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學

1923年建立的一所学校

海南中學[6],又稱海南省海南中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的一所公辦全日制完全中學,1923年創辦時名為私立瓊海中學。1950年後瓊海中學改為公辦,瓊南中學、匹瑾女子中學、建華中學等三所學校先後併入,改稱廣東海南中學。1959年被定為廣東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1988年海南建省後,改名為海南中學沿用至今。[7]

海南中學
海南中學校徽
府城校區北門
地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
府城校區: 海口市瓊山區大路街
美倫校區: 澄邁縣美造路
海南中學三亞學校(原三亞市實驗中學): 三亞市吉陽區河東路[1]
海南中學白沙學校(原白沙中學): 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東路[2]
類型公立中學
海南省教育廳直屬中學
海南省一級甲等學校[3]
創辦日期1923年
校長暫時缺任[4]
黨委書記柳海英[4]
學校領導柳海英[3]
教師人數447人[3]
年級初中3年級,高中3年級
學生人數5834人(2024年)[3]
校訓尚德 睿智 唯實 創新[5]
學校網址海南中學

海南建省以來,海南中學發展迅速,被譽為「海南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科技創新教育、藝術體育教育、校本課程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各項工作特色鮮明、成績突出,辦學水平首屈一指。

海南中學在海口市、澄邁縣分別設有府城、美倫兩個校區,初中、高中兩個學部共有在讀學生5834人,成125個教學班。2017年,海南中學接管三亞實驗中學,並將其更名為海南中學三亞學校;2022年,海南中學接管白沙中學,並將其更名為海南中學白沙學校,逐步形成「一校兩區兩翼」的一體化集團辦學模式。[3]

歷史沿革

辦學歷史

1923-1949年

1923年8月,鍾衍林、馮官堯、王國憲、韓卓秦等13名知名教育工作者,決定在海南籌建學校,並組建了校董會。經過校董會討論,學校定名為「私立瓊海中學」,以府城鎮蘇泉書院為臨時校址,推舉鍾衍林為第一任校長。

1923年9月,學校正式開學。學校的學生主要是當地的工農子弟,大部分學生的經濟背景並不寬裕。鑑於此種情況,瓊海中學雖然是私立,仍然決定只向學生徵收少量的學費。

創校後,學校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主持創辦農場、糖廠等工農產業,允許學生半工半讀,在減輕學費壓力的同時,普及勞動教育,推動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同時,學校開辦附屬小學和幼兒園,並確立了「辦學平民化、教育科學化、勞動技能化「的辦學理念。

在成立後不久,瓊海中學憑藉進步的教育理念、豐富的教學內容,匯集了海南島內外多名名流學者。學校藉此博採眾長,時常邀請校內外知名學術人士到學校發表學術演講(即現今「衍林講堂「的前身),學校的辦學能力和成績也獲得了飛躍式的提升。

1938年,日軍占領廣州。考慮到日軍極有可能繼續進軍瓊崖地區,校董會決定成立「瓊海中學香港分校「,將貴重的儀器和文獻圖書暫時運往香港。

1939年2月,日軍占領瓊崖地區,瓊海中學停辦。同年秋季,瓊海中學香港分校校董會正式成立,決定增設學校附屬小學。

1939-1941年,瓊海中學香港分校在3年時間內,積極向學生推行戰時教育,宣傳抗日救國思想。1941年年底,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被日軍占領,香港分校被迫停辦。

香港分校停辦後,瓊海中學師生在韶關等地繼續進行教學活動。由於戰事所逼,一段時間後,這一批師生也解散了。自此以後直至1946年,瓊海中學處於完全停止教學活動的狀態。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一年後,瓊海中學回遷復校。 [8]

1949年至今

1950年,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海南全島和中國共產黨接管瓊崖地區,瓊海中學由私立改為公立。1951年,匹瑾女子中學併入瓊海中學。隨後,學校在海南區政府指示下,改名為「海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1952年,隨著廣東省高教局將海南師範學院改制為海南師範專科學校,學校又改名為「海南師範專科學校附屬中學」;1953年,由於海南師專併入華南師範學院,廣東省教育廳將學校更名為「廣東海南中學」。[8]

