田尾(今莆田市城廂區太平街)人,中國教育家、詩人。[1]

生平

林翰生於清朝光緒四年(1878年)。10歲時,他能吟詩作對。17歲時,他參加縣試獲第一名。19歲時,他考取副貢。24歲時,他中壬寅科第五名舉人。後來,他兩度到北京應試,但均未考中進士[1]

在離開北京後,他和塗開榘陳乃元陳樵來往密切,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明節,以租用來的莆田城內頂務巷蕭家祠堂作為教室,創辦了莆田首家講授新學的私立學堂——興化礪青小學堂,林翰任堂長。[1]

不久,林翰被官費派赴日本留學,入經緯學校學習法律。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再度廢除科舉。同年夏,林翰從日本畢業回到莆田,當時礪青小學堂正好同官立小學堂合併成立莆田官立礪青小學堂,遷往鳳山寺(今東大路),林翰出任堂長。[1]

後來,林翰再次到日本,入明治大學學習政治學。宣統三年(1911年),清學部會試留日學生,林翰獲優等。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此後莆田官立礪青小學堂改稱莆田縣立礪青小學[1]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福建省臨時議會成立,林翰當選議員,他還在福州兼任公立法政學校講師。當時,中國同盟會的《僑南日報》編輯被殺,林翰被推舉為福建省臨時議會的代表之一,赴北京請願。[1]同年,他任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2]民國2年(1913年),福建省議會成立,林翰當選為議長。[1]

民國11年(1922年),北軍經過莆田時,強征了幾百名民夫,這些民夫被迫挑運物資抵達福州後,又被集中關在北軍營地內,北軍準備強迫他們繼續挑運物資北上。林翰聞知此事後,同北軍進行交涉,使這些民夫全部被釋放。[1]

民國14年(1925年)夏,林翰病逝於福州,享年47歲。其靈柩自福州經涵江運抵莆田安葬。[1]

著作

說詩社發起人陳衍(石遺)為他編輯了詩集並作序,按其遺願定名為《山與樓詩集》,由同鄉陳翼才等人共同集資出版。[1]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城廂區志 第一章人物傳,福建省情資料庫,於2012-4-13查閱[永久失效連結]
  2. ^ 李學智,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人數及變動情況考,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