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占法國軍事管轄區

法國軍事管轄區(德語:Militärverwaltung in Frankreich;法語:Occupation de la France par l'Allemagne)是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立的臨時管轄機構英語Military Administration (Nazi Germany),用於管轄位於法國西部和北部的占領區。這一地區在1942年11月由「占領區」(法語:zone occupée)更名為「北區」(法語:zone nord),而先前南部未被占領的「自由區」(法語:zone libre)則更名為「南區」(法語:zone sud)。

法國軍事管轄區
Militärverwaltung in Frankreich
1940年—1944年
「占領區」:德國(粉色)及義大利(黃色)在法國的占領區、「自由區」(紫色)、「禁區」(大西洋沿岸)、比利時和法國北部軍事行政區及德國兼併的阿爾薩斯-洛林
「占領區」:德國(粉色)及義大利(黃色)在法國的占領區、「自由區」(紫色)、「禁區」(大西洋沿岸)、比利時和法國北部軍事行政區及德國兼併的阿爾薩斯-洛林
地位德國軍事管轄英語Military Administration (Nazi Germany)領土
行政中心巴黎
軍事指揮官 
• 1940-1942
奧托·馮·施蒂普納格爾英語Otto von Stülpnagel
• 1942-1944
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
• 1944
卡爾·基欽格
歷史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6月22日
• 安東行動英語Case Anton
1942年11月11日
1944年8月25日
前身
繼承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

簡介

德國國防軍通過閃電戰擊潰法國,並在此後的第二次貢比涅停戰協定中訂立占領管轄的條款。此時法方和德方均認為占領將只是暫時性的,並認為英國也將很快議和。在條款中,法方同意將其所有士兵作為戰俘處置,直至一切衝突結束。

「法蘭西國」(法語:État français)取代戰敗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其主權和領土範圍被限制於自由區。由於舊都巴黎坐落於占領區內,因此其政府所在地往南遷移至奧弗涅的水療城鎮維希,使此政權通稱維琪法國。名義上維希政府對全法國具有管轄權,但占領區的軍事管轄事實上為納粹獨裁。1942年11月11日,為應對同盟國於1942年11月8日對法屬北非的入侵(火炬行動),德國和義大利入侵了自由區(安東行動),將軍事管轄擴展至法國全境。維希政府仍舊存在,但其權力更加受限。

諾曼第普羅旺斯的登陸行動之後,法國獲得解放,軍事管轄也由此結束。名義上軍事管轄由1940年5月持續至1944年12月,但事實上法國的大部分領土在1944年夏季即已全部解放。

另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