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

牙齿及牙龈表面逐渐沉积的生物薄膜

牙菌斑(dental plaque)又稱牙垢(相對於牙石),是在牙齒及牙齦表面逐漸沉積的生物薄膜,組成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也有真菌;牙菌斑形成的初期是黏稠的薄層無色沉積物,但變厚時會形成牙石而呈現淡黃色或棕色。牙菌斑常見於齒間、齒前、齒後、咀嚼面、沿著齦線(齦上)或齦線下的齒頸邊緣(齦下)。細菌斑是導致蛀牙和牙齦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使用牙菌斑顯示劑,可以很容易看到牙菌斑在口腔內的分布[2][3]

長期沉積的牙菌斑(牙垢)會形成牙石(牙結石,牙根處黃色部分)。

成因

牙菌斑由食物殘渣、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唾液和細菌構成[4]。牙菌斑中的細菌主要是正常口腔內存在的鏈球菌厭氧菌等。牙菌斑堆積到一定厚度之後,其內部緊挨牙齒表面的細菌因為與空氣隔絕開始轉入無氧呼吸。無氧呼吸在此處產生的酸不能及時被唾液沖走,因此會腐蝕琺瑯質中的礦物成分,並進一步造成齲齒

影響與症狀

牙菌斑在牙齒上會形成蛀牙,在牙根處堆積的牙菌斑也會刺激牙齦導致牙齦炎,當發展到牙齒周圍骨頭時就稱為牙周炎等牙周疾病[2]

如果有以下情形,可能有牙齦方面的疾病:[2]

  1. 牙齦出血、有膿且受到擠壓有膿液、萎縮、腫脹或觸碰會疼痛等症狀
  2. 牙齒鬆動或移位
  3. 呼吸時口腔有異味

牙菌斑顯示劑

牙菌斑顯示劑一般為含有可食用色素的染色劑,在刷完牙後用棉花棒均勻塗抹於牙齒、牙齦表面,再以清水漱口將多餘顯示劑吐出,若牙齒表面顯現出紅紫色斑,代表有牙菌斑殘留,需再用牙間刷及牙線去除色斑。

清潔與治療

牙菌斑對牙齒的危害隨其沉積時間而增強,所以應該定期清除。牙菌斑的質地很軟,可以用牙刷牙膏來有效清除,刷牙重點在於牙齒本身、牙齦與牙齒之間的淺溝(牙齦溝)以及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牙齦縫隙(齦乳頭)三區域及口腔內其他部位,以確保沒有食物殘渣[2][4]。一般每天早晚刷牙2次即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牙齒之間等不容易刷到的地方可以使用牙線洗牙可以進一步保證牙菌斑的徹底清除,洗牙有手動洗牙跟超音波洗牙兩種,手動洗牙取決於醫生技術,超音波洗牙可以提高洗牙速度降低醫生勞動。[5]

長期沉積的牙菌斑如果磷含量超過一般牙菌斑3倍、鈣含量也較高,在結合了唾液中可溶性的碳酸鹽與磷酸鹽礦物質等成分後,會鈣化形成硬質的牙石(牙結石),牙結石表面粗糙無比,更容易產生牙菌斑。牙石令牙齒與牙肉交界處的清潔變得困難,容易造成細菌聚積,導致牙肉長期發炎,繼而演變為牙周病[6]。牙結石一般緊密附著在牙齒表面,其去除需要由牙醫等專業人士進行。[4][5]

參見

參考文獻

  1. ^ Darby ML, Walsh MM. Dental Hygiene Theory and Practice. 2010. 
  2. ^ 2.0 2.1 2.2 2.3 醫學與生活:實用的保健預防書.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1: 28–. ISBN 978-957-05-1719-4. 
  3. ^ LiveABC編輯群. 2017年10月號 HOW IT WORKS 知識大圖解 中文版: 超跑打造術大揭密. 27 September 2017: 40–. 
  4. ^ 4.0 4.1 4.2 林保瑩. 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 November 2013: 99–. ISBN 978-986-213-469-6. 
  5. ^ 5.0 5.1 家庭生活保健百科. 青蘋果數據中心. 20 December 2013: 67–. GGKEY:1P43ANPU2F2. 
  6. ^ 牙周病. 香港電台. 2013-07-18 [2020-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