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形得似

離形得似由晚唐詩人司空圖在其詩歌理論著作《二十四詩品·形容》中提出:「絕佇靈素,少回清真。如覓水影,如寫陽春。風雲變態,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1]探討了詩歌美學創作中的形神關係,即不拘泥於外形相似,甚至通過對表現對象的變形傳達其內在神韻[2]。對後世詩學形神理論產生影響[3]

參考文獻

  1. ^ 存档副本. [2011-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0). 
  2. ^ 李明濱,《世界文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07第二版
  3. ^ 存档副本. [2011-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