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建剛(1900年—1934年),字天劍,男,廣東大埔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1][2]

生平

溫建剛17歲到南洋。1918年,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後赴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畢業後,任黃埔軍校第一、二期軍事教官兼學生區隊長。1922年陳炯明發動六一六事變背叛孫中山,溫建剛親率突擊隊夜間泅水渡江襲擊陳炯明部,最終取勝。[1]

北伐戰爭時,溫建剛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的副官長,陸軍中將銜。北伐軍抵達南昌時,又兼任南潯鐵路警備司令。[1]

北伐戰爭期間,國民黨從中央到地方的內訌愈演愈烈,不少不滿國共關係狀況的資深國民黨員焦慮不安,認為中國共產黨的奪權危險迫在眉睫。國民黨中央青年部長邵元沖在日記里記述了部分國民黨人秘密串聯,急於推動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採取斷然行動,其中也包括南昌的陳果夫、溫建剛等人。[3]

1927年2月21日,武漢方面決定召開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同日,南昌方面相應召開政治會議,在蔣介石默許下,會上陳果夫陳立夫、溫建剛等少壯派決定,一面奪取北伐軍經過各地的黨權及政權,一面準備與武漢方面破裂。[3]

1927年4月9日,蔣介石開展了奪取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及南京市黨部權力的行動。因蔣介石在南京,手下只好秘密支持幫會組建勞工會,再組織勞工會人員實施打砸及抓捕。但因幫會人員缺乏權威,儘管有密令指名抓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常務委員張曙時侯紹裘等人,張曙時卻仍能仗其資格老而幾齣幾進,還直接到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問罪,溫建剛乃至蔣介石因密令未公開,不敢當場逮捕張曙時。[3]

1928年,溫建剛率北伐軍進入山東省,山東軍閥韓復榘投降。在溫建剛赴南京述職時,韓復榘叛變並將溫建剛的哥哥溫克剛少將扣留。溫建剛在南京得知後,隨即回山東平定了韓復榘。溫建剛後歷任山東煙臺警備司令、南京警察廳廳長等職。[1]

1934年,溫建剛因得罪陳果夫而遭處決,享年34歲。[1]

家庭

  • 妻子:鄧佩英(1907年-1960年3月),廣東韶關人,13歲獨自離家到上海讀書,在上海學過牙科和婦產科。1932年從上海法學院畢業,在上海任律師,和上海警備司令部副官溫建剛結婚。溫建剛死後,她帶著未滿月的女兒獨自在上海生活。1936年5月,宋慶齡沈鈞儒等在上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鄧佩英受過去上海法學院的老師沈鈞儒影響,也加入救國聯合會。後曾為解救救國會七君子奔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輾轉湖北宜昌四川奉節投親。1946年攜女兒來到重慶,開了家牙科診所。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重慶,鄧佩英主動到西南革命大學學習,不久被分配到重慶北碚實驗中學當教導主任並教地理。後調重慶南坪中學。1957年主動到貴州最邊遠貧窮地區的貞豐中學教書。1958年大躍進,又主動參加大煉鋼鐵運動,但在山區砍樹時受傷。1960年3月病逝。[1]
  • 哥哥:溫克剛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 ,
  2. ^ 雪輝. 回忆我的外婆邓佩英. 貴陽文史2008年第5期. [永久失效連結]
  3. ^ 3.0 3.1 3.2 楊奎松,一九二七年南京國民黨「清黨」運動研究,歷史研究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