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天說
中国古代宇宙学说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11月22日) |
蓋天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認為天像一個圓鍋蓋在大地之上,故名「蓋天說」,與渾天說和宣夜說並稱為「論天三家」。
據《晉書·天文志》記載:「其言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極之下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三光隱映,以為晝夜。天中高於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萬里。北極下地高於外衡下地亦六萬里,外衡高於北極下地二萬里。天地隆高相從,日去地恆八萬里。」[1]
蓋天說最早在西周時期已經出現,當時認為天尊地卑,天圓地方[2],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穹隆狀的天覆蓋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這是蓋天說的雛形。[1]後來在發展過程中也有幾種不同的見解。由於圓蓋形的天與正方形的大地邊緣無法吻合。於是又有人提出,天並不與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傘一樣高高懸在大地之上,地的周邊有八根柱子支撐著,天和地的形狀猶如一座頂部為圓穹形的涼亭。共工怒觸不周山和女媧補天的神話正是以此為依據的。到戰國時期,對上述的蓋天說開始發生懷疑,於是修改成「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就是說天好像斗笠那樣是圓形的,地像是覆蓋著倒放的盤子那樣,並且認為北極位於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繞之旋轉不息。
到了西漢,仍然有人堅持這種說法。當時成書的《周髀算經》就是蓋天說的代表作。[3]
蓋天說通常把日月星辰的出沒解釋為它們運行時遠近距離變化所致,離遠了就看不見,離近了就看見它們照耀。這種解釋比較牽強。蓋天說被越來越多的天文觀測事實所否定。西漢的揚雄提出了難蓋天八事,否定了蓋天說。
但是,蓋天說在中國古代仍然有一定影響力。晉朝的虞聳提出的穹天論是蓋天說的沿襲和發展。南北朝時還出現了渾蓋合一說。
還有一種觀點:天道曰圓,地道曰方。天圓地方,指的是道,不是形狀。 用「化圓為方」這種觀點看,天地根本就不在一個緯度上。
參看
- 橋本敬造著,王仲濤譯:《中國占星術的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