1988年4月26日,隨著「中國共產黨海南省委員會」「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廣東海南中學」更名為「海南省海南中學」,簡稱「海南中學」。海南中學從原地區級的省重點中學,一躍成為省會城市的重點中學。

改革開放後,伴隨著西方素質教育理念流入中國,海南中學積極吸取優秀素質教育理念,並嘗試將素質教育在基層教學活動中普及。 1990年,經過多次關於素質教育的學習討論後,學校領導明確了海南中學辦學的四大問題:「要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素質教育是繼承現行教育的優良傳統,糾正現行教育的某些弊端;實施素質教育不是淡化文化科學知識;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 1992年10月,中國首屆中學校長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參加會議的有來自美國、英國、 德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校長70餘人。在這次會議上,時任海南中學校長鄒福如暢談「培養高層次精英人才」的理念,提出「把學校辦成全國一流的國際型的中學」的構想。

在海南省教育廳的全面支持下,大批優秀的教師和學生資源流入海南中學。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起,海南中學的高考平均成績長期在海南位居第一。[8]

2007年,海南中學入選第一批「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先後榮獲「海南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海南省課程改革實施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色學校」「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7年被評為首屆「全國文明校園」。[3]

2017年,海南中學接管三亞實驗中學,並將其更名為海南中學三亞學校;2022年接管白沙中學,並將其更名為海南中學白沙學校。海南中學影響和引領周邊市縣基礎教育的提升和發展,率先助力全省推進集團化辦學,振興民族地區教育。[3] [8]

海南中學美倫校區於2021年8月26日開學。 設有高中部、初中部、附屬小學和附屬幼兒園,二期工程將建設國際部。[9]

歷任校長

 
海南中學歷任主要領導
校長 任期
鍾衍林 1923-1950
何仁楷 1950-1951
林成燮 1951-1952
張壽琪 1952-1953
吳奇勳 1953-1956
林泉 1956-1959
楊精業 1959-1963
楊楷儒 1963-1970
莫維 1970-1978
司徒權 1978-1982
鄭向光 1982-1984
鄒福如 1984-1999
黎當賢 1999-2010
馬向陽 2010-2020
王宏 2020-2023

學校文化

校訓

「尚德、睿智、唯實、創新」。尚德,意為崇尚德行;睿智,寓意見識卓越,富有遠見,堅持以人為本;唯實,代表為人誠實、專業紮實、工作踏實、實事求是;創新,則指唯有推陳出新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校訓於20世紀80年代由時任校長鄒福如提出。[10]

社團

海南中學有模擬法庭社、廣播站、桌球社、足球社、驚蟄羽毛球社、新月魔術社、想眼漫畫社、音控社、燎輝傳媒社、新視野天文社、光合作用社、D²街舞社、絲弦民樂社、模擬聯合國社、原木吉他社、貓咔攝影社、科技社、溪韻文學社、時光戲劇社、E-zone英語社、海風詩社、白楊主持社、鳴鏑辯論社、青雲舞社、脆脆鯊籃球社、模擬政協等27個社團。[11]

參考資料

  1. ^ 三亚市实验中学(现海南中学三亚学校)校址. Google Map. 
  2. ^ 白沙中学(现海南中学白沙学校)校址. Google Map.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学校简介. 海南中學官網. 
  4. ^ 4.0 4.1 学校领导. 海南中學官網. 
  5. ^ 鳳凰網. 海南中学校训:尚德 睿智 唯实 创新. 2014-09-23 [2018-08-31]. 
  6.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查询. 信用中國. [2023-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9). 
  7. ^ 海南省志·教育志 第四章 中学教育 第一节 学校设置. 南海出版公司. 1991. 
  8. ^ 8.0 8.1 8.2 8.3 張曉惠. 百年海中恰芳华——一所中学的一个世纪. 海南日報數字報. 
  9. ^ 海南中学美伦校区2021年入学通知. 海南中學官網. 
  10. ^ 張琬茜. 赓续百年荣光 顺潮奋楫远航 ——写在海南中学建校100周年之际. 海南日報數字報. 
  11. ^ 招贤纳才,欣欣向荣——海南中学举行2023年学生会&社团招新活动. 海南中學官網.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