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瑞典語:Glenn Teodor Sjöberg,英語:Glenn Theodore Seaborg,1912年4月19日—1999年2月25日),美國核化學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教授、第二任校長(Chancellor)。[2][3]鑑於西博格在超鈾元素方面的傑出貢獻,他與埃德溫·麥克米倫(錼的主要發現者)共同榮獲1951年諾貝爾化學獎。[4]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Glenn T. Seaborg | |
---|---|
出生 | 美國密西根州伊什珀明 | 1912年4月19日
逝世 | 1999年2月25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法葉 | (86歲)
母校 | 洛杉磯加州大學 柏克萊加州大學 |
知名於 | 發現10種超鈾元素 |
獎項 | 諾貝爾化學獎(1951年) 珀金獎章(1957年)[1] 富蘭克林獎章(1963年) 普利斯特里獎(1979年)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核物理學 |
機構 | 柏克萊加州大學 曼哈頓計畫 美國原子能委員會 |
博士導師 | George Ernest Gibson 吉爾伯特·路易士 |
博士生 | Ralph Arthur James Joseph William Kennedy Kenneth Ross Mackenzie Elizabeth Rauscher Arthur Wall |
簽名 | |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在1997年8月舉行的國際會議上,決定用西博格的名字命名由艾伯特·吉奧索(A. Ghiorso)和他發現的106號元素𨭎(Sg),打破了不能以健在人姓名為化學元素命名的慣例。
生平
西博格生於密西根州伊什珀明,1922年隨家遷往加利福尼亞。1934年畢業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1937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成為勞倫斯的助手他長期在伯克利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芝加哥大學冶金實驗室做研究工作,對原子彈的發展發揮了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博格於1946年重返柏克萊.擔任化學教授和勞倫斯放射實驗室核化學研究導師。1954年任實驗室副主任。1958-1961年任伯克利校長。1961年美國總統甘迺迪任命他為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他是擔任這種職位的第一個科學家。1971年他離開委員會重返伯克利任大學教授,並在1972一1975年問兼任核化學研究實驗室主任。
西博格於1999年2月2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住所逝世,享年86歲。
貢獻
- 1940年他同麥克米倫等人開始製備超鈾元素。麥克米倫用回旋加速器轟擊鈾靶,分離得到錼。從1940年到1958年,他們一共發現9個新元素,包括原子序數94到102。其中最著名的元素是鈽(94號元素),它被用於核爆炸和核反應爐的燃料,後由E.費米指導的芝加哥大學實驗室首次工業化生產。這是核武器研製成功的一個關鍵步驟。他發現的其他新元素是鋂(95)、鋦(96)、鉳(97)、鉲(98)、鑀(99)、鐨(100)、鍆(101)和鍩(102)。
- 1944年西博格提出錒系理論.預言了這些重元素的化學性質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這個原理指出,錒和比它重的14個連續不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屬於同一個系列,現稱錒系元素。
- 西博格還發現了易裂變的同位素:鈽239和鈾233,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鈽238,鐵59、碘131、鈷57和鈷60等。
- 1980年他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完成實驗,成功地將數千鉍原子轉換為金原子。此實驗以核能原理做為基礎,能從鉍元素中移除中子與質子。然而這個造金方法太過於昂貴,無法用於商業量產。但是他的實驗成果,被認為近似遠古神話中「賢者之石」的力量。
- 20世紀90年代,他致力於超重核的探索和錒系元素的重離子核反應的研究。
榮譽
除諾貝爾獎外,西博格還獲得許多榮譽。1959年獲費米獎。其他嘉獎包括美國瑞典工程師協會埃里克森金質獎章、瓦薩勳章、法國高級勳章。他於1962年被授予瑞典美國人稱號。
參見
參考資料
- ^ SCI Perkin Medal. Science History Institute. [2018-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2).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1. NobelPrize.org. [2019-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美國英語).
- ^ 02.26.99 - Revered chemist Glenn T. Seaborg -UC Berkeley professor, presidential advisor and Nobel Laureate - has died at 86. www.berkeley.edu. [2019-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1. Nobel Foundation.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