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椎龍屬
窩椎龍(學名:Trematospondylus,意為「有孔的椎骨」[1])是蛇頸龍目存疑的一個屬,生存於中侏羅世的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唯一命名的物種是大頭窩椎龍(Trematospondylus macrocephalus)。它是最早有科學描述的蛇頸龍之一,也是德國歷史上首個被命名的蛇頸龍類。[1]保存下來的遺骸包括七節椎骨。
窩椎龍屬 化石時期:中侏羅世,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爬蟲綱 Reptilia |
目: | †蛇頸龍目 Plesiosauria |
科: | †彪龍科 Rhomaleosauridae |
屬: | †窩椎龍屬 Trematospondylus Quenstedt, 1858 |
模式種 | |
†大頭窩椎龍 Trematospondylus macrocephalus (Quenstedt, 1858)
|
研究歷史
大頭窩椎龍由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奎恩施泰特於1858年根據自己在巴登符騰堡州措倫阿爾布縣洛欽山地塊丹塔林頓組發現的化石命名。[2]種名可能源於直接沉積在化石表面的大頭鮞粒灰岩並命名自大頭大頭菊石。[1]屬名指椎骨關節面上的小孔。
最初,奎恩施泰特並不清楚窩椎龍的分類,並將其與魚、恐龍及鯨龍(當時視為一種海生爬行動物[3])比較。1861年將其鑑定蛇頸龍類,並提出其與驚異龍近緣。[4]
窩椎龍曾在少數其它論文中提及,[5][6][7]後從科學文獻中消失,直到在2023年由斯萬·薩克斯(Sven Sachs)等人重新描述。[1]作者以為大頭窩椎龍是個疑名,但還是提出其與彪龍科近緣。
描述
大頭窩椎龍已發現七節巨大的椎骨,其中有兩節尾椎可能還有一節骶椎。其它骨骼可能也是尾椎。它們可能屬於一隻體型近似彪龍的成熟個體。[1]
種系發生學
薩克斯等人(2023年)進行幾項系統發育分析,將窩椎龍歸入彪龍科。[1]
彪龍科 Rhomaleosauridae |
| |||||||||||||||||||||||||||||||||||||||||||||||||||||||||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Sachs, S.; Abel, P.; Madzia, D. A 'long-forgotten' plesiosaur provides evidence of large-bodied rhomaleosaurids in the Middle Jurassic of German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23, 42 (5). doi:10.1080/02724634.2023.2205456.
- ^ Quenstedt, F. A. (1858). Der Jura. Laupp’schen Buchhandlung. p. 466–467.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Owen, R. (1842). Report on British fossil reptiles, Part II. Reports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11, 60–204.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Quenstedt, F. A. (1861). Epochen der Natur. Laupp’schen Buchhandlung.
- ^ Quenstedt, F. A. (1865). Handbuch der Petrefaktenkunde. Laupp’schen Buchhandlung.
- ^ Quenstedt, F. A. (1885). Handbuch der Petrefaktenkunde. Dritte und vermehrte Ausgabe. Laupp’schen Buchhandlung.
- ^ Engel, T. (1883). Geognostischer Wegweiser durch Württemberg. Stuttgart: E. Schweizerbart’sche Verlagshandlung.[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