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車場
此條目論述以中國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此條目可參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9月8日) |
調車場(英文:Classification yard),也稱編組站,是鐵路車站集中處理大量列車到達、解體、編組、出發等列車作業,並為此設有比較完善的調車作業設施的固定作業區域。調車場其主要任務是根據列車編組計劃的要求,大量處理貨物列車的解體和編組作業。對貨物列車中的車輛進行技術檢修和貨運檢查整理工作,並按照列車運轉時間表,準時接發列車。通常設在鐵路樞紐,或有大量列車集散的工業區或港口。
調車場一般設有專用的到達場、出發場和調車場,以及駝峰調車設備。較大的調車場前通常將待編列車推入調車場前的一個人工建造山坡(稱為駝峰)上,然後利用重力溜放列車至調車場路線。車輛從駝峰峰頂至調車線時的溜放(bowl)速度,一般在5公里/小時左右,並且受調車場速度控制設備或現場的煞車員人工放置鐵鞋(skate)或手閘來控制,既不能太慢被後續溜放的車組追上(保持適當的間隔使得調車場頭部的道岔能及時動作),也不能太快與調車線上的存車猛烈撞擊。
結構
由於編組站駝峰工作方向是單向、固定的,故一個完整的編組站至少包含三個站場[2]:
- 到達場(Receiving Yard)
- 編組場(或稱調車場,Class Yard):調車場的各條軌道路線,稱為調車線。調車場頭部的溜放部分,稱為 classification bowl[3]。在歐洲與中國,調車場通常用20-40條調車線,劃分為「線束」(fans of tracks或者balloons of tracks),通常每組減速器後為8條調車線。
- 出發場(Departure Yard)
到達場是待解編列車停留的車場,由調車機車將列車推上駝峰;在編組場,正在解編的列車自駝峰頂端依重力溜至各股道,各股道車輛連接編組為新的列車駛離,目的地一般爲下一編組站或本鐵路樞紐內小運轉,也可能是空車、清洗車或待修理車的股道。在出發場,調車機車將編組場內已編好的列車拖出,轉移至出發場股道上等待調度行車指令,然後掛上貨運機車駛離出發場前往目的地。
編組站各部分布局按車場相互排列位置的不同編組站又可分為以下3種,以增加調車效率[2]。
- 橫列式(In-Line):到達場、調車場和出發場依次縱向排列。
- 縱列式(Parallel):到達場、調車場和出發場依次橫向排列。
- 混合式:到達場與調車場縱列布置,出發場並列在調車場的兩側。
調車場除有調車設備,一般還有貨運機車整備、車輛檢修等設備,因此往往設有機務段(或機務折返段、機務車間)、車輛段(車輛段修)、列檢所、站修所、貨洗所(清洗貨車車輛)等機構。貨運設備包括加冰線、倒裝線、牲畜車、魚苗車、蜂箱車的上水換水。客運設備有客運站房月台或客運乘降所。
人員配備
調車場人員配備上,每班人員設:
- 值班主任一人,領導、管理全班工作;
- 值班員一人或兩人,也稱值班站長,負責車站的行車運轉指揮;
- 助理值班員若干人,負責外勤接發列車;
- 調度員一人,即「站調」,負責本班調車計劃的安排、實施、領導;
- 信號長一人或多人,負責不同方向的接發車信號的實施指揮。[4]
- 信號員,根據信號長的口令操作信號設備接發車。
- 調車區長,負責所管調車區的全部工作
- 調車長,領導指揮調車組的工作
- 煞車長,領導煞車小組工作
- 煞車員:負責給溜放的車皮適時下鐵鞋
- 連接員:負責給待解體的列車在車廂連接處摘解「提鉤」,在溜放集結後的車廂連掛
- 煞車長,領導煞車小組工作
- 扳道長和扳道員:領導和實施扳道工作
- 調車長,領導指揮調車組的工作
在調車場工作的工務人員,需要通過考試方能成為其中一員。以中華民國(臺灣)的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為例,欲進入其調車場工作,需先通過考試院考選部國家考試中的特種考試鐵路人員考試(簡稱鐵路特考),方符合資格,且最起碼也得通過佐級考試,才有其資格。其晉升管道是佐級晉員級、員級晉高員級(仿造日本鐵路)。
紀錄
- 世界上最大的調車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貝利編組站占地11.5 km2,長度超過13 km,寬度3.2 km。200條路線總長507 km,985組道岔,766組渡線,17條到達線,16條出發線。 雇員近2600人。平均日辦理139趟列車,超過14 000車輛通過,雙向駝峰平均日改編3000輛。東行駝峰高10公尺,西行駝峰高6.1公尺。東行調車場65條線,西行調車場49條線。有東行機車整備所、西行機車整備所、機車站修車間、車輛站修所。
- 歐洲最大的調車場是德國漢堡附近的馬申編組站。占地280公頃,長7000公尺,最大寬700公尺。[5]路線總長300km。有6座信號樓,825座道岔,100個主體信號,115個距離信號,688個調車信號。作為雙向編組站,有兩座駝峰與兩個編組場(formation yard)。北-南向有16條到達線,48條編發線;南-北向有17條到達線與64條編發線。車輛段有8條修車線。 機務段有一座2條線的檢修庫與若干條室外存車線。在1970年代成為全自動駝峰調車系統,日改編11000台車輛能力。[6]1985年12月11日創造了日改編作業量紀錄:8400輛。1990年代初期平均日改編8000輛;2009年日改編4000輛。
另見
參考文獻
- ^ 范天恩. 制定编组站区段站技术(分类)条件探讨. 鐵道運輸與經濟. 1990.
- ^ 2.0 2.1 James A. Wetzel. Optimal Use of Classification Yards (PDF). TRB. 1985 [2024-11-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8-29).
- ^ ABC's of Railroading: Terms of the trade. Trains (Waukesha, Wisconsin: Kalmbach Publishing). June 1991: p 22. ISSN 0041-0934.
- ^ 探秘济南火车站神秘信号楼的劳动者.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14-05-02 [2014-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Zahlenangaben bei Wiesmüller, Lawrenz: Die Hamburger Rangier- und Güterbahnhöfe, p. 131ff.
- ^ Wiesmüller, Lawrenz: Die Hamburger Rangier- und Güterbahnhöfe, p. 132ff.