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翥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王鳳翥(1857年—1930年)[1],字景檀山東省諸城縣(今諸城市相州鎮相州村)人,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2]

民國之精華》中的王鳳翥照片

生平

王鳳翥出身於官僚世家。光緒年間,王鳳翥協修縣誌,署銜「監生侯選州同」。光緒末年,王鳳翥成為舉人。因受到維新思想的影響,王鳳翥日趨開明。時逢清廷推行新政,王鳳翥被推舉為山東諮議局議員。[2]

後來,在「廢科舉、興學校」的影響下,王鳳翥回到家鄉,會同族人創立了相州王氏私立三等學堂,王氏捐獻了祭田五頃,以地租為學堂的創建基金及常年經費。光緒三十年(1904年)秋,學堂正式成立,王鳳翥任校長,學部派一位旗人擔任校監,王紀龍為副監。該學堂學制三年,聘請地方名士教授古文、歷史,聘請外國傳教士教授數理化及英文。因辦學成績突出,王鳳翥獲學部頒金質嘉禾獎章。[3]學校教職員多為支持共和的人士。[3]

武昌起義爆發後,王鳳翥聯合隋理堂臧著儀王煒辰王在宣等人,與各校人員組織學生團百餘人,配合民軍司令王長慶驅逐了清朝諸城縣知縣吳塤,宣佈諸城縣獨立,並組織了諸城縣議會,成立了軍政分府,王鳳翥被推為縣議會議長、軍政分府副民政長。此後,清軍襲擊諸城縣,王鳳翥幾乎罹難。南北統一後,王鳳翥擔任山東省議會、諸城縣議會議員。隨後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國會解散後,王鳳翥留在北京。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山東起義,王鳳翥遂回到家鄉籌備,並以山東護國軍代表的名義,和張魯泉等人奔走於山東上海青島之間。[3]民國五年(1916年)護國戰爭中,孫中山發起討袁戰爭,派居正山東組織中華革命軍,王鳳翥轉為中華革命黨黨員,並參加討袁活動,為協助中華革命軍進駐諸城縣做了許多工作。[2]同年國會復會,王鳳翥再度到北京出任參議院議員一職。[3]

此後,在北京政府時期,王鳳翥一直擔任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曾代表大總統黎元洪南京的副總統馮國璋談判。[2]

民國十九年(1930年),王鳳翥逝世。[2]

參考文獻

  1. ^ 生年1857年、卒年1930年據《諸城市志 第二十四編 人物》。《民國之精華》作五十七歲,案1916年57歲,則生於約1859年,與此相差不大。
  2. ^ 2.0 2.1 2.2 2.3 2.4 諸城市志 第二十四編 人物,山東省情網,於2013-04-28查閱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2-21.
  3. ^ 3.0 3.1 3.2 3.3 佐藤三郎. 民國之精華·中華民國議員列傳. 北京寫真通信社. 1916年: 第9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