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政治

泰國政治在2014年5月22日前長期在君主立憲制框架內運行,總理是政府首腦,世襲君主是國家元首,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和立法部門。

2014年泰國政變廢除了2007年憲法,名為全國和平與秩序委員會(NCPO)的軍事組織接管了泰國。國家警察局局長廢除了國民議會,並承擔立法部門的職責。根據全國戒嚴令,由軍事法庭負責處理通常由民事法庭管轄的一些案件。不過即使沒有憲法,包括憲法法院在內的法院體系仍然保留。新內閣於2019年7月16日宣誓就職後,全國和平與秩序委員會正式解散。[1]

泰王國長期處於國王的絕對統治之下。1932年暹羅立憲革命後,在西化官僚和傳統軍隊的領導下,該國正式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首相為政府首腦。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憲法。政治成為新老精英、官僚和軍方之間派系鬥爭的舞台。政變不時發生,經常使該國處於一個軍政府的統治之下。迄今為止,泰國已有20部憲章和憲法[2] ,反映出該國高度的政治不穩定。

經濟學人信息社在2019年將泰國評為「有缺陷的民主國家」,比上一年大幅增加1.69分。

參考資料

  1. ^ Nanuam, Wassana; Bangprapa, Mongkol. HM gives cabinet moral support. Bangkok Post. 17 July 2019 [9 January 2019]. 
  2. ^ Paddock, Richard C.; Lindner, Emmett. Bangkok Is Engulfed by Protests. What's Driving Them?. The New York Times. 2020-10-24 [2020-11-21].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1)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