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字石刻

番字石刻,位於北京市密雲縣馮家峪鎮(原「番字牌鄉」併入)番字牌村北小孤山的陽面(即南側)的岩壁上。

番字石刻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密雲縣番字牌鄉
分類石窟寺及石刻
時代
編號4-20
認定時間1984年5月24日

簡介

刻工利用山石的不同平面,刻下了大小不等多處少數民族文字。石刻低處距地表1米左右,高處距地表不足2米。文字均為陰刻浮雕,字體工整端莊,刀法嚴格熟練。字句的中間和末尾還刻有奇特的小型刻字。除了小孤山上的石刻以外,番字牌村東山坡石壁上還有一個長90厘米、寬40厘米的大型番字,是由若干文字拼成的組字。[1]

番字牌村的石刻長期無人能識,1987年經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的專家們鑑定:石壁上的番字系北方少數民族的文字。石刻文字共分回紇蒙古文梵文藏文三種。三種文字內容一致,均為佛教的「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吽」。其中藏文4組、梵文1組、蒙文2組、梵藏合璧1組。每組文字最多3行,最少1行,行數較多的是「六字真言」的重複刻寫。六字真言的藏文石刻在藏傳佛教區非常常見,但在北京地區僅此一處。而大型番字是由七個蘭札體梵文字和新月、圓點、豎筆三圖形組成,和北海白塔腹部眼光門所圖案相同,均是藏傳佛教流行區常見的「十相自在」圖的一種畫法,代表著功德圓滿,吉祥如意。[2]

對於石刻緣何在此出現,史籍沒有任何記載。但元朝君臣從元大都(今北京)前往元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有多條線路,位於西線的居庸關雲台上有六體文字石刻,而番字石刻所在的番字牌鄉正處在東線之上。此外《昌平山水記》有「命西僧(西藏僧人)於霧靈山作佛事一月」的記載,而番字牌鄉也在前往霧靈山的路上,故研究者認為番字石刻應是為北上元上都的元朝君臣和前往霧靈山的僧侶保佑祈福而刻。而番字尾部伴隨的小字解讀後發現,指的是「三陰火兔年」和「軍隊造」,陰火兔為藏曆年號,指元泰定帝在位時的1027年,故石刻應為此年在駐軍的監督下完成。[3]

番字石刻是研究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物證。1983年被定為密雲縣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2月被列入第四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番字石刻被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刻有「十相自在」的孤石石刻也劃入保護石刻中。[1]

參考文獻

  1. ^ 1.0 1.1 番字石刻,北京文博,於2014-01-06查閱[失效連結]
  2. ^ 寻访北京元明清三代梵文物质遗存,中新网,2010年11月09日. [2011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24日). 
  3. ^ 黃顥,在北京的藏族文物,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