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麵包 (美洲)

炸麵包(英語:Fry bread)是一種在油、起酥油豬油油炸深炸的麵餅。通常以小麥粉、糖、鹽和豬油等簡單原料製成,炸麵包可以單獨食用,亦可佐以蜂蜜果醬、糖粉、鹿肉、牛肉等配料食用,也可以做成類墨西哥夾餅的餐點。炸麵包於2005年獲南達科他州指定為官方麵包[1]

炸麵包
類型麵餅
起源地北美洲
發明者美洲原住民
主要成分麵團、膨鬆劑、脂肪(食用油起酥油豬油
備註南達科他州官方麵包
2004年,製作炸麵包的克里克人
炸玉米餅、印度塔可或納瓦霍炸玉米餅為炸麵包的分支,上鋪各種食物(通常是鹿肉或牛肉),以及塔可中常見的其他配料。
阿拉斯加州塔納納舉行的葬禮上在鑄鐵平底鍋中烹製的炸麵包。

歷史

根據納瓦霍人的說法,1864年他們使用美國政府提供的麵粉、糖、鹽和豬油製成了炸麵包,當時居住在亞利桑那州的納瓦霍人被迫走行三百英里到新墨西哥州的博斯克雷東多,那裡的土地無法支持他們的傳統主食蔬菜和豆類;由於當時新墨西哥州的普韋布洛人和伊斯帕諾斯人的生活方式與納瓦霍人類似,因此新墨西哥風格的索帕皮拉與炸麵包同源[2][3]。寄宿學校也推動了炸麵包在美洲原住民飲食中的傳播[4]

製作

傳統炸麵包配方包括麵粉、水、鹽、少量油和發酵粉。將這些成分混合併製成一個簡單的麵團,然後用布蓋住三十分鐘至一小時,直到麵團發酵完畢。然後將其分為數個小球,然後在熱油中煎炸之前將其滾動或拉扁。標準配方可能會變化,包括用蛋黃醬代替麵團中的油,蛋黃醬會產生脆脆的質地,不會變濕——非常適合納瓦霍玉米餅;以及用酸奶發酵麵團而非使用發酵粉或酵母,這會產生濃郁酸味,但在麵團準備好後需要數小時方可完全發酵。由原住民沒有條件使用酵母,遂大多數炸麵包食譜不見酵母的使用。在許多美洲原住民家庭中,炸麵包的麵團在清晨攪拌後,放在一個用布覆蓋的大碗中發酵,並在需要時全天使用來為新鮮麵包備料。[5]

營養

美國農業部報告稱一盤炸麵包可提供700千卡(2,900千焦耳)的食物熱量和27克脂肪[6]。但霍皮族記者兼紀錄片製片人帕蒂·塔拉洪瓦稱炸麵包為「死亡麵包」,並將其與諸如膽囊疾病和糖尿病等美洲原住民的常見病聯繫起來,還描述了朝向土著食物主權的運動——提倡如玉米、豆類和南瓜等健康食物而非炸麵包等高脂肪的澱粉食物[4]

爭議

炸麵包對美洲原住民的意義十分複雜,並且他們與炸麵包的關係相互衝突[7][8]。對於許多美洲原住民來說,「炸麵包將一代又一代聯繫起來,並將現在與美洲原住民歷史的痛苦敘述聯繫起來」[2]。炸麵包往往成為原住民堅韌的象徵,因為它是使用政府提供的麵粉、糖和豬油開發出來的[9],儘管炸麵包通常與「傳統」美洲原住民美食聯繫在一起,但一些美洲原住民廚師將其視為殖民主義象徵[9]。土著廚師肖恩·謝爾曼稱其為「非美洲原住民食物」[10],認為它代表了「毅力和痛苦、獨創性和堅韌性」[11],因為它是政府將原住民轉移到無法支持種植玉米和豆類等傳統主食的土地上而產生的[7][12]

類似食物

參考文獻

  1. ^ NetState.com. Official State Foods. 2006. February 18, 2007.. [2022-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0). 
  2. ^ 2.0 2.1 Miller, Jen. Frybread. Smithsonian.com. [201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3. ^ Sokolov, R. Why We Eat What We Eat. Atria Books. 1993: 170 [2019-11-22]. ISBN 978-0-671-797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4. ^ 4.0 4.1 Talahongva, Patty. No More 'Die Bread': How Boarding Schools Impacted Native Diet and the Resurgence of Indigenous Food Sovereignty. Journal of American Indian Education. Spring 2018, 57:1: 145–53. doi:10.5749/jamerindieduc.57.1.0145. 
  5. ^ Recipes for frybread by Tribe or Nation. [2022-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6. ^ USDA 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 Release 23 (PDF). USDA.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10-21). 
  7. ^ 7.0 7.1 Miller, Jen. Frybread. Smithsonian. 2008 [2019-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6) (英語). 
  8. ^ Rupp, Rebecca. Native American Cuisine Returns to Its Roots. National Geographic. 2016-11-23 [2019-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9. ^ 9.0 9.1 Judkis, Maura. 'This is not a trend': Native American chefs resist the 'Columbusing' of indigenous foods. Washington Post. 2017-11-22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英語). 
  10. ^ Lam, Francis. Exploring indigenous kitchens of North America with Sean Sherman. www.splendidtable.org. 2017-11-03 [2019-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11. ^ Sean Sherman; Beth Dooley. The Sioux Chef's Indigenous Kitche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7 [2022-04-04]. ISBN 978-0-8166-997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7). 
  12. ^ d'Errico, Peter. (Not) Fry Bread: The Sioux Chef's Indigenous Kitchen. IndianCountryToday.com. 2017-07-13 [2019-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英語). 
  13. ^ Rush, Elaine C; Hsi, Elvina; Ferguson, Lynette R; Williams, Margaret H; Simmons, David. Traditional foods reported by a Māori community in 2004. MAI Review. 2010, 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