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木
檀或檀木,不是一個具有精確意義的字、辭,不盡然是一種木材,或一類木材的統稱。有時候指一種香木,有時候指質地堅韌、紋理細緻的一種硬木,有時候指兼具以上這兩種特性的木材。與其說檀木是一個自然科學名詞,不如視之為歷經沿革、含義多元的文化、經濟概念。
檀木的種類
市面上被稱為檀木的木材,至少包括幾大類;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纂《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檀,指三種植物的名稱:
- 檀香(Santalum album):檀香科檀香屬的一種半寄生性常綠小喬木,其木材富含芳香精油,可蒸餾提取檀香油,作為香料或藥材使用,東印度產的檀香精油被世界公認品質最佳。
- 青檀:榆科植物的Pteroceltis tatarinowii;本種一屬一種,主要分佈在中國的黃河中、下游,是漢語原始意義的檀木。
- 紫檀:主要指豆科植物紫檀屬Pterocarpus spp.的Pterocarpus santalinus小葉紫檀、又稱檀香紫檀,以及在家具製作上被歸類為花梨木類、商品名稱padauk的P.indicus等多種同屬植物。
除此,根據羅良才的《檀木名實錄》,中國的白檀Dalbergia hupeana、降香黃檀Dalbergia odorifera以及世界各地出產的黃檀屬Dalbergia spp.(商品名稱rosewood、俗稱酸枝);中國的茜草科的烏檀Nauclea afficinalis以及世界各地出產的烏檀屬Nauclea spp.;新烏檀Neonauclea griffithii(又稱黃楊木)以及世界各地出產的新烏檀屬Neonauclea spp.也都被視為檀木。
另外,在市面上,以檀為名的還有:紅檀(Swartizia spp.鐵木豆屬,也有將Dicorynia Guianensis雙柱蘇木冠以紅檀商品名……)、綠檀(可能是Guaiacum癒瘡木屬,或Bulnesia維臘木屬)、黑檀ebony可以是又稱非洲柚木的Guibourtia spp.以及又稱烏木的柿屬黑檀Diospyros spp.等。據說市面上稱檀木的樹種多達60種以上。
檀的歷史沿革
檀是相當古老的中文詞彙,《詩經》魏風有《伐檀》三章: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估計成書於東周或更早的《詩經》,一般認為收錄的是中國3000年左右以前的黃河中、下游的民歌,當時中國此一區域的檀樹,應只有青檀一種,其他分佈在南方的黃檀等,其所在區域可能尚非華夏領域,所以一般推斷此處用以製輻、製輪的檀,就是青檀。
檀就是青檀的概念,到了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有了重大改變。印度盛產的檀香,無論在婆羅門教或佛教中都享有殊勝尊崇,加上佛教重要的教意之一「布施」(dana),早期被譯為檀那。於是檀這個詞彙,因應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興盛,有了宗教上的殊榮。來自印度的的檀香,漸漸成為檀一詞的主要意義。
可能是自海外貿易發達的明朝永樂年間、鄭和的大航海時期開始,檀又有了新的意義。明、清兩代的中國家具工藝發展至高度水準,當時用以製作高級家具的木材,產自中國者首推黃花梨、即海南島出產的降香黃檀,而來自印度及印支半島的各種紫檀屬木材,尤其年久會散發香味的印度小葉紫檀,被視為比黃花梨更加珍貴。
現代的中國大陸地區以及台灣地區,通俗商品市場上,商人為了提高木材的價格,往往將來自非洲、中南美洲、澳洲等世界各地的各種木材,都以檀命名,所以預料檀之概念,將持續擴充。
參考資料
- 羅良才《檀木名實錄》,《雲南森業科技》第1期,總第102期,2003年3月。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